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北平
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精神,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参与欲望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上来,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具体做法是:①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②巧设问题,促进思维,操作训练,提供实践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③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④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供探索时空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得到“问题解决”,又可把问题解决中总结的策略、途径、方法运用到解决其他问题上,终生受益。在教学上,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要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尝试,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如教学“圆的认识”,我精心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我手捏两根系着红白粉笔头,且长短不同的粗线,甩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问学生哪个圆的周长长?为什么外圆长呢?圆的周长和半径、直径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引导学生去探索,让学生相互合作测量学具的圆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倍数。由于操作活动在动态中进行,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能从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小组学习讨论,施展参与才华
数学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是现代数学教学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发展。当某一种新概念刚刚引入时,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还比较肤浅,需要进一步剖析,这时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讨论、质疑,弄清概念的本质特征。如,梯形概念的引入后,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只”字去掉可以吗?“四边形”不要行吗?为什么?”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形成共识,梯形概念中的“只”字和“四边形”都不能改变或去掉,使概念更准确、清晰。通过讨论,同学们辨别了正误,学会了探索方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了群体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教给学习方法,提高参与能力
目前,学生所面对的未来,是科技、人才竞争时代,不会学习的人就要被现代信息社会所淘汰,从学生的未来着眼,我们今天的“教”要为明天的“不教”而努力。因此,在教会的同时,必须让学生“学会”,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当重视学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会操作、学会思考、学会实验、学会质疑问难、学会提问题等。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的认知策略指导。主要表现为学习过程中思维方面学会归纳推理。如概念教学中学会抽象概括,揭示内涵,把握住概念的外延正确解题;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掌握法则,运用法则;应用题教学中学会分析方法,依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公式教学中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练地运用计算公式。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为主线,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