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产性实训教学规程及质量监控

2009-06-04 08:12邱开金
职教论坛 2009年6期

摘 要:高职生产性实训是高职专业教学的“必修课”。但特殊的教学形式,教学与生产的双重性要求,使生产性实训的教学和管理面临诸多棘手问题。规范流程、强化过程监控、建立科学考核体系,是生产性实训质量保障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教学性生产;生产性教学;管理评价

作者简介:邱开金(1957-),男,云南省永胜县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6-0042-03

生产性实训教学,是高职教学中最具综合性的教学。对于学校,生产性实训是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综合检测;对于学生,生产性实训是专业情感、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综合检测;对于生产企业,学生的生产性实训也是对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人才培养等能力的综合检测。

一、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定位

讨论高职学生的生产性实训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界定这是教学活动还是生产活动。本研究认为生产性实训仍然是高职教学的一个环节,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在专业学业修习中的“必修课”。因此,生产性实训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培养,而作为实训的主体者——学生,生产实训过程仍然是一个学习过程。所不同的是生产性实训的学习载体是技术生产,学习的特点是“在做中学”,是以专业应用能力、生产质量和效益为标志的专业思想、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的综合学习。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做”为一体,重在强化学生具体的应用能力和专业动手能力。不过,“真刀真枪”的生产性实训,学生一旦进入生产性,其角色也具有多样性,即隶属学校的学生与隶属企业的员工身份同在。不同的角色意味着要承担不同的职能和责任。

同样,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参与者,具有多重角色。教师既是专业理论的传授者,又是专业生产的技术指导者;工人师傅既是岗位的技术能手,又是学生实训的指导老师。

二、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

生产性实训教学具有典型的教学和生产的双重属性。基于生产过程中的教学要顺应生产的特殊要求,而实训式生产也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

(一)教学层面的要求

生产性实训教学以生产项目驱动为模块、任务分割为单元、知识理论和技术为条件、生产质量为成果。

1.生产性实训教学以生产项目驱动为模块,要求在开展生产性实训之前,对本项目的生产性质、核心技术要求、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上岗的职业心理素质作出分析,制定本项目的教学目标。关键要明确本项目中哪些内容是先期在课堂内完成的教学,哪些是需要在生产实训中完成的教学。相应的理论教学后,必须开展有效的“岗前”强化培训。

2.以任务分割为单元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是学生生产性实习与工厂工人生产性工作的区别所在。任务分割要科学合理,特别要兼顾专业理论分割和生产实践分割的有机结合。各任务单元中主要的知识要求和技术要求必须明确。

3.知识理论和技术为条件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学习是最根本的目的。教学要明确学生应掌握本生产项目的主要知识原理和最基本的专业技术条件。

4.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成果是产品,学生学习效果取决于产品质量的高低。生产性实训教学的评价,应依据行业生产设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检验。

(二)生产层面的要求

生产性实训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生产,原材料的耗费和产品商业化的性质,要求生产性实训是最大程度上的只能成功的学习。相应于教学要求的以下方面:

1.校内岗前对生产项目的充分了解和基本技术的掌握,作好“上岗”前的知识准备、技术准备和心理准备。

2.厂内对实训者的培训,让实训者明确岗位要求、生产规则、产品质量要求等。特别是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安全生产意识的教育更为重要。

3.指导生产性实训的技术工人的选拔和配备,人品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要综合考虑。

4.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作好生产流程和教学流程的机制调整,以及生产实训的绩效评价。

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性和生产性是由这种教学的特殊形式和要求所决定的。作为教学的策划和安排,学校需要充分论证,精心安排。为了简明以上规程,可以附设下表,使单元性的教学生产性实训的环节和要求明了、简洁。(见附表)

三、生产性实训教学的组织

以项目驱动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也是相对完整的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组织。根据生产实训教学和具体产品生产的交融性,生产性实训教学的组织要特别做好领导机构的建立和高效的学习机制。

1.建立健全生产性实训教学的组织。要成立由学校和企业组成的领导小组,具体管理和协调相关的工作。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中,特别要吸收专业课程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学生代表的参与。

2.建立有效可行的“教学共担、生产共责”的生产性教学一体化机制。高职生产性实训运行必须充分体现校企双向的需求,校方要确保教学性生产过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对学生生产质量担责,实行有效监控;厂方也要在生产过程充分重视教学性,主动对学生学习性生产的质量担责。“教学共担、生产共责”的生产性教学一体化机制,是以校企双方利益为纽带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的品牌、智力场地等资源与企业技术、生产、市场等资源的优化整合,才能保证生产性实训达成“教学性生产”和“生产性教学”的统一,从而实现生产性实训“教学共担、生产共责”的良性运行机制。本流程及校企关系参见图1。

3.无论是以项目式或生产周期组织实训,根据实训时间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执行计划,要注意合理、适时地进行任务单元间的轮岗和工作点面的交替,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尽量接触不同的生产环节和训练相应的技术,从而获得相对完整的知识和技术。

4.实训岗位数和学生的配置尽量做到人岗对号,保证学生充分的上岗实训时间,生产性技术指导教师师生比控制在1:5左右,有条件的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师徒”。

在生产性实训教学实施前,从组织角度还应完善相应的一些文本签约等,如由学校或系部与生产实训企业签订协议书。主要内容应包括双方所要承担的工作项目、经费、人员、过程管理的责任分担。具体内容根据生产性实训的项目拟定,双方授权的代表人签字后生效。

另外,为了规范管理和明确职责,生产性实训教学实施前还可用“责任书”方式强调和明确具体的内容,如实训系部面向学校、企业的责任书;实训学生面向学校、企业的责任书;企业面向学校的责任书。这也是实施过程管理和总结考核的重要依据,更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四、生产性实训教学的质量监控

1.实行生产性实训计划方案的论证审议制。由学校专业学科(或系部)制定的生产性实训教学计划方案,必须提交学科专业委员会审议通过方能实施。计划方案对本教学全程要有周密的策划,特别是教学权重分配,相关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要求及目标、相关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及目标力求明确具体。

2.实行分项考核综合评价的教学质量和生产质量的检查考核制。从生产性实训教学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出发,质量监控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是从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和行业生产质量评价分别由学校、行业(所在实训企业)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对口检评,即学校对实践教学质量检评,企业对生产质量检评。其次将分项考核结果按6∶4进行综合,即学校考核成绩计60%,企业考核成绩计40%,两项的合成分即为学生本项目实训的总成绩。

分项考核重在过程考核,任务分割中应按知识权重和技术权重作合理分配,考核的量化指标必须与生产流程的规范化相统一。

生产性实训教学考核,根据岗位生产性质可制定“一票否决制”,如出现违规操作的责任事故、实习生不良行为导致学校或企业受到不良影响等。

3.实行学校和企业的交叉评估制。除对实习学生考核外,每个实训项目结束,也采取互评方式对学校和企业该项目工作团队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总之,生产性实训教学的质量监控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教学的动态性和考核内容集教学与生产为一体的多样性,生产性实训教学的质量监控必须考虑三个层面:即以学校为主体的教学性考核、以企业为主体的生产性考核、以学生为主体的生产性实训综合考核。在综合考核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应形成指导教师、指导师傅和实训学生三维互动、交叉评估的评价机制。其结构和运行如图2所示。

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在以上的流程中,各相对独立的考核项目具体内容的确定、权重分配、方法形式等,可由具体的实训教学组织者决定。

每次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结束,应认真做好经验的总结。根据绩效考核,学校或企业可酌情进行以奖励为主的强化工作。有条件的可由学校和企业共集生产性实训奖励资金,以资对项目团队和先进指导教师、学生进行鞭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