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

2009-05-27 06:16
新语文学习·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个性化探究

卢 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自由,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发现、自主合作,把学生阅读的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自主阅读,享受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

在教学《黄山奇松》等一些写景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就读而言,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桌对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要好的朋友共读。于是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在交流时有的学生表达了对景物的赞叹,有的对松树之奇表现出浓厚兴趣,更多的学生对保护自然风光发出热切呼唤。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愿读、乐读、争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边读边想,在读中去发现,去体会,去悟情,去体验。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滋味,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平等对话,引发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为教学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能让学生各抒己见、甚至相互争论的学习氛围。

例如,一位教师在《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课教学尾声时,设计了“实话实说”的谈话节目,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生要不要读”为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结果,学生争得面红耳赤。在对话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本所阐述的道理理解得更加深刻,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三、自主探索。学会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把阅读过程变成探索、研究的过程,从而满足学生自主创新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金蝉脱壳》一文时,教师问学生:“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想看蝉脱壳的视频,有的想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会脱壳等等。课后教师就引领学生从网上搜索有关资料,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然后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与整理,指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或科学小论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信息进行了有效的研究、探索,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信息加工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创新的基本要素之一。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个性化探究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设问引导探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