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政治课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2009-06-07 11:10何长标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5期
关键词:政治教学应对措施挑战

何长标

【摘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而开设的必修课,其地位、作用极为重要。但伴随着“改革”的到来,中学政治教学现已面临教学任务重、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学科地位低下等困难。面对这些困难的挑战,国家应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以保证其功能和地位。国家要加大投资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加大培训力度,让教师树立和实践新的观念;当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落实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角色;另外要克服当前面临的挑战,教师还应不断升华充实自己,以教学艺术的机智美去折服、凝聚学生的向心力。唯此,中学政治课的地位、功能才能确保,教学任务才能完成,教学才出成果。

【关键词】政治教学、面临、挑战、应对措施

当代中学政治课的地位和作用。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及科学发展观进行教育而开设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之一。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法律素质,培养参与社会各种有益活动的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中学政治课的地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当代中学政治课面临的主要挑战。伴随着一些"改革"的到来,中学政治课教学也已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大困难:

第一、教学任务重。中学思想政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讲述社会心理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法律常识、政治常识,同时渗透讲述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政方针及其在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建设成就,肩负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道德和法律素质,帮助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活动能力的重任。高中各年级教材涉及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原理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紧密联系的基本知识点较多,与法律紧密联系的知识点也很多,并互相渗透着,这些都表明教学任务加重,教学难度加大。

第二,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由于很多地方没有把思想政治学科列入中考范围,即使考试也是开卷考,所占分数比例也很小。因此,很多学校未按国家规定开设思想政治课。不考不教,考则突击,画重点,编提纲,让学生背。上高中后,学生既不重视,也不喜欢,甚至害怕这门课。高考理科免考政治,而文科只作为综合科目之一,这使得学生学科基础知识薄弱,缺乏了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学科地位低下。目前,抓升学率仍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特别是重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时间经常被抢占挤压。课程标准规定的时事政策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7课时不但被取消,正常每周两课时的教学时间也常被冲掉几节。如果不是文科高考还考这门学科、会考政治不合格,学生会拿不到毕业证的话,这门学科可能被冲击得还要厉害。

中学政治课面对挑战的应对措施。面对严峻的挑战,要坚守和巩固思想政治课教学这块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经济素质和人文素养。我认为应在内外因素寻找解决困难的应对措施。

如国家应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以保证中学政治课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之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确保其地位不至降低。

又如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投资构建基于信息技术多维互动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这方面的尖端人才和一般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人才的培养,还包括硬件装备设施的投资,以此适应网络信息技术日趋渗透的需要,更适应中学政治课教学战胜目前已面临困难的需要。关于构建基于信息技术多维互动的中学政治教学体系,云南省个旧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詹勇教研员就曾发表过这方面的见解。他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维互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遵循的六条原则,即教育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差异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贯彻这些原则时,他主要强调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优化组合相关信息,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强调了教学系统主体的互动性,也强调了教学效果的开放性(不一致性)。贯彻这些原则,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总之,像詹勇这样的尖端专门人才是国家着手挖掘培养的。

1.应对措施之一是加大培训力度,让教师树立和实践五大观念

中学政治课教学内部因素主体,即是指从事中学政治课教学第一线教师人才。这方面的人才也要接受培训学习。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教学观念创新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先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为此,国家应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学习班、读书活动和教师素质再提高工程等途径,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专题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创新实践新的教育观念,以适应形势要求迎接挑战。我认为教师应树立创新及实践的教育观有以下几点:

1.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树立起"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主要内容有:一是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情感、创造性等)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使学生的发展适应教什么和怎样教。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得到生活活泼、创造性的发展;承认学生的差异;三是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尤其是学生个性的创造力的培养,以此为衡量教学的重点。

1.2体现个性化的创新教学观

创新是创立或创造新东西的意思。它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动力和灵魂。教师只有树立教学创新观念,才能完成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1)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2)在教学环节上,要新颖别致,做到处理课文的方式新、教师的教学过程新,教师剖析课文的角度新,教师的板书新,教师的教态新,教师的教学语言新,教师安排学生活动的形式新,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新。(3)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打破单调机械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组织形式,代之以师生互动的双向教学组织形式。(4)在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种现象的认识上,除非是大是大非的重大政治问题,应允许有多种理解、多种看法存在,教师不以"标准答案"去规范、约束学生的语言表达。当然,不管是哪一种理解,哪一种看法,都必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道。

1.3坚持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观

我们的教育必须由传统封闭式的教学观向开放式的教学观转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观表现为教育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在时间上的拓展表现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就是教学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在空间上的拓展表现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与实践、与工农的广泛结合。引生活活水进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机活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应用性,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实践、关心社会的道德品质。在内容上的拓展表现为通才教育,就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综合性。

1.4因材施教的教材观

目前,教材内容的编写还相对滞后于教学改革,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改革原有教材中的落后观点,正确认识教材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①以能力为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正确价值观来先取教材中的内容。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能力培养的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和结构调整,以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③在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中,要打破学科界限,注意培养跨学科的经验和综合能力。④树立社会生活处处皆教材的大教材观念,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走进广阔的社会生活。

第五,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师生民主平等是创新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在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惟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倡导者。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以及异想天开的设想,对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勇气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和尊重,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和会心的微笑。

2.应对措施之二是教师要落实措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一旦树立了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就应着手采取恰当的措施实践新理论。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知道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现在的中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自主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再把他们看作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我主张的做法如下:

2.1把时间留给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了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讲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我们有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不“领情——没兴趣”。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 ,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自学后完全能理解的知识,坚决不讲,只有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才讲;对于需举例分析的知识,让学生尝试完成。从而把课堂上的时间节省下,留给学生去思考、探索。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有一位青年教师在上初三第二课第二框《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公开课时,他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方法,而是先让学生阅读本框内容,用“庖丁解牛”的眼光寻找本框内容的关键切入口。学生发现本框虽然有6页内容,但都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中心展开的。接着让学生自学,找出与之有关的知识点,并编成题目,等待交流。对于找得多和习题编得巧妙的同学,将被评为“智慧之星”。学生们在老师的组织巡视引导下立刻积极投入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中,他们时而讨论,时而沉思,过了一段时间,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这时,这位老师又给他的学生来了一个小小的刺激:“轮到发言的同学,出示自己的题目后,可随意指定教室里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一人回答他的问题。”这下同学们的热情更高了,有的同学设计的问题巧妙得让在场的老师都感到望尘莫及,而且学生在课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仍滔滔不绝,旁征博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最后这位教师只讲本框题内容的一个知识: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等级制、封建特权之间的关系。一节课很快结束了,这节课这位教师讲得很少,但学生却学得很多,学得扎实、透彻。这节公开课使我这位同行更深刻地理解了: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教师如果仍坚守“旧道”,不用多长时间,就真的要被淘汰了。

2.2把空间留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要求教师必须营造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知识教“活”,使学生学“活”,“活”用。

例如,第一课学习了生产关系的定义和内容,待第二课学完后,我就问学生:“你能从第一课和第二课中找出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吗?”学生一听马上举手抢答,他们讲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四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内容。至此,学生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以为肯定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他们认为再也找不到其他的了。此时我却说:“难道就这些?赶快开动脑筋,咱们来一个比赛。”同学们的表情一下子由轻松自在转为严肃紧张。他们调动所有感官,有的翻书查阅,有的深思……一会儿,他们又再次激动兴奋起来,而且积极性远远超过上一次,最后归纳出:私有制、阶级、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等。如果有些内容由老师归纳后“灌”给学生,那么整个学习过程就索然无味;而由学生自己挖掘知识,不仅使他们能够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且感到知识得来“辛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活泼、刺激、有成就感的教学情境,这是学习兴趣的支柱,也是师生生命力之所在。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向学生传输这样的思想:教材是专家编的,他们具有绝对的权威。本来学生在教材和教师面前就有畏缩感,教师再这样一宣传,学生就更不敢越雷池半步了。相反,如果教师说:“关于这个问题仍有争论,仍未下最后的结论。”那么学生就敢于进取,积极思考,发表独立见解。

例如,第一课学习生产力的定义,应该说要求学生记忆是非常容易的。但它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我没有轻易放过。我说:“同学们,根据你们以往所学的内容,你认为书本对于生产力定义的归纳是否完善?如果不完善,你认为该如何补充?”学生乍一听,以为老师在开玩笑,用了多少年的生产力定义,怎么会不完整?他们发出了轻轻的笑声。说实话,这笑声让我感到揪心。这不正是由于我们的教师长期压制学生思维,使他们失去主见、失去个性、失去了自信的结果吗?当学生看到我严肃的表情时,认为这不是闹着玩,于是就积极展开讨论。有的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双眉紧锁……瞬间,教室由一片沸腾转为一片寂静。最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除了课本用的“改造”自然外,还应补充“保护”、“充分利用”、“合理利用”、“可持续”……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国家的未来更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合适的“土壤”,这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2.3把自由留给学生

当代中学生年龄虽小,但思想敏悦,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有自己的一套,特别是受当前社会上一些偏激思想的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不少见,他们对于老师的思想教育和书本上的一些理论,往往不以为然。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老师不注意正确引导,并及时纠正学生思想观念中的误区,恐怕不仅影响教育效果,更会影响新一代的健康成长。

要解决学生的思想疙瘩,回避不是办法。学生若有不同见解,老师不可装聋作哑,也不可板脸批评,而应微笑迎战困难,教师要把言论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表不同见解,甚至是与教师和教材相悖的思想和观点。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有一次我听一位女老师的课,在讲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保护环境要敢于牺牲一切甚至生命时,有的学生小声嘀咕,有的学生则嗤之以鼻。这位老师发现后,便让一位特“有情绪”的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那位学生说:“保护环境靠我一人不行,与其做无用功,还不如算了,更没有必要牺牲生命。”这位同学讲完后,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以为肯定免不了要挨老师一顿骂,但是这位老师说:“咱们也来一场人生AB剧。”然后把赞同与反对分成A和B两组,让同学们围绕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辩论。辩论会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又让同学们重新选择赞同与反对。有意思的是那位“有意见”的学生 也加入了反对自己的行列,并且反对的已远远多于赞同的。最后在同学们的一阵大笑声中,最后两名同学也加入了反对的行列。

从以上三点分析中知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应对措施之三是教师要切实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角色四大转换

教师的角色转换意义重大,我认为这种转换会给教与学两方带来意外的收获。而角色转换从大局来说更能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角色的转换有利于战胜当前的困难。教师应进行如下角色的转换。

3.1权威尊严型转移为民主对话型

传统意义的教师角色,强调教师的权威,以教师为中心。现代意义的教师角色,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带着问题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并从中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关系建立在和谐、公正、平等、相互认同的基础上。

3.2遵从型向创造型转换

传统意义的教师角色,在教学活动中是循规蹈矩的遵从者。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重点的安排,甚至到教学手段的采用,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不敢越雷池半步。现代意义的教师则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在教案的设计、知识的传授、情境的创设以及能力训练上,要有独特的创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并能引领学生进入思考的胜境,这样学生的兴趣必然培养出来。

3.3榜样型向导师型转换

传统意义的教师角色在用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时,强调教师自身的完美无缺;知识传授、答疑解惑的绝对正确;日常生活的大公无私;言行举止的严肃庄重。总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完美的典范。现代意义的教师角色有瑕疵,但要求有丰富的知识;有自己合理正当的利益要求,但要求有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取向;有丰富多彩的自由个性生活,但要有合作探索的能力。总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不再做传统的榜样型。

3.4单科型向综合型转换

传统意义的教师角色,只承担某一学科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因而使学生知识体系单一片面,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现代意义的教师角色,要对各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和沟通,对某一问题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并且强调实践和创新。现代的老师角色应是以渊博的知识去赢得学生的信服。

4.应对措施之四是教师要以教学艺术的机智美去折服与凝聚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的向心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抓住时机,运用一定的具有审美特征的方法和手段,不但灵活巧妙地化解意料之外的突发性问题,而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学艺术的机智美。

教师的机智表现在:没想到的、不希望发生的问题突然发生了,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此时的教师不是惊慌失措、六神无主,而是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急中生智,果断处理,于走投无路之际,开辟出一片豁然开朗的新境界。

机智美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的重要特色,它能引导学生走出迷惘和困惑,使学生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感享受,它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都是不容低估的,它可以凝聚学生向心力。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造机智美,需要有聪明和智慧、理性和深刻、灵性和博识,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探索和实践。机智美首先由理性和博识而生,也因幽默而生,亦可借漫画而生,也可借逻辑而成。

一次听校政治教师给高三文科学生做时事专题讲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我国政府坚持的立场……”这时突然有学生举手发问:“美国会不会再次出兵朝鲜?如果美国出兵朝鲜,我国会不会再次'抗美援朝'?”

正值听课教师焦急和担忧之际,只见讲课教师眉头紧锁,又很快舒展开来,脸上带着微笑,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对于美国会不会出兵朝鲜,现在还很难作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因为未来还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多力量和关系影响并制约这件事的发展,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那就是:帝国主义的本性是侵略、掠夺和战争!二战之后,美国亲手点燃了多少战火?它能两次出兵伊拉克,我们就没有绝对的理由排除它再次出兵朝鲜的可能性。当然,这决不是说美国一定会出兵朝鲜。

假如美国用武力去解决‘朝核问题,我国是否会再次‘抗美援朝,也要作深层次和具体的分析:第一,如今,世界格局和形势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相比,已发生巨大变化,两大阵营被多极世界所取代,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第二,我国制定和实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对维护世界和平发挥重大作用。第三,我们党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我们需要维护和平的周边环境。第四,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是否受到侵犯和威胁,是我们对外做出重大决策的根据……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应作怎样的判断,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听了这一番精辟的分析,学生充分感受到机智的美,脸上溢满敬佩之情。教师用理性和博识扭转了可能出现的令人窒息的局面,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只有这样中学政治课所面临的困难才能迎刃而解,顺利地克服。

总之,中学政治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在,但只要我们有有力的措施,中学政治课的地位一定不会降低,它的功能作用不会削弱,教学任务一定能完成,素质教育一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朱志平《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作者单位:常州市教委教研室)

[2]古人伏主编《中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赵宏文主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高纪辉、兰维主编《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

[5]刘鸿艳《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作者是黑龙江省安达市高级中学)

[6]赖有业《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2003-2004广西邕宁第三高级中学优秀论文选集)

收稿日期:2009-10-24

猜你喜欢
政治教学应对措施挑战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叽咕乐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