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忠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面对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填鸭式”现象,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维设计,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课堂教学不仅要关心知识的量,更要关心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获得知识和获得什么样的知识。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如果教师对提问的类型、方法、技能、态度、梯度等方面缺乏良好的设计和把握,就难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因此如何设计教学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成为很多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粗浅谈谈自己的认识,以作引玉之砖。
一、创设“问题”温床,营造良好环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的源头。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对于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新课程也指出:教师应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里特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那么如何创设这一良好环境?首先,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转变角色,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合作者,应实施民主化教学。其次,必须打破“教师权威”,敢于打破传统,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标新立异,让学生明白认识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第三,要营造心里安全机制。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改变自己的角色,从“权威者”到“参与者”,放下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改变学生过去“不敢思、不敢想、不敢问、不敢说”的状况,营造一个“感思、感想、敢问、敢说”的安全氛围。第四,教师还要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教师的认真倾听可以通过表情、态度呈现给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以信心。而教师任何一个否定的表示都会给学生一个极大的打击,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大胆质疑、提问、探究。第五,教师的眼神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能否上好一节课,关键之一是看这一节课能不能统领全班的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态度和蔼,目光炯炯有神,就像一束手电光线,具有扩散性,时不时地“扫描”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用眼神鼓励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精神振作,信心百倍,积极投入到观察和思考问题之中。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师的设疑必须具有思维价值,教学设计巧妙得法,提出问题干脆明晰,要求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有时限性,能让学生保持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思维状态,能够促进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通过“温故知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教学过程,梯度深入,发展思维,激发创造力。在学习“扇形、锥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首先复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其次提问弧长公式的推算方法。前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可以提问个别差生,让他获得成功的喜悦,积极的投入到学习的思维活动中去,而后一个问题可以让优生回答,引导启发其他学生的思维。继而让学生探索扇形面积的推算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先分小组讨论,再叫各个小组成员回答,他们在弧长公式推导的启迪下,均能正确地推导出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扇形面积=nπR2/360)。这时让学生拿出课前用纸制作好的锥形体模型,拆开观察,这时课堂活跃了,差生、优生都争先恐后抢着回答问题:“锥形的面积实际就是扇形的面积+底面圆的面积,而扇形的弧长就是锥形底面圆的周长。”学生自己解决了新问题,得出了结论。这样通过教师巧妙的启发诱导提问,依靠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为爬梯,层层递进,比较顺利地解决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两个重点知识点。同时,设置问题要因人而异,具有一定的梯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的差异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规律,来编制难度不同的问题,提问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这种梯度是多元的,它可以是不同问题的难易梯度,可以是同一问题的难易梯度,也可以是同一问题对不同学生的回答梯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注重“问题”培养,“发展性”的评价学生
新课标指出:课程评价要由终结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所谓发展性评价是指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仅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或成绩的好坏来评价,而且还要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探究能力、情感态度等学习目标进行综合性评价,不能给学生贴上“优、中、下”等不同的标签。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矣。”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促进每一个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的发挥,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课程还注重过程的评价,因此教师针对开放性的问题,一定要坚持答案的多元性,对学生不同的答案,特别是标新立异,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评语,即使学生答案不正确,也可以就它的过程如回答问题的勇气、声音的洪亮等做出鼓励,慎用终结性鉴定和判断性结论,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其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自我克服,开放性的发展。
四、培养“问题”延伸,达到问题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这句话在实施新课改时有关专家就提出了,的确如此。如果教师一节课“填鸭式”“满堂灌”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机械地听,被动接受,这样就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听讲,注意思考之外,还要使学生跟上课堂教学的思维,通过教师的教学导入,层层梯度设疑提问,学生对教师后面所教的内容,或者是即将要提出的问题,能跟上思维,提前心知肚明,知道老师要写什么、要说什么、要问什么,达到问题共鸣。这样学生就沿着所提出的问题为导向,依靠所学过的知识为爬梯,层层递进,梯度深入,较为轻松地完成新知识的学习目标。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化解抽象问题为直观问题。
当遇到抽象知识难以讲解或学生难以理解时,我们往往采用挂图、投影或实物模型等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直观教学,借助声、像、图、文等快捷的表达方式,对学生不同的感官产生全方位的刺激,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他们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更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