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群
诗圣杜甫曾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若想在写作时思如泉涌,下笔千言,必须先读大量的书做底子。对于现在的中学生而言,仅靠语文课本上的课文是远远达不到这个阅读量的,必须依靠课外阅读来弥补。
过去,语文教师们经常会埋怨学生不爱课外阅读,不喜欢接触文学,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就引用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俗语,把责任都推给了“不爱修行”的学生们。然而我们反思一下,师傅虽然领了,却究竟有没有把学生领入其门呢?借此文,笔者想浅谈一下课外阅读带给学生的好处,并着重探讨一下老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之门。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益处
要想学生们重视语文课外阅读,老师们首先要使其了解阅读的益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帮助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丰富语言
大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量的阅读是轻松写作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用最简单的例子来比喻,写作就好像是盖房子,而从阅读积累出的素材就好比是一砖一瓦,只有具备足够的砖瓦,才能让我们充分发挥,盖出各式各样的房子。
2.陶冶情操
书籍包含的高雅的审美情趣、独特的艺术开拓,是人们生活的指南,理想的寄托。一本好书就犹如是由钻石般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无价之宝,其中蕴含着珍贵的知识与智慧。大量阅读对我们有益的书籍,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的思考,甚至可能决定我们的人格。我们会在读书的过程中以及合卷的思考中不知不觉升华自己,形成向真、向善、向美的高尚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3.开拓思维
阅读一本好书,作者生动的文字会让人有如身临其境,能使人体验到今生无缘亲历的许许多多浪漫奇异的生活,不出门可知天下事、不经历可品世间情。书可以怡情,也可以静心,同时又启发着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思索、想象、判断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尽管学生们也知道“开卷有益”,也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然而就是很难拿出时间来进行习惯性的阅读,归根结底是做“师傅”的语文老师并没有真正将其领入阅读之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读书转变到主动寻找喜爱的书来阅读,是一名合格的语文“师傅”应该思考的。
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
1.丰富自身、丰富课堂
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很大可能是源于语文课乏味。语文课讲得不好,就像给学生端了碗白开水,学生勉强喝了也没有任何回味;而语文课如果讲得生动有趣,就像一桌肴馔,学生饱餐后不仅回味无穷,还会到处去找这样的美食,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语文味”。如何提高语文课的“语文味”呢?
身为语文老师,首先要具备足够的知识修养,虽然并不需要在课堂上妙语连珠,字字珠玑,但起码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接受到一些课文外的知识。如果学生感到教师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深信教师今天所讲不是重复昨天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
例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收录此文的《朝花夕拾》中的其余美文利用少量时间也介绍给学生,比如《父亲的病》《琐记》等,如此学生就会在课下对《朝花夕拾》产生兴趣,而在看《朝花夕拾》时,可能又会对鲁迅的杂文集感兴趣,看罢杂文集可能又会想了解鲁迅的生平,于是又去找来他的自传读。这种不断拓展的连锁思维会使学生自动实现课外阅读,而这一点恰恰得益于老师的知识素养。试想,如果连语文老师都不知道这些,身为学生又从何而知呢?
2.适当布置课外阅读作业
在入门的开始,学生还需要老师适当布置阅读作业。此时,老师要注意不能规定得太死板严谨,比如“明天写一篇多少字的读后感交上来”,这样一来,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看,结果可能导致潦草地应付,文章的精华全都被错过了。
一定限度内让学生自由阅读,鼓励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课外书进行阅读,是培养他们入门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首先调研一下学生的意见,将他们所感兴趣的阅读类型大致归纳一下,利用老师的经验,为每种类型推荐几本经典的作品(切忌不可太长),让学生自行选择在课外时间阅读,同时写下自己的阅读笔记,通过对阅读笔记的批阅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在批阅阅读笔记或读后感时,应该在批语中对学生正确的观点充分肯定,对于独特的看法一定不能盲目否定,要充分理解。这样,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认定,会产生继续读下去的信心,从而达到了我们引导的目的。
3.增加引导形式
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不只有写读后笔记这种方法。老师们可以抽出一些课时或课外活动的时间来组织一些跟阅读相关的活动。比如,可以指定几本书提前让学生阅读和准备,从中抽取有记忆价值的信息编制成竞赛题,定期进行相关的文学知识竞赛,这样能够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将之转化为阅读的动力;比如,教师也可以提前布置一个辩论题目,将学生们分为正反双方,给他们充足的阅读取证的时间,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旁征博引的辩论,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因为广泛查找论据的过程也就是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过程。
以上方法归根结底都是要“寓教于乐”,长此以往地坚持,一定能培养学生定期看书的习惯,而一旦这种习惯养成,相信浩瀚的书海会让他们流连忘返的。
4.结合实际,加强监督
在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并进行自由阅读后,老师仍要进行正确指导。
首先,学生最初产生了阅读兴趣时,老师要做有心人,在选取阅读材料时,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从而持久地保持学生的阅读欲望和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其次,对中学生来说,课外阅读为辅,课内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应尽量向学生推荐贴近课文的作品,使课外阅读最大程度为语文学习做贡献,这样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帮助,会更加坚持课外阅读,形成良性循环;此外,中学生正处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阶段,主动阅读时可能会接触到不良的书籍,老师要多与学生、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阅读范围,形成正确的读书取向,培养较高的欣赏水平。
以上只是笔者从自身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点建议,希望与同行们共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开动脑筋,竭尽所能地通过各种方法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其受益终生,真正地领其入门,我们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语文“师傅”。
参考文献:
[1]陈乐东.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不容忽视[J].基础教育研究,2001,(12).
[2]宋飞.语文课外阅读教师角色的扮演[J].中学课程资源,2008,(8).
[3]宋德超.中学生语文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4]杨正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初探[J].镇江高专学报,2008,(1).
(陈群 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2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