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观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更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收到良好育人效果。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教学创新
1.引言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凸现出诸多弊端: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的少;讲大道理的多,切合实际的少;师生一问一答的多,学生自主探究的少;考试分数高的多,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少;答案强求“标准”的多,学生发展个性少……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变成了记忆力测试,没有起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作用,违背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育人宗旨。鉴于此,作为讲授思想品德的教师,应努力通过创新探索适应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路子。
2.教学情感态度创新
情感(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传承民族优秀品德和符合时代要求的人。育人工作是神圣的,教师首先要在自己的情感上对所教的学科有认识上的创新,重视学科价值,淡化传统意义上的严肃的“政治”色彩,才能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魅力去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铸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教学过程创新
教学过程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最佳化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思想品德课过程单一、呆板、政治色彩浓郁,课堂气氛严肃,学生感觉枯燥,厌学情绪滋长,育人效果收效甚微。只有注重教学过程创新,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在学生心灵深处荡起涟漪,从而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育人目标,收到良好育人效果。教学过程创新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言生动、形象,才能感人,才能扣人心弦。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笔者坚持用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力争语言生动,列举形象事例与课文内容相得益彰。例如,在讲九年级《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一课时,除了朗诵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古诗外,还让学生探讨为什么“人”字这样写?让学生尽量发挥想象空间,畅所欲言,激烈讨论,并适时引导提炼出:“人”字是两个人相互依靠而成,只有相互依靠“人”才有意义。如此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事例,就改变了以前上“政治”的呆板、严肃带给课堂的沉闷的空气,引导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获取知识、探讨问题,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授课的吸引力。
第二,教学内容要“新”和“精”。首先,教学内容要“新”。生活是鲜活的,当今的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又处于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他们在对知识渴求的同时,也急需老师对他们所关心的新环境、新生活、新变化和新困惑、新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因此,思想品德的讲授内容不能是“大而全”,而是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按照变化了的社会生活和学生面临着的新的现实问题,加强一些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内容,进行“内容新、观点新、视角新”的课堂教学,这样既体现了时代性又具有现实感。其次,教学内容要“精”。讲授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进,紧扣时代脉搏,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在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引导性上下功夫,坚持与时俱进。不应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有所侧重,侧重于那些学生普遍感到困惑、迷茫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通过课程中重、难点问题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思想素质。
第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灵活。思想品德教学应立足课文知识内容,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4.评价方式创新
传统的评价方式强调一张试卷定音,只要记忆力强的就能得高分,甚至有的老师和学生在考前几周或几天进行临时突击,强化记忆,就出成绩了,考完了就忘了。这种做法,不但没有达到思想品德的养成目的,甚至助长了投机取巧的坏思想、坏习惯,百害而无一利。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受教育和自我修炼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根本不能也不可能用一纸试卷一个分数去衡量评估,因此评价方式必须要创新,要体现课程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5.结语
思想品德教学担负着育人的重要责任,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任重而道远,“教然后知困”。只有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上下求索,才能不辜负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3.宋娟.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1)
作者单位:浦江县黄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