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年寻找幸福的线索

2009-05-28 08:08滕国鹏编译
中外健康文摘B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被试者适应能力亲密关系

滕国鹏 编译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到老”,说的是一个人将来发展成什么样,在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出端倪来。当然,人们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可能并未当真。不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结果可能会让大家的观念有所转变。

研究人员在一项有关成人恋爱中依恋的产生和双方情感表达的纵向研究中发现,一个人童年是否有安全感确实会对成年后亲密关系的发展以及婚恋产生影响。研究人员依据心理学的依恋理论,用实证的方法检验了人的依恋关系是不断发展的这一基本假设。

研究人员对78名被试者从婴儿一直到25岁之间进行了长年的追踪研究。当这些被试者到20岁~23岁时,研究人员发现个体在三个年龄阶段,即婴儿期(1岁左右)、学龄前期、青春期阶段的社会性发展及其体验,会显著预测其青年期对恋爱对象的情感表达模式。具体来说,一个人成年后,早期的经验会影响到其与恋爱对象建立亲密关系,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研究人员提出一个“双调整模式”来具体说明这种现象。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1岁时能建立起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容易被老师评定为“有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被评定为“具有更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儿童进入青春期后,比如到了16岁,更容易和朋友建立牢固而稳定的亲密关系;他们成年后,在与爱人的相处过程中会更多采用积极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处理与爱人的冲突和矛盾时较少采用消极方式。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婚姻在某些方面具有赌博性质,那他们在下注前就要仔细考虑清楚。虽然不能简单地以童年经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爱的能力,但对处于热恋中的男女,互相多了解童年时期的经历会让你在下注前多一些参考。

(摘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被试者适应能力亲密关系
Outpatient hybri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ith SOUTE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followed by endoscopic suturing of the mucosal defect: A case report
亲密关系不会真的无疾而终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暴力 亲密关系中的致命毒瘤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