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浅析

2009-06-02 09:23王朝辉段安平魏中尧
商情 2009年4期
关键词:培养

王朝辉 段安平 魏中尧

【摘 要】在研究非战争军事人才的含义及培养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在培养非战争军事人才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非战争 军事人才 培养

一、非战争军事人才的含义与培养的意义

非战争军事人才是相对一般定义下的军事人才而言,军事人才一般是指能遂行各项军事任务,履行各种军事职能的人。而非战争军事人才的提出,给军事人才培养拓展了新的领域。非战争军事人才首先是军事人才,是能够遂行各项非战争军事任务,完成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军事人才。两者之间是基础与拓展的关系,即军事人才是非战争军事人才的基础,非战争军事人才是军事人才的拓展。

新时期新阶段,军队职能已由单一的遂行军事任务向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军队任务拓展的重要部分,非战争军事人才的培养对军队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新时期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

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军新的历史使命和建设方向。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重要职能之一和建设的重要部分。军队建设以人为本,人才的建设发展是军队全面建设的前提和关键。培养能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非战争军事人才是推动新时期军队建设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非战争军事人才是军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加强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才能保证军队任务的顺利拓展从而推动军队的全面建设。

2.是现阶段军队人才建设的需要

人才建设一直是军队建设的先行。现阶段军队人才建设以新时期新阶段军队任务为牵引,以建设能够很好完成军队新时期历史任务的人才为目标,在军队全面整体建设中居于首要位置。现阶段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已成为军队能力建设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作为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首要和关键,在现阶段军队人才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只有加强非战争军事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好的推进现阶段军队人才建设的更好发展。

3.是军事人才复合化发展的需要

军事人才复合化发展是军队人才建设的重要要求。复合化发展就是由培养单一的军事作战指挥人才向培养集指挥、管理、技术于一身,军地通用的复合型多能化军事指挥人才发展。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复杂性、多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要求非战争军事人才必须具有熟练处理多种复杂情况的应对能力,扎实深厚的知识基础,灵活多变的军地指挥协调技能,而这些正是军事人才复合化发展所要求的,所以培养非战争军事人才是军事人才复合化发展的需要。

二、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原则

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自身的特点和要求,非战争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确立如下:

1.政治觉悟高

非战争行动复杂多变,掺杂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法律舆论等各种因素,不仅是应对处置能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应对各种政治思想形式的挑战。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所以只有首先确保思想政治上的过硬,才能保证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过硬。

2.复合能力强

非战争军事行动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环境复杂多变,这就要求非战争军事人才既要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集指挥、管理、技术于一身,只有培养复合多能化的非战争军事人才,才能很好地遂行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

3.创新意识浓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不确定性使非战争军事行动没有一个完整的参考经验,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不断会出现各种以前从未见过的问题和事件,这就要求非战争军事人才必须具有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而创新是解决一切难题的源泉,只有学会创新,才能在各种突发情况下运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所以非战争军事人才必须是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4.身心素质好

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不仅要经受各种复杂环境艰难困苦的考验,还要经受复杂条件下各种心理影响的挑战。这就要求非战争军事人才不仅要具备强健的体魄还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只有身心素质都合格才能在此基础上遂行各种非战争军事任务。

根据非战争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提高非战争军事人才创新素质为主,以提高非战争军事人才专业技术能力为辅。就是非战争军事人才在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民用技术,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经验的同时,更要注重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因为技术经验是有限的,只有创新能力素质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源泉。二是以实现现有人才转型为主,以增加新型非战争军事人才为辅。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军事力量新的运用形式,在引进专业的和具有非战争军事行动经验的人才同时,更要以其为骨干来带动大部分的现有人才的转型。三是加强非战争军事人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结合。即在加强非战争军事人才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注重非战争军事人才的心理素质培养。

三、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及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法应如下: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非战争军事行动复杂多变,各种因素交杂,官兵思想波动较大,情绪易受环境影响,要培养具有过硬心理素质的非战争军事人才,就要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具体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造成因素,在非战争军事行动遂行和训练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与沟通,同时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强化非战争军事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确保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政治合格。

2.注重能力素质培养

能力素质不同于具体的某一知识技术,它是内化在人本身里具有创造性、灵活性的一种思维和知识体系。它不仅能解决具体的、现有的问题,而且还能解决一种或多种、将要或可能出现的多种问题。因此,能力素质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和目标。同时,能力素质的培养,首先需使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只有此基础上才能内化提升为相关的能力素质。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军地方方面面,为此,一方面应向军地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学习非战争军事行动专业知识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应对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把所学知识技术扩展并内化于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中,使具体有限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升华为应对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提高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

3.坚持可持续教育模式

非战争军事行动包含面广,不确定性强,所以非战争军事人才的教育培养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而是由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和拓展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培养模式。坚持非战争军事人才的可持续培养,就是要在培养能够遂行现阶段非战争军事行动人才的同时,注重超前教育,并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进行再次教育,使之教育培养能够与时俱进,加强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

4.结合人员装备发展

武器装备是决定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非战争军事人才的培养要紧贴非战争装备建设的发展,立足现有装备,才能使人员发挥出装备的最大使用效能,真正做到人装结合。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要加强人员对装备技术知识的学习,增强人员对装备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增强人员对装备的改造能力,使之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并提高装备使用效能。只有注重人员装备结合发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效能。

5.加强联合协调能力培养

联合协调能力是军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突发性等特点决定了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对联合协调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往往参与单位人员众多,任务环境复杂多变,这就要求非战争军事人员不仅能够联合各种力量共同工作,而且还能协调好各单位人员、军地、军兵种之间的关系。能够做到“散时能联合,联合能工作,工作能协调”。这就要求在人员培养时,一方面要增加多元化知识层面,使之具有各情况下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设置训练,以训练其在不同情况下的联合协调能力,为应对各突发情况奠定能力基础。

6.实行多岗位任职锻炼

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环境复杂,需要各方力量支持加强,这就要求非战争军事人员具有很强的全局观和大局观,不仅能通盘筹划,还能分部指挥执行。培养这种具有综合素质的非战争军事人才,就要加强多岗位任职,就是不仅在各部队之间进行多岗位任职,还要在院校部队之间,各兵种部队之间,军队地方之间进行多岗位任职,使其具有多岗位任职经历,不仅能

够熟练掌握各方情况,还能对全局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是现阶段我军全面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军人才建设的一个新的内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使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包含方方面面,需要注意各方面的问题,就其主要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培养的针对性

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是针对能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人员而进行的,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紧贴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和规律,尤其要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独特性进行仔细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培养计划和方案,确保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环节较多过程复杂,需要针对各阶段、各层次、各环节培养各种职能人员,每种人员都要具有较强的联合协调能力,这样才培养出“又专又精、能联互通”的综合素质人才。

2.突出培养的机制性

邓小平说,机制好,能使低效的工作方法和习惯转向好的方向;机制不好,能使正确的目标方向日益偏离,甚至走向反面。同样,建立严格有效的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机制,是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正确目标和方法的有力保证。例如建立实践演练机制,定期设置类似非战争行动大小各种科目,通过实践演练找出不足和经验,检验和完善培养计划。建立综合素质考评机制,定期对培养人员进行考评摸底,对好的进行奖励,对差的进行淘汰和筛选等。通过建立相关机制使培养制度化、法规化,正规化,从而提高培养效能。

3.深化培养的依托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军地关联密切,并在行动执行中民用资源技术设备应用频繁,这就要求在非战争军事人才培养中,不仅要注重学习地方技术知识,还要利用地方现有教育设备资源,进一步深化与地方的依托,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例如对专业性较强的民用知识,可依托地方高校培养,或请高校技术人员或相关部门单位前往部队教授讲学。对防火防洪,抗震救灾等自然灾害类非战争军事行动,可去地方熟悉民用抗灾设施和设备,并学习地方应对处置经验和流程,建立军地交流沟通平台。

参考文献:

[1]王明武,常永志,徐戈.非战争军事行动[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10.

[2]谈志兴等.军官基本能力训练指南[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9.

[3]唐志龙等.军官能力建设理论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9.

[4]秦启文等.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4.

[5]卢会.军队处置突发事件行动[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12.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