李小敏
【摘 要】“动态生成”教学指导下的体育课程,是以探究为目的,创设民主、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体育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握互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生成,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
【关键词】体育课堂 “动态生成” 实践体验 思考
生成是体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项重要教学理念,它是针对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弊端提出的,它强调教学不是封闭的、单向的、静态的传递与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多向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
一、“动态生成”是体育课程教学理念内在需要
体育课程强调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身体得到发展的同时,还要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而生成性教学关注生命、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更新人的生存方式,使作为生命体的个人能勇敢地面对生活、自我更新。动态生成教学观在过程上更注重师生交往,多向互动。只有在真实的交往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彼此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动态生成教学在学生观上更强调学生本位,鼓励自主探究。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其实,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从构成要素来看,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等因素的复杂组合,是教师的预先设计与学生个体在和谐教育环境中互相交织的动态系统。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因素和各个环节之间的互联网特征,教师和学生都是互联网上的一个结,不仅是信息接受者,同时还是信息重组者和传递者,他们是层层递进往返回复的关系,各个因素和环节永远处于转换和生成之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只能对课堂教学做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准备,做一个弹性的教案预设,参与到多方面的交流与对话过程中,以期纳入弹性、灵活、充满激情与智慧的生成因素。
二、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
体育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是当前体育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它是针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是在后现代教学论思想影响下产生的。动态生成体育教学观重视教学的过程,强调教学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和非预设性;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综合性和互动性;强调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重视教学过程中创造意识和个性培养。动态生成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
体育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生成性教学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机智,将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变成新的教学的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疑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体育教学过程动态性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建立一种动态的、非线性的、综合的、整体的思维模型,而且这种复杂性、偶然性或不确定性有必要渗透进入教学设计理念中。教学过程设计,实质是由教师内在的策略与外在的教学形式组成的。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内在的策略就是能巧妙地将师生活动紧密围绕材料而产生互动。因此,教学过程设计最终形成的是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总之,认识了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征,在教学设计时就不能保持一种静态设计,而要积极体现一种动态设计的能力。另外,我们要坚持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与预设有机统一。但是,动态生成不是盲目生成,它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来生成,必须考虑教学时间的有限性。生成的“目标制约性”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是有效生成的关键,任何课堂的有效动态生成都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来进行,如果没有这一“目标制约性”,那么,动态生成就很容易导致盲目生成。课堂教学是在有限制的时间进行的,如果一节课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动态生成”的状态,而抛开了“教案”备课的具体内容,这会导致教学的系统性、累积性严重破坏,这也将有损于学生的最终发展。在现实的教学中,如果抛弃了“预设”,而一味地追求动态生成,将其视为一种教学的“时尚”,这就偏离了生成性的本质,也难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必须统一于教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教学目标何时动态生成,何时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必须统一于体育课堂教学中。
三、动态生成式体育教学实践体验与反思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动态的弹性教案设计及创设动态生成预计,关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不是意味着摒弃教学预设,体育生成性教学资源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但由于教学本身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教学本身就应该赋予活的生命,因此,偶然和不可预测的生成资源出现在活的生命之中也就具有其必然性和可预测性,因而我们的教学预设不应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静态的固定教案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弹性教案设计,创设生成预计空间,创设问题情景及应对策略。
要构建动态生成教学模式,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学生”,而应把学生平等地看作“朋友”,师生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在人格平等的心灵对话中,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同时,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传授者,师生可以互换角色进行体验与感悟,这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堂从“教师的课本剧播放”走向“师生互动生成”,为动态生成式教学模式提供必要条件,促进动态生成。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在预设的时空前提下,对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加以利用和引导。一方面,动态生成不是盲目生成,它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来生成,必须考虑教学时空有限性、生成性、目标制约性,这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生成的关键,任何课堂的有效动态生成都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堂目标来适度引导教学中的生成,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生成新的有效教学目标或内容,将学生身上出现的错误、质疑等有价值的问题或闪光点生成新的内容或目标,把教师的生成和学生的生成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陈丽英.体育课堂教学动态系统的分析.中国学校体育,2007,(9).
[2]赵超君.预设还是生成.中国学校体育,2007,(8).
[3]杨银付.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