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丰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引导 学生说话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愉快、轻松、友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觉得不是老师逼迫他学,而是他主动要学;鼓励每一位学生要敢于战胜自己,大胆发言,更不能够取笑发言者,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同时,要多一点激励的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和爱护。鼓励学生大胆说,让学生觉得:开始说,对错没有关系,好坏不要紧,说总比不说好。
如《咏雪》一文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这两个比喻哪个更好?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柳絮因风起”比喻“大雪纷纷”更好,并说明了更好的理由。而一位学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用‘撒盐空中比喻‘大雪纷纷更好。理由是: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比喻的作用就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向上飞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相差很大,没有达到形似,怎么能说用‘柳絮因风起比喻更好呢?所以我认为用‘撒盐空中才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形似。据此,我认为前一喻更好,后一喻不好。”这样学生不仅“读出作者”,更“读出自己”,正如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宽松的说话氛围,使学生不再怕说而把说当作一个学习和展示自己的平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充分发掘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让自己的心灵和情感作一次倾诉和释放。学生只有在受到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从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重视了学生的“敢说”,自然也就有了学生的“爱说”。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把自己的体验说出来给大家共同分享或分担。一位学生是这样谈及她在生活中战胜情感孤独的:“我读了《孤独之旅》一文,深受感动;特别是文中的这样几句:‘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那就是孤独。”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我想:要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人们首先要克服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人们自身的情感——孤独。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那是上初中第一学期的一天下午,放学以后,我因数学作业没完成,就在教室里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写作业。做完以后,我才匆匆忙忙的向家里赶,由于我家离学校有十余里的山路,加之冬天黑得早,我才走了六里左右的路程,天就漆黑了。四周是黑黝黝的山峦和稀疏的大小树木,一个人影也没有(父亲在外面打工,母亲的腿脚又不方便,家里就没有人来接我);此时,恐惧、孤独、悔恨一齐涌上了心头。我在黑夜中屏住呼吸,两步并作一步走,虽然是冬天,可全身都在冒汗——冷的,我怕极了。直到晚上八点钟我才到家。从此以后,我再遇到什么困难也不怕了。”学生这种受作品的熏陶而表达出来的自己的真实情感,定能打动他人,使发言者更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乐趣和自信。这样也使学生由“爱说”发展到“会说”。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过程表现为一种言语对话式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生生双方是人际交往的各一方,双方通过平等的言语交往活动形式进行言语交往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最终达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说起来的目的。
(作者单位:青海民和官亭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