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芬
摘要:终身教育与大职业教育作为在不同国家形成的两种思想,存在一些差别,但体现的思想内容有着共同之处。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进一步清晰地认识二者,并从中学习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终身教育;大职业教育主义;比较;思考
古今中外存在一些有关终身教育的思想。如民间流传的“活到老,学到老”、庄子的“吾生有涯,学也无涯”、孔多塞的“教育应该不限年龄,任何年龄学习都是有益的而且是可能的”等。但是,这些只是有关终身教育的一些观点。终身教育真正成为一股国际性的教育思潮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直接推动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人物是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的法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1970年保罗·郎格朗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集中讲述了终身教育,其观点得到许多西方国家有关人士的赞同。虽然这本书具有探索性、开创性,但是却提出了实施终身教育的一系列原则和建议,并且其中包含的观点和理念逐步转化为许多国家的教育决策和政府行为。
1926年,黄炎培在《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中,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这一思想是在长期的观察和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不但是对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的总结归纳,而且是此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终身教育和大职业教育主义之间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使二者能对我国现存的职业教育起到指导意义,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终身教育和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不同
(一)二者形成的社会背景不同
保罗·郎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列举了终身教育产生的九大原因:现代社会各种变革的加速;人口的增加;科技的进步;政治的挑战;传媒的快捷;闲暇的增加;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人际关系的危机;身心的不平衡;意识形态的危机。这九大原因都是现代人面临的挑战。这些变化使得传统封闭式的学校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效能。为了使教育和毕业生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必须对学校教育进行拓展,终身教育便是对这种挑战的响应。
大职业教育主义是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当时的中国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但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国内军阀连年混战,而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制约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走向衰败,职业岗位需求减少,使职业教育办学陷入困境。当时,很多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短缺,难以维持,创办的工厂也被迫停产,大批毕业生苦于所学非用,就业非常困难,而生产领域又苦叹人才稀缺。所有这些残酷的现实使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促使他最终确立了大职业教育主义。
(二)二者包含的内容有差别
郎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和原则,或者说是某种一系列的关心及研究方法。”概括而言,是指“人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学术界普遍认为,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包括人从生到死所受到的连续的有系统的教育。终身教育不仅是指持续一生的教育过程,而且意味着社会应为受教育者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教育机会。
黄炎培在《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中提出三句话: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这三句话首先明确了发展大职业教育的方向。“对外还需有最高的热诚,参与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其实不单职业教育,什么教育都应该这样,也许什么事业也都该这样。这样的职业教育方针称他为什么呢?大胆的称他‘大职业教育主义。”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点: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联系;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职业学校要和职业界加强联系;除了举办各种正规的职业学校,还要举办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
(三)二者形成的出发点不同
从大的方面来说,终身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学校教育和其他的各种教育及培训。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包含于终身教育的体系中,但是这些学校教育在终身教育提出之前就已存在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从业者、待业者、转业者等社会成员都需要接受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教育,随着这种需求的日益明显,成人教育开始发展。终身教育就是随着成人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成人教育的成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健全完善与否,终身教育的重点在成人教育,可以说终身教育的形成是一种发展性的需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单是学校教育不可能形成终身教育,而成人教育的需求引发并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遇到许多困难,例如缺乏与社会的沟通、经费不足、学生就业难等,因此前途渺茫。在种种现实面前,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将职业教育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和社会紧密联系、必须与职业加强联络、必须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可以说大职业教育主义形成时更注重的是一种生存性需求。所以,大职业教育主义形成的出发点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以职业教育为中心,扩展职业教育的外延。
终身教育与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关系
终身教育和大职业教育主义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尽管存在一些差别,但是二者作为一种理念,对教育的指导方向、指导原则和落脚点都是相同的。
终身教育的形成不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否定,而是作为一种理念和原则来引导人们从新的视角、新的高度来看问题,学校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绝不是教育的全部和唯一。保罗·郎格朗指出,数百年来,把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生到死,一生都继续着的过程。所以,终身教育要建立从纵的方面贯穿人的一生,从横的方面包括个人、家庭、社会等多个侧面的、正规与非正规的一体化教育结构及体系。
从纵向来看,黄炎培认为,小学阶段要实行职业陶冶,初中阶段实行职业指导,高中阶段设职业分科或专门学校,就业后还要接受职业补习。他要建立的是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训练—职业补习、再补习,这样一个职业教育系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职业教育在人一生的不同阶段都应该被提供,不仅在青少年接受的普通教育中体现,在成人的在职、转业、待业中更应该体现,以至形成一个不间断的职业教育系统。从横向来看,黄炎培认为,“社会是整个的,不和别部分联络,这部分休想办得好”,除了农工商界,“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所以还需开展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满足不同人不同情况的需要。
终身教育与大职业教育主义都涵盖空间上的全括性和时间上的连贯性,提供的教育是全方位的。
从二者比较中引发的思考
终身教育与大职业教育主义虽然存在一些差别,但本质上是相同的。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二者体现的指导思想是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和完善的。由于终身教育的深入人心,职业教育成了贯穿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就业培训——岗位培训——晋级/转业/再就业培训。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大职业教育观”。认真比较分析研究终身教育和大职业教育主义,对现在的教育有着很多的可借鉴之处。
(一)发展现在意义上的终身职业教育
现在所说的大职业教育观就是一种终身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当代职业教育不仅要强调授人以一技之长,还要着眼于个体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学生今后不同阶段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知识储备的需要。教育没有终止性,终身职业教育要尊重个体发展,处理好个体就业需求和升学需求的矛盾,为学生、成人、老年人等提供生存性需求教育和发展性需求教育。
终身职业教育强调教育与工作的关系,强调学习与工作的交替进行。在时间上,不局限于青少年时代,或者职前培训,而应该伴随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学习时间是弹性的;在空间上,既包括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又包括企业本位、社会本位与“合作教育”形态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正规与非正规教育,各种类型教育都相互贯通和联系;在对象上,要求全纳性,终生职业教育要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多种多样的教育需求;在目的上,不能停留在现存知识的传授和成熟技术的掌握上,而应扩大到可挖掘的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等方面。
(二)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
在终身教育与大职业教育主义宏观思想的指导下,重新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一直以来,对普通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大于职业教育,社会、家庭、学生等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都觉得接受职业教育没什么用,普通教育才是正规的教育,才是有用的教育。对职业教育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把二者分出了等级区别对待,也没有看清其真正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属于终身教育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科技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它们是两种功能不同、影响不同、偏重点不同的教育,但各自却是独立的,它们应该是同等重要的教育,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评价是不公平的。所以,要改变职业教育这种负面效应。首先,要从国家方面做起,特别是在招生中,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招生应同等对待,而不是从普通教育招生中筛选下来的人才去上职业学校;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还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都关注职业教育,看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虽然是独立的两种教育,但并不是说它们各自发展、互不干涉,而是在独立的基础上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职业教育重技能,普通教育重理论,对于飞速发展的社会,二者都存在缺陷。这两种教育都不能彼此替代,要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协调发展,一切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本。
终身教育与大职业教育主义都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一种原则,都具有终身性和整体性,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机构培训、非学历教育、非正规教育等,但绝不是各个部分的教育的简单迭加,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所以,在这个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要努力建立一个完善的学习化社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河,等.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田正平,周志毅.黄炎培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4]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75.
[5]罗祖兵.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J].高等函授学报,2005,(2).
[6]陈乃林.关于终身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苏高教,1999,(4).
[7]林苏.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11).
[8]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J].教育与职业,1926,(1).
[9]唐高华.试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当代价值[J].教育与职业,2007,(4).
[10]董仁忠.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8).
作者简介:
张芬(1985―),女,江西九江人,南京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