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松 熊坤茂
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并列作为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其内容具有广泛性,方法具有灵活性,活动具有自主性,在数学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给活动以宽松的氛围
教师要了解和信任学生,在组织数学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关爱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乐意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来,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满足学生交流、探索的需要,始终对学生持信任尊重的态度,给每一位学生以成功的希望,使他们精神饱满、兴趣盎然,积极探究。
如数学活动课“绘制家庭平面图”,要求学生运用比例尺知识绘制家庭房屋及环境或者家庭室内布设平面图。活动开始,教师事先绘制了一幅自己家中的平面图(简图)展示给学生观察。教师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问学生:“你对自己家庭房屋环境真的熟悉吗?”学生异口同声地作了肯定回答。教师接着提问学生:“你能像老师这样画出自己家的平面图,让全班同学了解你家的环境情况吗?你认为在绘家庭平面图时,要做好哪些工作?在绘制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教师深入浅出的语言激发学生绘制家庭平面图的兴趣,激起学生思考的热情,引起学生想象,使学生以愉快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此情此景,师生心相通、情交融,弥漫着民主平等愉快的氛围。
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投入的热情会更高,尤其是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在活动课中,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情感
在数学活动的起始阶段,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以问题的困惑或矛盾的心境,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生思,促进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实践探索。
如数学活动课“粮囤有多重”,要求学生运用比例知识测算农村堆放的圆柱形或圆锥形粮食的重量。活动课开始,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问:“你们家是怎样称出粮囤里的粮食的?”学生很快说出,先称出每袋粮食重量,再相加。教师启发学生:“这个方法很普通且麻烦,能不能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惊奇、疑惑的情绪中,积极思考起来。活动课的开始,学生就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主动探究的欲望强烈。学生经过合作、讨论探索,很快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一个规则的容器量出它的容积,称出它能装粮食的重量,再量出粮囤的体积,根据比例知识就可以推算出粮囤的重量。
三、引导学生自我欣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成功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进步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能推动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的成功,能产生巨大的鼓舞力量。小学数学活动课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实践性、趣味性,学生的个性才能在数学活动课中得以充分展示和发展。所以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尤其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上例“绘制家庭平面图”活动课中,最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家庭平面图在全班展览,通过展览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成果。其中一位学生不愿展出他的“作品”,他只画了一个长方形。教师轻轻地问他:“这个长方形是随意画的吗?”该生摇摇头否定。原来他家三间屋架房正是长方形,长15米,宽7米,画在一张纸上的长分别长15厘米、宽7厘米。教师鼓励他:“你画的不错,如果添上平面图的标题和比例尺将更完美。”这个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完善了他的作品,并鼓起勇气在全班展出了他的“作品”。
只有对数学有积极情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数学活动课这个广阔的天地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实践,才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促使学生以强大的情感动力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使认识与情感同步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