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在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情感和思维、得到审美享受等方面的功能,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历来被人们尊为“学习之母,教学之本”,居于语文学习四大能力之首。为此阅读教学被公认为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是花费在阅读教学上的,然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阅读理念太陈旧,师生仍困在“填鸭式”教学的樊篱中而无法自拔,教师一味地把学生作为消极被动的接受者来对待。所以,面对阅读,师生们只能是“望洋兴叹”了。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简要陈述一下自己的方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在阅读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的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学生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所以学生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读完文学作品后找出自己特别欣赏的部分,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反应,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与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编者的意图作比较,等等。切忌因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而扼杀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创造欲望。正因如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多方面的,既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正确引导,适度点拨,适当对话,千万不要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为阅读活动营造一个良好课堂氛围,这对于阅读活动的顺利展开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中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二、阅读教学一定要充分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和点拨
不少学生反映,阅读了大量的作品,但收获甚微,其中就有一个方法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教育说过一句看似平易、却极为深刻的话:“课文也无非是一个例子。”所谓“例子”,它应该能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运用方式值得我们借鉴。通过例题引出公式,再运用公式解答其他题目。所以,教师在讲解例题时,不仅仅要对题目进行评析,更重要的是进行方法的引导和思维的启迪。在语文课上,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在讲授记叙文时,同时也在传授记叙文的鉴赏,甚至写作方法和要领,在讲授说明文时,同时也在传授说明文的鉴赏,甚至写作方法和要领……这样学生以后遇到同类的作品,就不会无从下手,从而增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若能做到讲练结合效果会更好。阅读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朗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在多种阅读方法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那种“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此外,还要提倡比较阅读、多角度阅读,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打开阅读的大门,尽享文字的魅力。
三、阅读教学应注重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语文新课标中强调:“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的确,语文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要提倡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加大阅读量。并且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另外,加强朗读和背诵也是积累的好方法,更是培养语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此外,对于好的课文不仅要读、要看,还要听;听别人读,听专家读,听出感受来,听出味道来,在听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编者的意图。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能收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观念、精心设计,耐心引导、敢于创新,并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刘立芬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小张各庄镇中学06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