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的第一份工作

2009-05-30 09:33
意林原创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于丹印刷厂书稿

杨 悦

1989年。干丹硕士毕业正赶上一个新政策出台,当时说是为了让大学生锻炼,其实就是下放。于是于丹带着户口。来到北京南郊一个叫柳村的印刷厂,当了二名印刷厂女工。

从一个每天在学校里风花雪月浪漫得不着边际。恨不得不吃不喝,光凭着吸风饮露吟诗就能过日子的中文系小女生,到一个每天手上都十几道血口子的重体力印刷厂工人,于丹的心理落差非常大,但是当她明白自己不能改变现状。只能接受现实时,她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认为自己该以此为起点,重新寻找机会。

不久后的一天,车间主任拿了一本医古文的书稿到他们车间问看谁能校对这个书稿?于丹说我是学先秦的,让我看一眼行吗?于是主任便把这本书稿给了于丹。当于丹翻、开那部书稿的时候,几个月没见到字的她有种欣喜若狂的感觉,她又找了另外两个一起分来的学古典文献和先秦的男生。三个人坐在小阁楼上,用了半天的时间,居然就把那本医古文给人家校对完了。这一下子,他们三个人在印刷厂的地位就突然不一样了。

之后,很多工厂里工人家里的孩子,叫她小姨的,叫姐姐的,全来找她补习功课了。而那些工厂的大哥大姐,对她更是热情得不得了。于丹宿舍的门没有插销,被子经常被大姐们抱走,拆、洗、晾,拍得蓬蓬松松的又给抱回来了。于丹的自行车也经常被大哥们推走了,然后把气打得足足的,把车擦得新新的给送回来。给补功课的那些孩子。今天你捧来一大碗粥,明天他捧来两张新烙的饼。那段时间,于丹真切地感受和体验了自身价值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在印刷厂的那一年半时间里,于丹白天在工厂里上班。下班后,她就和女工们一起洗澡,然后骑着她的二六小女车,在柳村田埂上一圈一圈地骑。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又长又厚的头发快点儿晾干。在回来的时候,路过村口的一个西瓜摊儿,她会花五六毛钱买一个西瓜,把西瓜放在车筐里,一边在村里骑着车,欣赏着那些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听孩子奔跑和高门大嗓的农妇一起嬉笑,然后回到自己的小屋里,把西瓜一切两半,拿勺子吃一半,随后坐下写她的书稿。写到晚上十一二点,想关关灯,通通气,放放风,把屋门打开,灯全关上,拎着一把高背大木头椅子,在场院的一盏路灯下,悠闲地把剩下的半个小西瓜吃完,然后就可以回屋睡觉了。在后来的那段时光里。她觉得自己过得很田园,很悠闲地她可以在那里写书,也可以幻想,因为她坚信,她能够看到自己心里的一种光芒。

直到现在,每当于丹想起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想起1989年下半年到1991年初那一段在柳村印刷厂的经历,她都、觉得那是她读到的第一个博士学位。倘若没有这些经历的磨砺,倘若她一毕业就直接进入艺术研究院,直接坐在那里看稿子。那么今天的她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她会很矫情、很脆弱,不堪一击,她甚至会陶醉在自己的风花雪月里愤世嫉俗。会抱怨这个世界给她的还太少……但是。正因为她在柳村当印刷厂女工的这段经历让她学会了平常心,让她经历了成长。让她懂得了感恩,让她在心底永远地怀念和感激那段岁月。

猜你喜欢
于丹印刷厂书稿
办公楼保洁车开发设计研究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从语体角度看于丹的个性化语言一以《百家讲坛》为例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