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客江湖

2009-06-02 09:23马婧婧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5期
关键词:丑角过客草根

马婧婧

“哄客”的出现,有其社会背景,如果“哄客”仍然关注只是“小我”,那么也只是如“过客”,哄起了潮流,也淹没于潮流。

“哄客”的出现,有其社会背景,如果“哄客”仍然关注只是“小我”,那么也只是如“过客”,哄起了潮流,也淹没于潮流。

没有了哄客,互联网将失去春天。百家讲坛,哄客们四起;往前些,一个馒头,一个芙蓉姐姐,哄客们四起;再往前些,一个木子美,哄客们四起……

所谓“哄客”,和闪客、维客、博客等大部分新兴种群一样,哄客的真正形成也是来自于互联网。调侃一点的解释就是在互联网上针对某类事件和话题起哄,宽泛的解释就是与大众文化的发展态势相呼应,对每一个敢于自我献身的“呕像”或者有争议的事件做出热烈反响。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投票、在互联网上表达情绪、思想、言论,“骂客”是目前我国“哄客”社会的主流。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猫扑等门户网站,高校BBS、博客网站是哄客的主战场。

网络江湖,哄客们仗“键”行走,横行天下。哄客,多么形象且生动富于准确性的词啊!最早提出哄客的是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先生。哄客可以分为赞客、笑客和骂客。赞客为英雄而发出咏叹和惋惜;笑客理解文化丑角,用笑声予以回报,显示出对丑角文化的宽容和自己的智慧与幽默;骂客在论坛上匿名使用酷语和秽语,羞辱被攻击对象的人格,他们为了惹眼、痛快,放弃了理性分析,而以谩骂为武器。网络新技术为骂客提供了公共言说的平台,网络集体哄骂之中,骂客们表达了他们的快意恩仇,外行常常被骂客痛殴,只得且战且逃,相当狼狈。

“哄客”以海量意见轰炸,用最短的时间先将那个睥睨天下的精英“哄”成一个小丑,再将那个上来就脱衣服扒裤子的秀客“哄”成一个名人。芙蓉姐姐、流氓燕等人就是被这些哄客哄红了。芙蓉姐姐“呕像”地位的树立,可以算作是网络哄客的最初发轫。这个原本首发于水木清华的帖子影响始终局限于各大高校论坛,直到天涯社区的转发,“芙蓉姐姐”这个已经沉寂了一年的旧帖子,恰如平地一声雷,突然又被推顶上来,掀起一轮波澜壮阔的跟帖狂潮。对“芙蓉姐姐”的热烈反响,使网络哄客不遗余力地榨取着她所有的娱乐价值,将她身上的任一细节都无限放大。由于天涯资深网络写手的介入,使“芙蓉姐姐”被赋予了更多的趣味性与可看性,也由此推动了网络哄客从最初单纯的一个“顶”字发展到了深层次多面性的分析事件的起哄之道。“芙蓉教”的诞生更是将哄客们的声色纵情推到了顶点。后继的“菊花姐姐”“天仙妹妹”等同类形象的兴起,网络“造神”运动愈加呈现出燎原之势,不可抑制。

自称为“草根”,是哄客的一大绝技,这样的哄客,可以把自己放在不败之地。因为自称是“草根”,可以不那么严格要求自己;因为自称是“草根”,可以毫无顾忌地漫骂对方、诽责对方,以获取自身的快感;因为自称是“草根”,所以“心安理得”。“草根”是什么?“草根”是与精英相对的一种说法。因为有了精英一说,便派生出非精英的“草根”一说。

哄客们喜欢以“呕像”替换偶像,用“愚乐”取代娱乐,进而以“丑女经济”代替“美女经济”。平常的姿色、走调的歌唱、粗陋的表演、笨拙的主持人对白,哄客们对这些反智性事物喜闻乐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投票、在互联网上表达意见,决定丑角命运。哄客以亲自参与偶像(呕像)的制造,产生出巨大快感,他们享受丑角文化带来的欢乐。

网络技术的飞跃毫无疑问是一大进步。但在技术进步、话语权大量获得后,一个无须为自己言论承担任何道德和法律风险的言论平台已经形成,哄客应该如何寻找他的社会位置?当一个巨大网络言论平台的主流是一片对骂场景的时候,这种现象还能称为正常吗?反精英、反智慧、反美学的“三反运动”此起彼伏,显示了这个哄客文化价值体系的严重分裂。哄客们的剑不只劈向敌人,可能也劈向了自己,我们希望哄客能看到朱大可的期望:“哄客的社会关注焦点,应从小人物的道德事端上移开,投向更为重要的领域并且理性地喊出自己的宏大声音,而这才是举起未来中国的正确支点。”

“哄客”的出现,有其社会背景,如果“哄客”仍然关注只是“小我”,那么也只是如“过客”,哄起了潮流,也淹没在潮流之中。

昭杰摘自《百姓》

猜你喜欢
丑角过客草根
接棒李显龙,“草根”黄循财何以脱颖而出
丑角
对丑角之美的演绎分析
丑角
15 Seconds to Stardom
唐玄宗演戏丑角沾了光
南京·碎影
草根艺术家
过客
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