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爱华
习题课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习题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消除困惑,纠正存在问题,以及完善知识系统,疏理知识结构,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教学的目的。
传统的习题课,普遍采用“机械训练,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同时也遏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近年来的摸索,笔者进行了习题课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教学研究,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习题课中师生“互动”的理论依据
首先,师生“互动”有坚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理论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会存在和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提高学习能力,不能拓宽思维,不能保证教学效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二、习题课中师生“互动”的操作
习题课中师生“互动”以启发引导、互动探索、拓展创新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为主体,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全面、全体、主动发展为中心,通过动脑、动口、动笔等诸多互动因素,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这样既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又培养学生分析、解析问题的能力。
1.师生“互动”的启发阶段
这是实施师生“互动”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关键环节。首先教师必须创设问题,设置学生在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桥梁作用的问题,要有梯度,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水到渠成地与新知识接轨。同时,启发过程也应生动直观、充满乐趣。因此启发是否恰当正确尤为重要,故应注意启发首先要适时适度,切忌学生还处在阅读和理解题意之中,思维尚未进入分析解题阶段就提前启发,从而达不到启发的目的;同时切忌启发时已经把解题思路详细地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丧失锻炼分析能力的机会,也掩盖了学生错误思维的暴露。因此,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沉住气,问一问,探探虚实,揣摩一下学生的知识层次及思维动向,以便准确把握启发的时机和着眼点。其次启发应多层次、多角度。同一道题教师要善于层层启发,使问题不断得到分解和转化,启发学生联想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
2.师生“互动”的探索阶段
这是实施师生“互动”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了教师辅设的若干符合认识规律的子问题,营造了宽松、活泼的思考气氛,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查阅资料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根本点,使学生认识规律,归纳结论,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此举动能大大减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困惑,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3.师生“互动”的创新阶段
这是实施师生“互动”的升华阶段,在学生已完全掌握知识规律的基础上,展开变式训练,精选习题,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形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处钻研,向广处联想,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变化规律,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迁移所学的知识规律去解答新情境下的问题,真正体现“会中用,用中学”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三、习题课中师生“互动”示例分析
1.提出问题
例:将ag物质放入bg水中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大于(a/a+b)×100%B.等于(a/a+b)×100%
C.小于(a/a+b)×100% D.前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此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有:(1)物质在水中溶解的不同情况;(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该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有一定距离,如果教师缺乏引导会挫伤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2.教师点拨启发,分解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将其分解为下列三道基础习题,让学生思考完成:
第一题:将7.8gNaCl全部溶于92.2g水中,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7.8%)
第二题:将7.8gNa2O2全部溶于92.2g水中,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8.13%)
第三题:将7.8gNaCO3·10H2O全部溶于92.2g水中,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2.9%)
经过分解处理,可变难为简,其主要目的是:(1)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思维同步,适应学生认知能力;(2)通过课堂引导——练习——讲评,让全体学生完成知识点过关;(3)为学生认识规律提供依据。
3.师生互动,归纳创新
上述练习完成后,提出新问题:上述三题中,投入物质的质量和水的质量相等,但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有何认识?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溶于水,与所溶物质的性质有关,导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师生共同归纳完成表格。
按照抽象至具体再到抽象,简单到复杂,理解到应用的顺序,横纵向分析,从而认识规律,将知识系统化,为形成迁移能力打下基础。
总之,化学习题课中师生“互动”教学,坚持素质教育全体性、主动性的思想,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真正立足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积极营造融洽、合作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双基知识归纳整理、升华拓展,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巩固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学生完成“能力型”习题的积极性。[e]
(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 226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