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

2009-06-07 11:11傅丽英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36期
关键词:恶性肿瘤围术期胃肠道

傅丽英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经验。方法:对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做好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心理干预,术后根据病情进行专科护理及心理干预。结果:60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心衰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60例达临床治愈标准出院。结论: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做好围术期心理护理及心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生活质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12(c)-12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接触各种不良理化因素机会的增加,一些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所升高,胃肠道肿瘤为该类疾病之一。恶性肿瘤中60%以上为消化系统肿瘤,其中胃癌、大肠癌最为常见。在全球范围内,胃癌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四位。做好围术期心理护理及干预对于此类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其心理护理及干预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6岁;胃癌35例,大肠癌25例;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12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2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心衰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无吻合口瘘发生。本组患者围术期无一例死亡,总住院天数20~49 d,平均25 d。

2护理体会

2.1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2.1.1沟通当患者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时,容易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尤其对那些年龄在45岁以下的患者,迫切想了解疾病的治疗经过和预后。患者入院后要热情接待,做好人院宣教工作,在和他们交流时,言语要充满自信,语调要亲切,不仅要安慰、鼓励患者,还要将专业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使其了解治疗的疗效、毒副作用等,以建立患者高度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样才能更深入、细致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在他们出现呕吐、腹胀等难以坚持的情况下。更要关心备至,鼓励、告知患者只要能积极配合,就一定会取得较好的疗效,不使其失去信心,使他们正确对待肠内营养治疗副作用,将负性心理转为正性心理。向患者说明各种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同时应得到其家属的配合。明确告知疾病的治疗效果并指出不良的情绪对治疗的负性作用,患者良好的心理对于其自身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2.1.2解释首先使患者对该病有充分的认知,消除患者认为癌症就等于死亡的陈旧观念,使其相信现代医学的发展成就。另外,手术对患者来说是很重大的事情,绝大部分患者未曾经历过,所以应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同时向患者介绍病区同类术后患者作为示范,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使其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前晚可给予镇静安眠药,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

2.1.3环境良好的治疗环境对增强患者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也重要。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尽可能减少干扰因素,将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可以改善他们不良的情绪,如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可摆放一些生命力顽强的花草植物,暗示生命的可贵;在规定的时间播放一些轻音乐,舒缓、放松患者情绪。

2.2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多有戒备、多疑心理。因此,手术室陌生的环境会加剧患者的恐惧心理,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患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部分患者是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的,术中医护人员的言语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极大。不良的言语刺激对术后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禁止手术人员无所顾忌地谈论、说笑,各种监护仪器的声音应调到最小:巡回护士要不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对患者的疑问要给予及时、耐心的解释;尤其对术中出现的胃肠牵拉反应要及时予以安慰。

2.3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

胃肠道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尚需要一段时间,不能立即进食。所以尽早采用胃肠内营养治疗,具有促进肠蠕动,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等优点。这是恢复和维持胃肠道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所以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术期患者在应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情绪。大量的研究表明,胃肠功能和结构形态的完整与个体的情绪因素密切相关。而当患者处于焦虑状态时,易出现胃肠呆滞,从而加重呕吐、腹胀等症状。护患达到共识是顺利实施营养支持的保证,说明、解释在护士与患者的交流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由于肠内营养治疗改变了营养供给途径,采用鼻胃管放置时间一般要长达7~10 d,而且在术后开始使用阶段,多为24 h持续进行,限制了患者活动,影响他们休息,而且不适症状随着营养供给浓度增加而加重。此时患者会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易出现焦虑、紧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例如会出现随意调节滴速等动作,这时护士要用所掌握的知识,结合患者存在问题的性质,给予有针对性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这种做法导致的不良后果,从而提高他们对肠内营养的正确认识,以取得患者积极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变化后,患者逐渐学会了面对现实,希望治疗能顺利进行下去,因而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肠内营养知识,表现为求知欲强,此时护士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更要耐心解答。术后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被破坏,最初几日尚有胃管和导尿管,甚至还有腹腔引流管,加上伤口的疼痛,很容易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甚至厌世的情绪。护士要用关切的询问、解释,熟练、轻柔的操作及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作好术后宣教,以增强患者心理承受度,从而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3讨论

人体系统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系统。人体的存在决不是孤立的,人体这个系统不但受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所制约,而且也受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每个患者之间存在诸如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爱好等差异。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措施所做出的反应。因此,外科护士在接待患者入院后,除了完成常规的护理操作、进行术前准备外。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作好术前、术后宣教,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护理和治疗,使护理工作达到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目的,并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猜你喜欢
恶性肿瘤围术期胃肠道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单髁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