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锦谁将委豺虎,干戈无奈到参商

2009-06-08 04:45

毛 翰

摘要:李氏朝鲜最重要的文化事变是创制出“训民正音”(谚文)。谚文诗歌的兴起打破了汉诗一统天下的格局。但对于汉诗的继续繁荣却并无大碍。李氏朝鲜五百年的汉诗,多关注民生疾苦之作,不乏讽刺暴政之声,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更关切国家民族的命运,较之前朝作品,现实主义色彩更为浓重。以风格论,李朝诗坛初期学宋崇尚苏黄,中期仿唐推崇李杜,后期受清人影响兼宗唐宋。

关键词:朝鲜汉诗,李氏朝鲜,谚文

中图分类号:110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1-0036-09

李氏朝鲜之诗(上)

高丽后期因王室与元朝不断联姻而关系密切,明初还依附蒙古残余势力,并派李成桂率军进攻辽东。李成桂则回师发动兵变,废黜国王,取而代之。当时拟定的新国号有二:“朝鲜”、“和宁”,奏请明朝定夺,明朝选择了前者,封李成桂为朝鲜王。李氏朝鲜(1392~1910)为中国明清两朝藩属,其建立稍晚于明,其谢幕几同于清,它与明朝的关系最为亲密。据明朝戴冠《濯缨亭笔记》记载:我太宗(指明永乐帝朱棣)初承大统,诏谕海外诸国,朝鲜王芳远(即李成桂之子、太宗李芳远)作诗以献,曰:

紫风衔书下九霄,遐陬喜气动民谣。

久潜龙虎声相应,未戮鲸鲵气尚骄。

万里江山归正统,百年人物见清朝。

天教老眼观新化,白发那堪不肯饶。

这里所谓“清朝”与“正统”对应,意谓清正太平的朝代,与两百多年后的满清皇朝无关。李朝《宣祖实录》称:“我国自箕子受封之后,历代皆视为内服,汉时置四郡,唐增置扶余郡。至于大明,以八道郡县皆隶于辽东,衣冠文物一从华制,委国王御宝以治事。”

“盖东方诗学,始于三国,盛于高丽,而极于我朝。”清初,钱谦益编《列朝诗集》,选录明代诗人一千六百余家,其中高丽、朝鲜诗人四十二家。朱彝尊编《明诗综》收录明代诗人三千四百多家,其中高丽、朝鲜诗人九十一家。

而李氏朝鲜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事变,是在其建立五十年后创制出“训民正音”。世宗李祹首肇其事,他鉴于汉字不适合标记朝鲜方言,百姓难以学习和使用,命郑麟趾、申叔舟、成三问、朴彭年等八名集贤殿学者研制朝鲜文字。1443年底“训民正音”方案公布,遭遇一片反对之声,时人谓之“谚文”,意即粗野之文。集贤殿副提学崔万理等更上疏云:“我朝自祖宗以来,至诚事大,一遵华制。今当同文同轨之时,创作谚文,有骇观听。倘曰谚文皆本古字,非新字也,则字形虽仿古之篆文,用音合字尽反于古,实无所据。若流中国,或有非议者,岂不有愧于事大慕华?”“自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虽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传日: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大累哉?”但世宗李祹不为所动,坚持强力推行。

为推行谚文,也为政治宣传,世宗还命权踞(1387~1445)、郑麟趾(1396~1478)、安止(1377~1464)等文臣,以谚文与汉字混用的方式,创作庙堂颂歌《龙飞御天歌》,以赞扬李朝缔造者的丰功伟绩,缅怀其艰难创业的历程。

尽管阻力重重,后来燕山君李隆在位时(1494~1506)还一度予以禁毁,由于这种拼音文字用于拼写朝鲜方言的便利,谚文还是逐渐流行起来,以谚文记录或创作的“时调”和“歌辞”也随之流行。谚文诗歌的兴起打破了汉诗一统天下的格局,但对于汉诗的继续繁荣却并无大碍。因为汉字仍然是官方的正式文字,谚文只是“韩语拼音”,只是民间文字。

李朝五百年的诗歌,多关注民生疾苦之作,不乏讽刺暴政之声,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更关切国家民族的命运,较之前朝作品,现实主义色彩更为浓重。以风格论,李朝诗坛初期学宋,崇尚苏黄。中期仿唐,推崇李杜,此亦明人时尚,以“三唐诗人”白光勋、崔庆昌、李达为代表。后期受清人影响,兼宗唐宋。其五百年间重要的诗人诗作很多,试简述如下。开国初期,诗坛弥漫着郑道传、权近为代表的歌功颂德的诗风。时人浑然不觉,或许自以为正声。

郑道传(13377~1398),字宗之,号三峰。高丽末年,任右军都总制使,后拥立李成桂,为李氏朝鲜的开国功臣,其《佛氏杂辩》一文成为李朝排佛崇儒国策的理论基础,更编成《朝鲜经国大典》。后卷入李成桂诸子夺位的斗争,竟遭杀身之祸。丽末,其《远游歌》讽刺恭愍王不恤民力,为亡妃造影殿,颇有风骨。鲜初,所作却多颂歌,如《新都歌》,无非“新都形胜”“开国圣王”“圣寿万年”“万民咸乐”之类的谀词,每为史家诟病。《纳氏歌》颂扬李朝缔造者李成桂当年的勇武神明,可谓典型的造神之歌:

纳氏恃雄强,入寇东北方。纵傲夸以力,锋锐不可当。我后倍勇气,挺身,中心胸。一射毙偏裨,再射及魁戎。裹疮不可救,追奔星火驰。风声固可畏,鹤唳亦堪疑。卓矣莫敢当,东方永无虞。功成在此举,垂之千万秋。

纳氏,即纳哈出,元朝辽阳行省丞相。1362年,纳氏率军进犯高丽,被二十七岁的李成桂领兵击败。

但郑道传毕竟是诗人,非一班低能的阿谀之徒可比,谀歌之外,毕竟还有一些隽永的诗篇为后人传诵,如绝句《访金居士野居》,诗境淡远,有尘外高致:“秋云漠漠四山空,落叶无声满地红。立马溪桥问归路,不知身在画图中。”金居士即金克己,其逸士风采为东人乐道。又如《题公州锦江楼》,咏怀古人,感悟生命,明睿畅达,也可歌可诵:

君不见贾傅投书湘水流,翰林醉赋黄鹤楼。

生前轗轲不足忧,逸气凛凛横千秋。

又不见病夫三年滞炎州,归来又到锦江头。

但见江水去悠悠,那知岁月亦不留。

此身已与秋云浮,功名富贵复何求。

感今思古一长吁,歌声激烈风飕飕,

忽有飞来双白鸥。

与郑道传同出于李穑门下,权近(1352~1406),字可远,号阳村。十八岁文科及第,丽鲜两朝历任大提学等职,著《东国史略》《四书五经口诀》以及《应制诗注》等。洪武二十二年使明,对重建与中国的亲密关系贡献良多。其诗《咏金刚山》颇见豪兴:“雪立亭亭千万峰,海云开出玉芙蓉。神光荡漾沧溟阔,淑气蜿蜒造化钟。突兀冈峦临鸟道,清幽洞壑秘仙踪。同游便欲凌高顶,俯仰鸿蒙一荡胸。”其颂圣之作今已不大容易见到。《春日城南即事》诗云:“春风忽已近清明,细雨菲菲晚未晴。屋角杏花开欲遍,数枝含露向人倾。“其中”含露向人倾”的杏花,或许有几分谀臣姿趣。

一直待到李石亨、徐居正、成侃、金时习、成侃,以及“海东江西派”诸子出,一反御用诗人阿谀圣主粉饰太平的风尚,恢复诗歌的怨刺时政和哀民生多艰的传统,诗坛气象才为之一新。

李石亨(1415~1477)字伯玉,号樗轩,身居高

官而不满弊政,其《呼耶歌》抨击当国者役使百姓大兴土木修筑豪华宫殿:

呼耶呼耶在南北,呼耶之歌何时息。

千人输一木,万人转一石。

华山之石拔几尽,白云之木斫几秃。

石尽山秃宁可虞,填坑仆谷民可惜。

民可惜,谁能识,恶卒捶督如电击。……

徐居正(1420~1488),字刚中,号四佳,官至大提学。兼通晓天文、地理和医学,著述甚多,包括《东人诗话》《东文选》。崇尚中华文化,其《东国通鉴》称朝鲜“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故曰诗书礼乐之邦,仁义之国也,而箕子始之,岂不信哉。”有诗云:“明皇若问三韩事,文物衣冠上国同。”其《苦雨叹》:“苦雨生白发,一滴生一白。半为忧民生,半为破茅屋。破屋尚可补,民死那可赎。朝来揽青镜,捻白增太息。”以及《老牛叹》《东家叹》等诗哀民生多艰,为史家所重。闲情小诗如《秋日》也为人传诵:“茅斋连竹径,秋日艳晴晖。果熟擎枝重,瓜寒著蔓稀。游蜂飞不定,闲鸭睡相依。颇识身心静,栖迟愿不违。”《碧波亭》题咏风物,颇见艺术个性:

鹤城形胜擅东南,晚倚兰舟兴转酣。

楼敌岳阳天下一,地邻蓬岛海中三。

蛟潜幽壑时时舞,雁渡清江字字涵。

安得长风能破浪,远游情思满归帆。

成侃(1427~1456),字和仲,号真逸,官修撰,著有《慵斋丛话》。英年早逝。其《老人行》哀悯下层劳动者:“垄草萋萋雉双飞,垄边老人长叹息。自道余生今七十,手脚冻皱面黧黑。男婚女嫁知几时,短衣褴衫才过膝。前年招募度黄沙,万死归来鬓如霜。今年把锄事耕耨,石田荦确牛蹄脱。牛蹄脱,可奈何,独坐苍然心断绝。”《渔父》一绝则写文人雅趣,其诗境耐人寻味,渔父所管领的“西江月”,既关乎人生境界,远离尘嚣,也关乎艺术境界,切入宋词:

数叠青山数谷烟,红尘不到白鸥边。

渔翁不是无心者,管领西江月一船。

金时习(1435~1493),字悦卿,号梅月堂。不满世祖篡位后的暴政,削发为僧,晚年还俗隐居。其汉文传奇《金鳌新话》为朝鲜第一部小说集,另有汉诗万余首,惜多散逸。其《渔夫》同情民生疾苦:“去年官家渔税讨,挈家远入碧海岛。今年里胥来催科,卖家买艇倚寒藻。”《乍晴乍雨》:“乍晴乍雨雨还晴,天道犹然况世情。誉我便是足毁我,逃名却自为求名。花开花谢春何管,云去云来山不争。寄语世人须记认,取欢无处得平生。”近乎明代小说中的哲理诗,直白而不乏韵味。《有客》:“有客清平寺,春山任意游。鸟啼孤塔静,花落小溪流。佳菜知时秀,香菌过雨柔。行吟入仙洞,消我百年忧。”应是其隐逸生活的写照。其《题清平山细香院南窗》二首也多闲雅之气,试看其二:

夕阳山色淡还浓,倦鸟知归趁暮钟。

棋局不收邀客访,丹房慵锁倩云封。

方塘倒插千层岫,绝壁奔飞万丈淙。

此是清平仙境趣,何须喇喇问前踪。

成倪(1439~1504)字磬叔,号慵斋、虚白,或为成侃之弟。二十岁进士及第。官至礼曹判书、大提学,多次出使中国。著有《慵斋丛话》等。世祖二年(1456),其友人申末舟(1429~1503)不满世祖篡位而辞职归隐,到淳昌郡南山建归来亭,诗酒自遣。成倪许之,作《归来亭诗》,借陶渊明故事,且歌且讽,似赞似嘲,笔墨酣畅,颇见才情:

归来乎,归来乎,桑梓已老田园芜。渊明早作山泽牒,折腰羞向乡儿徒。浔阳江头真奥区,一间窝舍客头颅。三径松竹青纷敷,东篱甘菊黄初腴。琴中无弦心自娱,起洗葛巾开酒壶。山河尽属刘寄奴,独倚五柳橪霜胡。紫阳栽笔光昭苏,千载清风敦口夫。当今圣化超唐虞,夔龙攀附青云途。以君奇才文武俱,急流勇退何其愚。君言宦路苦崎岖,几人窘步丧厥躯。生平雅性在江湖,今者不去将何须。宝连山高青郁圩,赤城水合澄如酥。菟襄胜地嘻可居,脱屣轩冕如泥涂。千畦艟碰黄云铺,万树梨枣红樱珠。四邻斗酒相呜呜,田翁野老同圃蒲。欣然击壤谣康衢,时平不见差科呼。愿保此乐终无渝,不知渊明有此无。秋风策策吹黄芦,归兴忽忆江东鲈。临歧掺手歌骊驹,亲朋觞酒来相扶。尚怜清渭少踮蹰,终南一发云间孤。依然梦想在清都,有时来作双飞凫。送君仰慕鹏南图,诗成一笑空长吁。

1455年,少年国王李弘嚏(端宗)被其叔父李(王柔)(世祖)篡位。密谋拥护端宗复位,事败被杀的六人,就是所谓“死六臣”,包括成三问、李垲、朴彭年等文人。因不满世祖篡逆和暴政而退出官场的六人,就是所谓“生六臣”,包括金时习、南孝温等文人。“死六臣”及端宗自己留下了几首感人的绝命诗。试看,曾为创制《训民正音》呕心沥血的辅政大臣成三问(1418~1456)的两首:

击鼓催人命,回首日欲斜。

黄泉无一店,今夜宿谁家?

食人之食衣人衣,素志平生愿莫违。

一死固知忠义在,显陵松柏梦依依。

参与创制《训民正音》,并编撰《明皇戒鉴》的李垲(1417~1456)一首:

禹鼎重时生亦大,鸿毛轻处死犹荣。

明朝不寐出门去,显陵松柏梦中青。

两人诗中都提到的显陵,为端宗之父文宗之陵。复位失败后,李弘唪(1441~1457)被降为鲁山君,流放清冷浦,更被毒杀于宁越,抛尸江中。被害前,李弘睥有诗一再题咏冤禽子规,自伤之意不言而喻:

一自冤禽出帝宫,孤身只影碧山中。

假眠夜夜眠无假,穷恨年年恨不穷。

声断晓岑残月白,血流春谷落花红。

天聋尚未问哀诉,何奈愁人耳独聪。

——《宁越郡楼作》

月白夜,蜀魄啾,含愁情,依楼头。

尔啼悲,我闻苦,无尔声,无我愁。

寄语世上苦劳人,慎莫登春三月子规楼。

——《子规楼》

少年国王十四岁被废、十六岁被杀,博得广泛同情,而世祖李(王柔)血腥夺位的罪行遭到天伦和良知的唾弃。“生六臣”之金时习有《快意行》抒其不平之气:“我有一长剑,紫气凌斗牛。一拟苍崖裂,再击狻猊吼。……”南孝温则借“屏风十咏”之一《曳履商歌》明其决绝之志:

幂我以利名,辱我以爵位。

与君改初服,宁守我弊屣。

曾闻一贯语,岂无东周意。

方园知不周,商歌彻天地。

此间还有几位诗文名家。鱼世谦(1430~1500),字子益,号西川,官至大提学。多次出使中国。有诗《入山海关》:

跋马长途日又斜,入关真个是中华。

金汤自有城千雉,烟火何从邑万家。

南汹海涛鹏鼓舞,北驱山势虎腾絮,

明朝可共赊春酒,二月清明已杏花。

金宗直(1431~1492)号占毕斋,年轻时科考失利,有诗《题济川亭壁》讽刺考官:“雪里寒松雨后兰,看时容易画时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宁把胭脂写牡丹。”终以才学过人,成为一派宗师,所编《东文选》为世所重。身后六年,其门生编写《成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