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江
“先生”本来是个很传统的称呼。时下的中国大陆。“先生”这一称呼竟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要流行。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先生”这个称呼所指的意义是有区别的。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何晏集解引马融日:“先生谓爷兄。”与此意义相对的,当然就应当是所谓“后生”“小子”了。《诗·商颂·毅武》:“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诗中的“后生”即对“先生”而言,后代也。
《孟子·告子下》:“宋轻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注云:“先生,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焦循《正义》云:“《国策·卫策》云:‘乃见梧下先生。注云:‘先生,长者有德者称。盖年长于孟子。故孟子以先生称之而自称名。”此义今尚用之,如“鲁迅先生”“许广平先生”“李宗仁先生”“宋庆龄先生”(不限于男性)。现代汉语中,凡学有专长或事业有建树者皆可谓之“先生”。亦泛用为对人的敬称。《列子·力命》:“西门之曰:‘先生止矣,予不敢复言。”现亦用于男士的敬称。
《礼记·典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注云:“先生,老人教学者。”《管子·弟子职》:“先生既息,各就其友。”此义与现在“老师”(从事教学的人)义近,不过今之“老师”不限于年纪。旧时代,学生大多呼老师为“先生”,当本此义。
《史记·三代世表序》褚少孙补云:“张夫子问褚先生日。”《陶渊明集》有《五柳先生传》。“褚先生”为褚少孙的自称,“五柳先生”为陶渊明自谓,可见“先生”又可用作文人学者自称。此义现代一般不用,即使用也多采用“本先生”这样的说法。
元代。称道士为先生。《元代白话碑集录·凤翔长春观公据碑》:“和尚根底寺……先生根底观院。”
旧时,某些地区方言,称医生为先生。又称管帐的人、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业的人为先生,诸如帐房先生、算命先生、阴阳先生等。
《烈女传·楚於陵妻》:“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此处的“先生”是妻子称自己的丈夫,这种用法一直沿用至今,很多知识女性或者城市妇女在与人谈及自己丈夫时,常用“我们先生”、“‘我的先生”这样的说法。称别人的丈夫,则用“你们先生”或“你的先生”。即在“先生”前都带人称代词做定语,以界定谁的丈夫。
新中国成立之后,“先生”成为与“同志”意义相别的称呼。“先生”多用于称呼那些对共产党友好的非共产党名人或民主人士,共产党人士则称“同志”不能称“先生”。
改革开放以后,这种“同志”与“先生”称呼上的区别已经逐渐消失。但“先生”作为敬称的意义却一直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