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峰
【摘要】 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着无数中国人。但在实际的古诗文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重应试,轻课标;重讲解,轻朗读;重背诵,轻个体;重课内,轻课外;重积累,轻运用。针对教学中的这些误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目的就是引起同仁们的重视,从而更好的进行古诗文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古诗文、误区、应对策略
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着无数中国人。三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曾经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现在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这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活动。事实证明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爱国主义的熏陶等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古诗文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
误区一:重应试,轻课标。在课堂教学中, 不是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体会诗文中蕴含的无限的自然美、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爱国主义的熏陶以及学生在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等方面教育。而是有的教师还是遵循着考什么教什么的原则,一味让学生硬性识记知识点、强化背诵有关篇章。这些做法固然提高了教学成绩,却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来说,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残缺的。
应对策略: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新课标,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在让学生获取新知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诗文的教育功能。初中教材中编排的古诗文都是精挑细选的:或抒写个人抱负、或抒发爱国之志、或颂扬亲情、或弘扬正义、或赞美祖国山川,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发展思维等方式,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育、审美的训练;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使他们成为德才俱佳的新辈。
误区二:重讲解,轻朗读。现行一节诗文课的流程不外乎是教师介绍作者、写作背景(5分钟)-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3-5分钟)——学生自由读(最多5分钟)-教师讲解小结(25分钟左右),在时间的分配上学生朗读这一环节可以说是用时最少的。众多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依然还在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他们粗浅地以为,学生能解释加点的字词,会翻译句子,能明白作者在古诗词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自然不在话下。由此出现了教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阐述,学生似懂非懂地认真加以记录,完美的意境,优美的韵律就这样被支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
应对策略: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古诗文的文意并不是教师所能讲述尽的,相反学生在朗读中凭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手头上的参考资料和工具书,通过领会、感悟、想像,照样对文意理解的很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古文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老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侧重读法的指导,如句子的停顿、重音、感情,切忌越俎代庖。
误区三:重背诵,轻个体。诵读是学习古诗文最好的途径,这已得到公认。不少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全班同学必须全部会背诵。固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这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应对策略:教师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一样,导致他们在认知水平和智力发展上也会不同,语文老师要求诗文诵读时不宜一刀切,对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速度相对较慢的学生,要允许其暂时落后,或适当减少诵读内容。或创设一些情境,采取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背诵。
误区四:重课内,轻课外。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课内的几篇文章中,对这些文章既讲又评,抑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应对策略:把课内古诗文的学习和课外古诗文阅读结合起来,利用课堂上学习到的古诗文的知识和方法指导课外诗文阅读,如可以利用通过设立诗文牌和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拓展学生对我国古籍经典的学习的知识面,也可以通过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编排一些情景剧、课本剧,从而加深对古诗文的领悟,提高古诗文的素养水平。
误区五:重积累,轻运用。学习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多次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古诗文:“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从中我们看出作为政治家的温总理深厚的文化修养。现在一些老师染上了“近视眼”,虽然也让学生分门别类的总结积累了一定量的经典古诗文和名言警句,但那是为应试而作的准备。
应对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古诗文并进行诗文创作。引导学生在写作时灵活运用经典诗句、描写方法、借鉴其思想内容,鼓励学生学着写一些绝句、律诗、简短的文言形式的段落。
总之,要走出古诗文教学中的误区,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读结合起来,既重理解又重背诵,既重课内又重课外,积累与运用并重,才能更好的进行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2]《经典古诗美读篇》辽海出版社2001年出版
[3]《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主编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
[4]《教育原理》金一鸣 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