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对角色转变的认识 潜心研究课堂教学

2009-06-01 09:27唐晓红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角色转变课堂教学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文章围绕企业及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人员进入高校后,如何尽快搞好教学和科研的问题,从角色转变的认识、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创新教学等方面予以阐述,认为只有升华对角色转变的认识,潜心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才能将自身优势融入学校环境,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工程技术人员;课堂教学;角色转变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及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造成师资力量严重短缺。为此,各高校纷纷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批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进入高校。他们带来了生产科研第一线的许多生产实践经验,带来了许多社会实践中的各种信息,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这些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到学校后,大多数人员对学校的教学及科研环境很难适应,使他们的自身的优势很难得到充分发挥,这违背了学校引进人才的初衷,对我们的教学和科研十分不利。

如何使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工程技术人员,在高校的教学及科研环境中,充分发挥其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搞好教学及科研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充分认识自己角色的转变

从企业科研院所到高校后,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甚至作息时间都有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充分表现在自己工作角色的变化。

1、从工程师到“人类工程师”的转变

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和科研院所从事某个产品的设计、加工和装配;某个项目的研究和开发,是对“物”的研究。从事的是工程研究,所以称之为“工程师”。

高校教师从事某专业的教学,由于教与学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领域知识“物”的研究,更为重要的还有研究师生关系的“人”的研究。

教师对学生除了要完成对本专业知识的传授、研究和开发外,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能力、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进行了解和评估,它涉及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物,更重要的是“人”的“灵魂”。

2、从“物”的产品到“精神”产品的转变

企业科研院所生产研究的产品和项目,是属于“物”的产品的范畴,所生产研究出的优秀产品和项目,可以促进生产和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在高校教师所“生产研究出的产品”不是“物”,而是人,具有一定品格和精神的人。

这种“品格和精神”,对自身的影响,不是一时一事的,很可能是长期甚至是一辈子的;对其学术的影响,不仅是本专业、本领域的,甚至对其它领域也有重大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不仅是对其本人、本单位,甚至在本行业、本地区甚至全社会都造成重大的影响。

因此,作为高校教师的角色,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弘扬者和推动者。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高校后,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

二、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的重要,表现在课堂教学占去大学理科专业教学计划大约75~80%,文科大约80~90%的学时,可以说,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教和学的根本。

2、认真备课

首先要熟读教材。在备课中既要遵守教材的基本体系和先后顺序,也要注意,由于使用教材与编写教材的时间滞后性、学生生源差距等原因,应该对教材内容适当取舍或者补充等。

其次,要查阅大量参考书。由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无限性和发展性,使得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不同的解决和表达方法,而一本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解决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处理好“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即要传授给学生一杯水那么多的知识量,教师要有一桶水那么多的知识储备量。

最后,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尽量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简洁的方式传授最精华的知识,使学生容易接受。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语气、语调、眼神和动作,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3、潜心研究教学方法

首先,应分清教书与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不是一味地教书,而是“教”与“学”的结合。“教书”者,采取静止的千篇一律的观点看待学生,学生间不存在差异。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只是一味的“填鸭”、“灌输”,在师生关系上主张以教师为主体。“教学”者,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仔细研究学生间存在差异,在课堂中注重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扬师生间的民主,注重采取师生互动式讨论、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形式。

其次,应注重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授之以鱼”者,把课堂教学看作是“知识的集散地”,教师是知识的卖主、学生是知识的买主,教师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中教师只注意知识点的讲授,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授之以渔”者,把课堂当作是知识的策源地,学校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创造知识的场所。在教学中,不只是知识点的传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分析成因,从中得到启发和要领,为今后创造更多知识打下基础。

由于知识的无限性、发展性和个人精力的有限性,从终身学习的需要出发,作为高校教师,不要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

三、发挥“双师”优势,进行创新教学

1、时代赋予的任务

创新教学是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的神圣任务。因为我们的时代已由农业文明的传统继承型、工业文明的标准化型时代迈入到信息社会的知识经济型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关键就是教育。在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甚至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创新、没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很难拥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营造创新气氛

要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在课堂中营造创新气氛。要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组织专题,在学生间、师生间展开讨论甚至辩论。

3、搭建创新平台

要进行创新教学,还要给学生搭建创新教学的平台。除上述营造创新气氛外,课后适当组织学生撰写专题报告,在实验中除传统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外,特别要注意的是组织一些开放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展示学生的个性特色,挖掘每位学生的创新潜能。

4、教师自身引领学生创新

要进行创新教学,还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师、特别是来自企业科研院所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原有的专长,利用自己在生产和科研院所搜集的信息,带入课堂教学中,亲自组织和带领学生进行一定的创新专题研究,要做到像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述的:“学校犹池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师生是大鱼与小鱼的关系,不是养鱼人与鱼的关系。

四、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全国教师节座谈会上曾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教学第一资源。”要不辜负人民光荣教师的称号,教师自身应该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紧密跟踪国内外前沿科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身优势和学校环境较好的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利福,论教师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J].教育与职业,2008,6,156-157.

[2]金凌虹,课堂教学:高校教学改革的落脚点[J].江西教育科研,2007,5,85-86.

[3]孙立新,互动情感教学方法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129-131.

作者简介

唐晓红(1974-),女,满族,辽宁鞍山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