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明语文教育观初探

2009-06-02 09:23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原则教学法曲线

陈 思

彭小明是我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专家。20世纪80年代初,彭小明大学毕业,先后在浙江省云和伏布农林中学、云和中学、丽水学院和温州大学任教,并长期从事《语文》和《语文教学法》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对语文教学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80余篇教育研究论文,先后在《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中学语文教学》《现代语文》等刊物上发表。其中1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中小学教育》《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他主编参编教材14部,独立完成著作3部,总计100余万字。2002年出版的《语文板书设计及评释》,被评为浙江省社科青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深入分析、探讨彭小明语文教育思想,综述其研究成果,主要可以从语文素养观、语文意识观、语文活动观、语文原则观、语文教法观以及语文教师观六个方面来概括。

一、语文素养观

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此“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语文素养”到底是什么呢?通过分析、比较杨再隋、赵福祺、倪文锦、王尚文等语文教育家的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彭小明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给语文素养下了定义。从狭义上看,它应该是指语文本学科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它是“人文素养”,但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如历史、哲学、艺术)素养,是语文学科独有的“个性修养”,应该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包括语感能力)、语文思维、语文情感、语文习惯和方法、语文态度、语文审美等等;从广义上看,语文素养包括狭义上的语文素养,以及与其有关联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品位、智力水平、人格个性、审美情趣、知识视野等方面。

在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彭小明归纳了学生语文素养培育的四条路径。第一,从语言材料积累中提高语文素养;第二,从言语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第三,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第四,从课程资源开发和创设良好语文学习环境中提高语文素养。[1]

二、语文意识观

“语文意识”一词最早出现在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一文中。彭小明认为王尚文先生之所以提出“语文意识”概念,是因为王尚文先生提倡“语感论”。语感属“语言无意识”(无意注意),难以用语言表达、传授,要培养语感,就得先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语文意识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有意关注,是人们“有意注意”的心理活动。只要强化“有意注意”,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就会成为“无意注意”,成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知觉,即语感。因此,语文意识是语感培养的“桥梁”,是语文素养培育的“抓手”,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呢?彭小明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拓展,提出从语文课堂教学和社会语文实践两种途径来培养语文意识。第一,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语文意识。(1)构建有效的语文知识体系,为今后学习及能力培养打好基础。(2)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非认知因素”(如情感、习惯、态度、动机、兴趣、意志等)。(3)语文教师做语言文字使用的“示范者”。第二,树立“大语文”观念,在日常语文生活中、社会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2]

三、语文活动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彭小明认为,语文活动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学好语文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要积极倡导。

彭小明认为语文活动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实践性、主动性。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彭小明将语文活动的类型归纳为三方面:(1)基于阅读文本的活动。(2)基于学习资源开发的活动。(3)基于社会实践的活动。语文活动可依其内容及其他具体情况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大组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等组织形式。通过语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课程资源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施语文活动过程中,彭小明认为要做到五点:(1)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统一。(2)全面带动与重点提高相统一。(3)适合年龄与因地制宜相统一。(4)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统一。(5)学校组织与社区支持相统一。[3]

四、语文原则观

教育原则是教学工作者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建国后,我国许多语文教育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教学原则,如文道合一原则、重视双基原则、精讲多练原则等,这些原则虽然对我国的语文教育起到规范和指导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社会历史的局限,有些观念已落后于形势,如若不与时俱进,将会给当前的中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基于这点认识,彭小明认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1)习得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4)审美性原则。(5)个性化原则。(6)民主性原则。[4]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先后的颁布,教育思想在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课标”的视野下,彭小明再次对语文教学原则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以下七条语文教学原则:(1)重视理性工具与强调人文素养相结合原则;(2)强调教师主导与强调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3)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相结合原则;(4)强调智力开发与强调非智力开发相结合原则;(5)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与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6)注重课堂语文学习与注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7)重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强调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原则。[5]如果说,彭老师第一次提出的六大原则更多地考虑了学科教学的共性,那么这七大原则不仅考虑了学科教学的共性,而且更多的考虑了语文教学的个性。这七大原则是彭小明科学地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晶,反映了语文本学科的教学规律、特点、要求,为中小学一线教师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五、语文教法观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使中小学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才能。彭小明通过学习比较中外教育史上的多种教学方法,并针对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四种有效可行的语文教学方法,实实在在地给予了农村语文教学指导和帮助。(1)比较式单元教学法。从单元教学法科学性、系统性、计划性、阶段性等特点出发,彭小明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比较式单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纵横比较、林总比较(部分和整体比较)、异同比较、定量定性比较等方法来教学,并且各种方法相互照应,彼此补充。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以点带面、突出重点”“以面覆点、整体教学”,学生可以在比中求知、深化理解。[6](2)语文曲线示意教学法。曲线示意法是语文教学法中一种新奇独特的教学方法。它以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几何图形中的曲线去示意解读课文的顺序线索、结构形式、人物心理、性格发展、思路游踪、中心思想和艺术特色。曲线示意法所使用的曲线有两种:封闭式的曲线和开放式的曲线。封闭式的曲线主要是圆和椭圆;开放式的曲线主要有波浪线、抛物线、不规则曲线、圆柱螺线等。彭小明认为通过曲线示意的方式教学可以增加内容的形象性和学生的新鲜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曲线示意式教学可以使课堂提问方式直观化、生成化。通过不同的曲线示意图形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趣味化、简易化。曲线示意法在语文课的导入、讲述、提问、板书和结课中都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7](3)语文溯源教学法。溯源教学法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针对语言、文学和文化现象阐述其来源、历史或演变情况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字词溯源、名号溯源、篇章溯源、情节溯源、形象溯源、文体溯源、手法溯源、事物溯源、风俗溯源等。彭小明先生认为,使用溯源法应该具有计划性,要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与课文有关,符合教学大纲的内容与学生一同溯源。通过这种教学法,不仅可以深化教学的内容,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溯源教学法可以有效运用于语文课堂实践,通过对课文内容要素的溯源,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创新能力。[8](4)语文活动教学法。彭小明认为,开设语文活动课程,或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活动教学因子,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活动教学法强调以活动促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儿童兴趣、内在需求、个性差异为教学出发点,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以重视直接经验、即时信息、程序性知识学习为重点,以实践性、亲历性、体验性为教学基本特征,以人文教育为抓手,以综合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开发为核心,以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归宿。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个性、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拉近他们与传统文化、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9]

六、语文教师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语文教师的专业角色定位需要有新的认识。彭小明将语文教师专业角色定位为:(1)语文教师是知识文化的建构者。(2)语文教师是教材文本的研究者。(3)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4)语文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5)语文教师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6)语文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

立足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彭小明认为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可从读书、游学、研究、为文、实践五个方面着手。他认为,所谓“读书”是指:语文教师要浏览时文,了解时代特点,开阔眼界,树立先进的现代观念;教师要阅读经典,通晓古今,学贯中西,厚实积淀;语文教师要钻研课文,启发到位,讲述中肯,奠基教学。所谓“游学”是指:语文教师要通过实践、活动、游学来丰富经验,提高能力。语文老师应该寻访课文游踪,游遍各地名胜,用眼睛、耳朵和心灵去感受作者情感,感受人文景观,感受大自然。所谓“研究”是指:语文教师要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研究社会,给自己定位,从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完善人格;语文教师必须边学习、边教学、边研究,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从而增长学识,发展智能,提高品质。所谓“为文”是指:语文教师应当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语文教师不能空讲写作方法,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经验。所谓“实践”是指:语文教师要重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等教学实践,并且持之以恒、不断训练、不断反思。只有练好这五项基本功,语文老师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10]

彭小明的语文教育思想既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又与当前的“新课改”紧密结合,充满了不断创新的生命力。作为我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理论研究者,20多年来他一直为语文教育事业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着。深入挖掘彭小明语文教育思想,有利于今后语文教学工作者和语文教学研究者水平的提高。

注释:

[1]彭小明.语文素养论[J].兰州学刊,2005,(1).

[2]彭小明.“语文意识”论[J].中学语文教学,2005,(6).

[3]彭小明.“新课标”视野下的语文活动[J].当代教育论坛,2006,(20).

[4]彭小明.语文教学原则新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5).

[5]彭小明.“新课标”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原则[J].兰州学刊,2005,(1).

[6]彭小明.试谈比较式单元教学法[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3,(4).

[7]彭小明.试谈“曲线示意”教学法[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8]彭小明.溯源教学法浅探[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8,(4).

[9]彭小明.活动教学法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6,(7).

[10]彭小明.语文教师的专业化:角色定位与发展途径[J].温州大学学报,2008,(2).

(陈思 浙江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325035)

猜你喜欢
原则教学法曲线
幸福曲线
沿平坦凸曲线Hilbert变换的L2有界性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梦寐以求的S曲线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