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专业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

2009-06-01 09:27寇国芳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教学现状

郑 军 寇国芳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

摘要本文通过对语言类实验教学方面的现状分析,以提高学生主动性与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提出了对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规划与设想,主要是建设科学型实验教学组织机构,更新教学方法,建设外语网络资源平台,完善实验室建设和师资力量的培养引进制度。

关键词语言实验教学;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反映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标志。对于学习语言的人来说,学习目的并不是对语法有多深的了解,而是要熟练的运用交流,语言类专业实验室发挥了人机互动,营造模拟全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外语听说能力,可以说对语言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意义远远超过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

一、学院语言实验教学状况

1987年我校创业之初,即以英语专业为首选,在西安招收学生提供外语培训。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学院现有语言类实验室,数字(模拟、红外)语音实验室、外语教学辅助计算机实验室60多个,多语种导游模拟实训室1个,同声传译实验室1个,调频台1个。期间学校还制定了相关实践教学管理文件20余部,涉及实验教学内容的文件近10部。语言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大纲、实习计划也在不断补充完善。由于历史原因,学院分为东、西、新区,实验设备各区独自管理使用,而人员组成则清一色由(技术)管理人员组成,还没有形成科研能力。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组织机构不规范,师资结构不科学

东、西、新区分散管理、职能重叠不利于对管理人员的培养、管理和协调。师资结构不合理,现在成员主要是管理人员组成,而相关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标准要求,实验室师资队伍应由教学和管理人员组成,师资不足仍是制约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

2、实验管理缺乏有效机制

经过近年语音室的建设,东区率先满足教学需要,设备数量全部更新为数字(模拟)语音室,而西区相对资源较紧张,很多学生还使用红外线设备。实验室使用率受学生毕业的影响,存在下半年实验室使用频率高、上半年使用率低的现象,而东、西、新区的实验室资源(导游模拟、同声传译、语音室等)缺少共享协调。

3、教学形式单一,实验教学功能开发不充分

我院于2007年新建的10个实验室,科技含量较高,配套使用了目前国内较先进且功能强大的newclass系统,但只是供听力课教学使用,而且老师播放演示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完全是“单面注入式”教学,缺少互动。那些自学、同传、人机交互功能没有得到应用开发,许多功能成了摆设。

4、依据学校发展规模,实验教学设备数量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以英语系为例,按8000人计算,每人每周4学时听力课,需要32000学时,10个数字(模拟)语音室5天不停歇可同时提供(540人×8×5天)21600学时,剩下的只能依靠红外线设备满足,开放实验室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室比较困难。而学院提出每周再增加实践能力课时的要求对教学资源现状来说更是“艰巨”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设备的功能开发因缺少时间而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5、实验教学网络不发达

受兼职教师走读影响,学生除上课时有老师辅导外,几乎没有再向教师提问得机会,也缺少扩展知识、学习外语的平台。很多非语言类高校通过建立外语教学平台的途径让学生课外自主扩充学习,而学院的网络发达,网络端口遍及校园各个角落,但还没有一个共享的外语资源平台。

三、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的设想

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听说能力,进而完成对他们的个性化教育。因此,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学分,从制度上保障实践教学的学科地位,已成为基础实验教学的当务之急。外语语言实验教学的改革,不仅涉及到开课理念、开课内容、开课方式及教学方法等软环境,还涉及到实验设备、实验条件、实验环境等硬件环境。通过对已有教学改革成果的整合,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语言教学,已经是语言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建设科学型实验教学组织机构

以“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要求为指导,结合学院现状,成立现代教育中心领导下的“数字语言综合实验中心” 包括:数字语言实验室、网络视听实验室、导游模拟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外语教学资源中心(平台)五部分。该中心在学院既是一个公共基础课实验中心,又是涉及外国语言学多学科、多语种专业课语言教学、实践、科研的重要基地。它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的改革、培养新型的语言学习理念,其特点是“量大、面广、专业化”。在组建和规划时,要同时考虑对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逐步实现由教师主导到学生自主实验过渡,让老师、学生随时通过校园网络查找资料、丰富课堂知识和无障碍交流。建立科学型实验教学组织机构能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打好坚实的基础。

2、更新教学方法,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外语环境

实践性教学要求教师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逻辑结构,改变过去从某种知识体系出发要求学生一味地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重新创建新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理念,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教学新方式。

结合目前外语实验教学还只是演示、听录音的方式,老师应在实验项目的开发和方式上,突出创新型,充分发挥高科技对实验教学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营造的外语学习环境体现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多样特性更有利于语言技能的形成和知识的获取及保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存储、调用和数据处理特性可实现更有效的教学资源组织与管理,同时使学习评价过程更为量化、客观;数字技术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适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及心理动态,不仅让学生兴趣提高,更让学生能感觉到无论身处何地,实验室、实验教师与各种实验教学资源(外语的氛围)就在自己的身边。

3、建设外语网络资源平台,逐步开放实验室,保障学生有足够自主学习、创新的空间

在借鉴其他高校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个先进安全的、可用性、可扩展性的外语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为语言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环境和基地,基于网络课程库的远程教育能够将有价值的课堂信息数字,并归总收集到数据中心,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在任何时间、地点获得课堂上的知识。由此,这些重要的教学资源就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与外语教学辅助网站共同提供一个模拟全外语环境下人机互动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包括人机对话、网上教室、自学辅导、在线测试、教学参考、外语视听、外语休闲。当实验教学硬件条件满足教学需要后,我们应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创新的阵地。

4、完善实验室建设和师资力量的培养引进

虽然学院实验室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领先于其他民办高校,但与未来发展的形势相比,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近三年里,至少还要改造和改建12个数字实验室才能基本满足实验教学与改革需要。除了加强实验场所、实验设施的建设,更新仪器设备,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外,我们还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加大对其功能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功能。尝试探索通过和企业联合创建实验室,促进科技创新与外语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

硬件建设固然必不可少,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实验教师担负着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双重任务,其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因此要求我们要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有一定钻研精神的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作保证;同时,应加强实验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定期组织实验教学人员参加校内校外的教学观摩、学术交流等活动,以开阔视野。

四、结束语

像我院这类语言类为主的学校,语言实验教学的改革好坏直接影响品牌专业教学质量和学院的声誉,如果能很好地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婷,张晓京,张力军,蒋禄宇.大学文科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0.

[2]赵立君,宋木庆.改革实验教学,适应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05.

[3]兰凯.谈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01.

[4]杨鹭生.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教学现状
刍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刍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浅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淄博市职业院校乒乓球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