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春
摘 要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承受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压力。学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社会的压力。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以及基础水平的影响,造成部分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对于学困生,只有找到了病源,才能“药到病除”。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学校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教师要从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出发,对学生无限热爱,了解学生,相信学生,耐心辅导,不断探索,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学困生 厌学 心理特征 形成原因矫正方法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承受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压力。学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上,他们无疑是一群落伍之雁。但是他们也有自尊,也怕难为情,也希望自己的成绩一天天好起来。于是,在学习上出现了种种焦虑情形。他们比别人更担心学习,在学习成绩不好时总是提心吊胆。他们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之前,总是担心完不成任务。甚至有人在夜里睡觉时,总想着明天的功课。
在学校里,学困生最害怕的就是考试。他们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紧张。一遇到考试,就担心会考坏。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他们总是放心不下。他们也经常做考试考坏了的梦。在考试成绩不好时,他们心里总感到不快,担心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长期的在学习上不如同学,使得学困生造成自卑心理,他们常常会自责。除了学习,他们在打排球、篮球、踢足球、拔河、广播操等体育比赛输了时,心里也会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他们在参加集体比赛失败时,总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大家受到责备时,他们会认为主要是自己的过错。和同学吵架以后,他们总是认为是自己的错。在别人笑他们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碰到为难的事情时,他们常常认为自己难以应付。他们有时也后悔,那件事自己不做就好了。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以及基础水平的影响,造成部分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
一、学困生厌学的心理表现
(一)消极
消极是学困生最常见的厌学心理表现。其特点是消极应付。具体表现为:懒惰,学习情绪不高,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应付,学习缺乏主动性,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处于应付状态;依赖性大,缺乏独立学习的精神和习惯。
(二)畏惧
畏惧的心理特点是害怕,不愿参加学习活动。 具体表现为:恐惧,在学习中由于害怕教师或其它原因而导致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回避,经常性的紧张往往会让学生设法回避学习活动。
(三)厌学
厌倦是一种最为严重的厌学心理。其特点是厌恶学习。部分学困生会在学习中采取对抗行为,或迫于外界压力违心地参加学习活动而感到疲乏。
(四)自卑
自卑的特点是对学习缺乏信心。具体表现为:灰心丧气,缺乏勇气和信心;虚荣心强,意志薄弱者遇到挫折,学习情绪便会急剧波动;自暴自弃,长期的失败致使部分学生自暴自弃,放弃学习。
二、学困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
(一)缺乏动因
学困生形成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没有激励他前进的内部动力。
(二)缺乏兴趣
学习的最好推进剂是对所学知识产生的兴趣,学困生厌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所学习知识缺乏兴趣。
(三)丧失信心
由于长期遭受挫折和失败,使学困生在心理上形成“学习难”的思维定势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四)教育不当
教师教学缺乏艺术性也是学困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学困生厌学心理矫正
(一)多鼓励,少批评
努力引导学困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激励其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他们勇于拼搏的精神,激起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因。
(二)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增强趣味性,使学生时时有新发现的感觉,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要注意:更新教法,做到常教常新;引起学困生的好奇心;开展有趣多彩的实践活动;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三)指导学法,提高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是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消除厌学心理的根本所在。学法指导应结合学生实际,可采取经验介绍讲座,个别指导矫正等方式进行。
(四)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信心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困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创设成功一定要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扫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要对学生充满期望,使用权其转化为学生内部动力;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要在学习活动中给学困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保证学困生与其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平等地位。
总之,学困的成因是多方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才能“药到病除”。仅把学生的学困简单地归结于学生知识与能力基础的欠缺、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欠缺等表层原因,是不全面的。不仅有外在因素,还有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促进他们的转化。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学校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教师要从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出发,对学生无限热爱,了解学生,相信学生,耐心辅导,不断探索,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