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全 王 珏
(1.陕西西安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21;2.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陕西西安710038)
摘要本文在对我省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省在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兴趣、活动时间以及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内容、措施等问题,建议对课外体育锻炼内容和形式进行多种形式的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
关键词科学实施;课外体育锻炼;阳光体育运动
一、研究目的
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却持续下降。据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的速度、力量素质、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降,城市超重与肥胖学生明显增加,部分农村学生营养不良,视力不良率长期居高不下。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完成增加学生体质的任务,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得以实现。但是,如何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如何组织实施才能真正使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内容、措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更加调动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探讨和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文随机抽取陕西省各级学校男女学生1000人,其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98%。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体育文献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集等,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文献。②问卷调查法。在查阅文献资料及专家咨询基础上,根据需要设计了专家、学生两种调查问卷。分别发放专家问卷30份,学生问卷1000份。③谈话调查法。根据本研究内容,对研究对象进行谈话式调查的方法,尽可能多的获取、收集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真实看法,以便对本研究的完成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三、结果与分析
1、我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与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锻炼的一种内在动力。从对我省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机的调查来看,男生排列在前四位的动机是增强体质(占47.1%),强壮体格(占15.3%),发展个性,(占12.6%),丰富生活情趣(占11.8%)。女性排列在前四位的动机是增强体质(占29.8%),健美体型(占26.3%),丰富生活情趣(占21.1%),发展个性(占12.3%)。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集中在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情趣及强壮体格,健美体型方面。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说明学生已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这正是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
2、我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兴趣分析与研究
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来看,男生排列前三位项目是篮球(27.8%),足球和健身运动(18.4%),排球(12.1%);女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项目是:形体健美(31.4%),乒乓球、羽毛球(24.5%),游戏(13.8%);这表明男女生体育兴趣的稳定趋于明显集中,女生的兴趣稳定性略高于男生。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大都选择有明显的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娱乐性内容。因此,我们课外体育锻炼项目要顺应学生的兴趣爱好。
3、我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分析
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对我省各级在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时间进行统计发现,从锻炼时间上看,小学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天平均为0.62小时,初中、高中、大学分别为0.55小时、0.48小时、0.68小时。大学和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较多,其次是初中,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时间最低的是高中阶段,分析其原因是:小学生由于课程较少,加上处于爱玩好玩的年龄,活动积极性也较高,活动时间较初中生和高中生多一些。但还是远低于每天一小时的标准。初中、高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加大,普遍存在课外作业过多,一些家长非自愿给学生上各种课外辅导班的现象,这些都严重的剥夺了学生本该玩耍、活动的时间,极大地损害了这些学生的身心健康。进入大学,由于新的学习环境、方式和要求等各方面与中学相比都较为宽松,所以学生参加锻炼时间较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时间最高。但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即使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天平均也远低于一小时,因此各类各级学校都必须大力加强课外体育锻炼。
4、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及内容
作者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对我省在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经统计,专家的意见趋于以下认识:
(1)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不断变化。作为学校课外体育锻炼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锻炼,锻炼内容和方式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变化和创新。课外锻炼的形式可以根据学校课外锻炼内容、学生人数、季节气候和各个学校场地设施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既可按年级、班级、寝室、个人进行,不同的团体在课外锻炼时进行不同的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也可自己创编、设计新的形式。
(2)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课外锻炼的内容应淡化“竞技体育”的老观念,打破以往体育特长生的竞技局面,减少过于集中的个人表现的机会。在项目征集中进行一些引导,减少竞技性强的项目和技术强的项目,可增加富有娱乐性、趣味性、合作性的项目,使这些项目在新课程背景下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多种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锻炼,如健美操、跑步、舞蹈、武术、球类、游戏、体操等。
5、提高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趣味性的主要措施
(1)首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相对稳定的体育锻炼方式。为此,我们确定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武术、健美操、部分田径项目为体育锻炼内 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兴趣爱好与特长自由选择。
(2)学校在课外体育锻炼,要兼顾到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趋向于健身健美运动和娱乐性运动的特点。选编一些学生直接感兴趣的教材内容。对普遍受到学生喜爱的娱乐性运动,学校体育教研室应协同学生会,团委等部门,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组织一些这类体育锻炼和竞赛。
(3)学校在抓课外体育锻炼同时,结合达标项目举行小型多样的单项比赛,对早操,院代表队训练进行齐抓共管,做到统筹兼顾,全面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调查结果表明:各类学校学生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多集中在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情趣及强壮体格,健美体型方面。这说明学生已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动机正确;我们课外体育锻炼项目要顺应学生的兴趣爱好;
(2)我省各级在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从锻炼时间上看,大学和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较多,处于前两位。其次是初中,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时间最少的是高中阶段。但即使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天平均也远低于一小时,因此各类各级学校都必须大力加强课外体育锻炼。
(3)要完成增加学生体质的任务,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的课外体育锻炼才能得以实现。通过问卷调查对我省在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兴趣、活动时间以及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内容、措施等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有意义的探讨。
2、建议
(1)建议对课外体育锻炼内容和形式进行多种形式的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加大创新力度。严格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机制,建立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和督导结果公布制度。
(2)建议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和卫生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和兴趣,使其逐步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念禹,王卓涛,及庆,王洪博.科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J].教学与管理,2007.12:106-107.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10-14.
[3]舒川.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 (5):31-38.
[4]夏力.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措施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07.5:110-111.
[5]姚春华,高正名.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上好学校体育课[J].现代教育科学,2007.6(8):79-80.
作者简介
杨建全(1972-),西安医学院体育教研室,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与理论研究,国家一级篮球、田径裁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