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及对策

2009-06-02 06:32
活力 2009年25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音乐教育大学

董 颖

【摘要】流行音乐以其自身的特点,在现今的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地位,它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领时代潮流而占据了学生音乐生活的空间。音乐教师应有目的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使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提高学生索质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音乐教育;流行音乐;大学;教育

在当今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拓展着以传统音乐为主的教学模式。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是网络时代,流行音乐有它存在的价值,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必要在音乐教育中,有选择有目的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以正确地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识,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顺应潮流,巧妙地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听流行音乐到分析其发展进程,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国家教育部的倡导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高校陆续开设了艺术类的课程,音乐方面有“音乐欣赏”、“音乐简史”、“基础乐理”、“合唱与指挥”等课程,使普通学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活跃了校园艺术气氛。但多数学校的课程内容仍脱离不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以西方古典音乐和民族传统音乐为主,介绍维也纳古典乐派,如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及交响乐,浪漫乐派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肖邦的钢琴曲,李斯特的交响诗等不同形式的经典作品,还有中国音乐史,中国民歌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等。诚然,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千百年沉淀下来的音乐精华,是老一代教育家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音乐类的课程开设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大多数的同学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

我认为造成目前这种情况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中小学时期,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的附属品,没有按教学大纲教学,使学生形成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念较为肤浅,提高审美兴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一是长期以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讲解乐理知识,介绍音乐家及欣赏经典音乐作品等,忽视了音乐的艺术特点,把学生视为呆板书本知识的载体,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体的发展;二是现代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对人们的欣赏趣味有深刻的影响,并具有导向性,如电台、电视台的流行金曲榜、热线点歌、娱乐节目等,加之对流行歌星铺大盖地的宣传和长篇累牍的报道,以及“歌迷会”、“发烧友”等活动,如此大的社会音乐环境对青少年学生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四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今天,生产和生活的节奏都在加快,流行音乐以其“简单”的特征展示了强大的社会适应性,在新的生产力水平推动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内容。这些因素使原有的以古典音乐启发学生创造力的初衷打了折扣。

二、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从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可以看出,流行音乐正向着多元化的发展。虽仍以情歌为主,但也出现了许多在反映时代、反映社会、反映人生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更大的拓展的作品。正是由于政治经济诸多条件的变化,才促成了人对音乐的需求变化;人们对音乐产生了新的需要,促成了音乐诸多领域和音乐传统的变异。当代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之后,对精神生活的标准大大提高了,也因为计划经济像市场经济过渡的趋势下,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渐渐增大,所以,这一时代的歌曲的种类繁多以适应多种人群的需求,像八十年代可以一种歌曲统领歌坛很久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而取而代之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人们对歌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旋律优美,歌词动听的歌曲就可以收到大家的欢迎,广大听众所追求的是创新与发展。在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之下,各种唱法相结合己经没有任何的技术问题了,同时音乐电视的形式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喜爱。

三、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社会群体,对各种知识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较快的吸收速度。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日趋完善,各种机能达到了成熟的高峰,感官敏锐、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对形形色色新鲜的、奇异的、刺激的陌生事物和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新奇的东西并不完善,但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他们就能敏锐地体会到其与自身既有某种本质上的相通之处,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喜爱和倾向。流行音乐传入我国以后,是大学生最先接受和传播的,这就使流行音乐成为了青年人音乐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今,中国教育界很多人不得不承认阻止流行音乐进入学生音乐生活是不现实的。与其对流行音乐这一领域放任自流,使学生盲目地“来者不拒”,以至受到不良影响,还不如由音乐教师在这一领域精心挑选有用之材,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到健康的轨道上来。这不是媚俗地迎合,也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宜青少年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引入课堂,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唱片等媒体中选择音乐的能力。

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流行音乐在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丰富了他们的内心情感,使学生的音乐生活呈多元化,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学校音乐教育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主动与社会音乐环境联手,不能一味地排斥严肃音乐以外的其他音乐元素,应尽量弥补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严重脱节的现象,形成合理有效的能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梁瑾.流行音乐进大学课堂[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3)

[2] 陈涛.浅析音乐教学时代性的体现—也谈流行音乐进课堂[J].教育教学研究,2009(4)

[3] 吴文瀚.流行音乐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作用与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音乐教育大学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至善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