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月 姬长全 郑燕林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近几年我国在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显著成就,但与日本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比较,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仍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 基础教育;信息化;中国基础教育;日本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4-0143-02
Comparing China Basic Educ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with Japans Basic Educ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Zeng Xianyue, Ji Changquan, Zheng Yanlin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ational informationalization. It is far-reaching significant for changing education thought, 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it is inevitable choice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Japan is one of the best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taken a series of measures in the informationaliz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However,compared China basic educ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with Japans basic educ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Our countrys basic educ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is still a big gap. In this thesis,the author introduced China and Japans item of basic educ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funding for educ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teacher training.
Key words basic educ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basic education in Japan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Media,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7, China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基础教育信息化,是在基础教育方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1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1.1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普遍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显著成就
1)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2003年,国务院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以及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农远工程丰富了我国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但存在有些农村学校总体应用效率不高,机器设备以及资源不能合理利用,教师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资源与教材不匹配等问题。
2)推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携手助学”项目。2003年,教育部和微软签署“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合作框架”协议:微软将在未来5年内提供价值1 000万美元的捐助,用以支持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尤其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微软公司现在在全国建成100所计算机教室,推动我国农村和边远地区基础信息教育的发展。“携手助学”项目改善了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了我国中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但参加培训的教师数目有限。
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2005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该计划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1]。到2007年底,全国1 000万以上中小学教师的绝大多数普遍参加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1.2 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加大投入,基础教育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为促进建立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基础教育经费管理,2004年审计署公布50县基础教育经费调查结果:2002年,50个县基础教育经费普遍增长,总计投入6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8%。调查过程中也发现挤占挪用教育资金问题依然存在以及乱收费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等问题。
1.3 教师培训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2004年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5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取得较大成效。自从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以来,已有超过260余万名的中小学教师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参加培训,有力地促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开展。教育部和微软合作的“携手助学”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计划以及农远工程都提供教师培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但在培训的过程中存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以及培训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
2 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近几年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
2.1 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项目
1)1999年,日本政府制定“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01年,所有公立小学、中学、高中等学校连接因特网,所有公立学校教师都能够有效利用计算机;到2005年,包括私立学校在内所有中小学都要实现联网,创建所有年级的全部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运用因特网的环境;到2010年,100%的日本家庭都将可以访问高速、高效的互联网。
2)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目标的e-Japan战略。2000年日本政府首先提出“IT基本法”,战略目标是:到2005年底,100%学校接入宽带,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可以在任何一间教室随时上网,并可以基于网络进行任何一门学科课程的教学。根据2006年9月的统计,基础教育的学生/计算机比为6:1;宽带接入的学校已经达到90%;而教师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比例为80%左右。从这一统计中可以看出,日本基本完成e-Japan战略的目标。
3)日本在2004年度推出下一步国家信息化战略,称作u-Japan。该计划着力发展Ubiquitous Network和相关产业,希望由此催生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在2010年实现“ubiquitous Japan”(无所不在的日本),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anytime, anywhere, anything, anyone”都可以上网的环境。通过实施u-Japan战略,日本希望开创前所未有的网络社会,并成为未来全世界信息社会发展的楷模和标准。
2.2 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为了推动“千年工程”基础教育信息化计划,2000年度用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财政预算达119亿日元。在1999年度的第二次补充预算中,包括公立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室的建立与完善等教育信息化方面的预算达198亿日元[2]。由此可以看出,日本非常重视在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经费投入。日本为了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学校网络、教育内容、私立学校计算机设置、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利用因特网开发技术等方面都有经费投入。
2.3 教师培训通过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利用IT进行教学指导的能力,有效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日本的小学教师从2000年到2003年平均每年每人接受1次以上的培训,平均每年有70%的初中教师接受培训,每年有不到50%的高中教师接受培训,平均每年有54%的特殊教育校教师接受培训[3]。日本的教师培训工作做得很好,但教师培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机会不均现象。
3 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在近几年虽然有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要吸收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好的方面,促进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
3.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建设基础设施政府经费投入是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日本从1969年起,九年制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各级政府除依法对各类教育机构定期拨款外,还对各类学生进行多种资助和奖励。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政府常拨专款给予资助。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在2008年才全部实现。与此同时,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义务教育免费更加有利于进行基础教育信息化。虽然我国也在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但与日本等基础教育较好的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能更好地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
3.2 改善农村和城市基础教育信息化之间的差距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一直存在,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来减小这一差距。减小二者之间的差距,是提高我国整体基础教育水平的关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拥有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59%的中小学的生机比达到20:1的水平。但城市、县镇、农村地区学校生机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地区生机比达到20:1的学校占80%,县镇地区为54%,而农村地区仅为37%;而且有40%的农村中小学没有计算机[4]。
日本国土较小,人口少,基础教育得到普及的同时,各地区的发展也相对比较均衡,各个学校在办学经费等方面基本没有地域差别。
3.3 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我国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存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以及培训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很多培训教师的培训者不是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导致培训的理论学习内容与教学实践相脱节。因此,各地区、各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聘请对教育技术理论发展有深刻认识的学科专家或一线教师,开展培训讲座和学术报告,帮助广大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教学情况不同,在培训时可以针对地区差异,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培训方案。
日本为了保证中小学网络学习的高水平运作,十分重视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日本的在职教师培训是通过中心培训课程,首先培训和指导学科的骨干教师,然后由这些教师再在各自地区内作为带头人实施培训项目。日本的教师是流动的,这样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有利于培训的广泛深入进行。
由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取得显著提高,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与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比较,希望为我国今后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EB/OL].http://www.cqdjw.cn/UploadFiles/zcwj_UploadFiles_3958/200704/ 20070419114018590.doc.
[2]李文英.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2):38-42
[3]王宝中,黄松爱.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当前的举措与成果[J].外国教育研究,2006(5):46-51
[4]城乡差距何时才能彻底消除?[EB/OL].[2005-07-05].http://edu.people.com.cn/GB/3518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