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泾
适度原则就是指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超过一定的“度”。超过一定的“度”。就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教学中的适度原则就是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实际的知识和智能水平,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应该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可以吸取和接受的。否则教学过程就会与教学目标相脱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好这一原则,必须处理好难与易、快与慢、密与疏、扶与放的关系。
一、难与易的关系
在处理难与易关系时,教师必须善于做好化难为易和变易为难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作业,既不能消极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而是必须具有相对难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又不能无度地增加难度。让学生元所适从、无从下手。
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必须由浅人深,顺藤摸瓜,化难为易,逐步抓住问题的实质。例如:“怎样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过去所犯的错误,从而增强对党的信心?”这是个颇有难度的问题,我们对此设计了深入浅出的问题:“假如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原来长势喜人,而现在却遭受虫害,请大家分析应该怎么办?”学生毫不费力地作了回答,对症喷洒适量农药就行了。接着又问:“—个优秀学生因一时糊涂犯了一点小错误,但他很快认识了错误并加以改正,他还能成为优秀学生吗?”学生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至此,教师顺水推舟,引入正题:“同样,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犯过一些错误,有的人就因此对党失去了信心。认为应该取消党的领导,这种想法对吗?”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原先令学生挠头的问题也就变得明白易懂了,大家很快对这个问题形成了共识。
与化难为易相反,处理难易关系的另一种方法是变易为难。在教学中,有些问题看似浅显,但却很重要,学生容易忽视,教师就应“浅题深究”。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一味把“启而不发”的原因归结为学生的“笨嘴笨舌”,但如果我们反省自责,就会发现教师难易关系处理不当才是最主要原因。如果教师能正确运用适度原则,善于处理好难易关系,并注意调动学生解答问题的积极性。就不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冷场现象了。
二、密与疏的关系
根据适度原则的要求,教师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也应注意疏与密相间。因为构成教学节奏的密与疏,将直接影响人们心理感受的变化。所谓密。就是教学信息间隔小、频率大,给人以急促、紧张的感觉。所谓疏,就是指教学信息间隔大、频率小,给人以轻松的感觉。只有疏密相间,心理感受有张有弛,形成有规律的节奏。才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只密不疏,教学重点就无法突出,学生精神容易疲劳,效果不佳;只疏不密,仅做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情绪会过于松驰,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就肤浅。
一般来说,利于突出重点的地方要教得细些、密些,力求精确、详尽;而对非重点则宜教得粗些、疏些,力求简短、概括。
三、快与慢的关系
快,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学理应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然而,教学毕竟不同于生产,因为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人有思维,物则没有。思维又因人而异,有的人思维敏捷,一点即通;有的人思维迟缓,需要反复讲解、启发才能开窍。如果背离适度原则,离开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特定的环境,不顾学生思维品质上的各种差异,一味求快,效与愿违。事实上,教师要想讲清楚,并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应依据适度性原则,做到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协调;而不应不快不慢、只慢不快、忽快忽慢。如何做到快慢协调呢?
1.易懂之处宜快,疑点之处宜慢。易懂之处慢讲,学生会听得厌烦;在学生疑点集中的地方,教师应通过慢讲,在学生的思维道路上搭起了一座“桥梁”,学生便能过桥去摘取满意的果子,否则会欲速不达。
2.一般内容应快讲,重点内容应慢讲。如讲“宗教”这一内容时,我们作了这样的处理、宗教的产生、作用、世界三大宗教的概况快讲。对我国宗教存在的原因及我国宗教政策慢讲。
3.不需研究,了解即可的内容宜快讲。需记忆的特别是第一次出现的知识点宜慢讲。某些引证的事例让学生听一听或自续即可,宜快讲;而《经济常识》中的“价值”、《哲学常识》中的”物质”等基本概念,宜慢讲。
4.复习旧内容宜快讲,讲解新内容宣慢讲。
四、扶与放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把扶与放这对矛盾的统一体处理好,就能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较快的提高。所谓“扶”,就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善于诱导,适时点拨,教会学生学习。所谓“放”,就是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积极主动地揣摩、理解,自求解释,不依赖于老师。“放”是在教学要求一定程度的“放”,知识领域一定范围内的“放”,教学过程中一定环节的“放”。在教师所控制的一定尺度内。学生可以敞开思路,广开言路,有时也允许少数学生之中破某些“禁区”,到更广泛更深入领域内进行探讨。“扶”是“放”的基础,“放”是“扶”的目的。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以将来学生不需要教而自能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对学习内容不理解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点、扶持。当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奋其才智”就可理解时,老师应大胆放手,因为这时的扶是多余的了。在处理扶与放的关系上,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由于知识、能力、阅历上的原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一般不如教师深刻,思考问题也缺少方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如果教师诱导有方,由扶到放。过程就可以缩短,反之就要延长。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疏与密、扶与放,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互相结合。我们只有坚持适度原则。因时、因人、因内容而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