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程
2009年我省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将自主命题,而且使用的是必考加选考的模式,这就给高三化学任课教师发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如何提高高三化学的复习效率?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资料都无法替代的,考试涉及的知识点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形。在复习过程中坚持以课标、考纲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随时回归教材,在教材中相关知识的落脚点和延伸点,然后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宽和加深。学生在各模块中学到的知识杂乱无章,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和杂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时,我采取了以“海水综合利用”为背景,将钠、镁、氯等元素串起来这一方式,效果很好。再如:复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让学生回归教材,检验它最常用的是品红溶液,其他方法都不典型;而吸收它需要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实验题中吸收完之后二氧化硫总是要再通过一次品红溶液,目的是检验吸收是否完全;又如:在有机化学复习中,溴单质参与很多种反应,但每种反应中溴的形式是不同的。和链烃的取代反应需要溴蒸汽、加成反应需要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苯发生取代反应要用液态溴单质、而和苯酚反应要用浓的溴水,这些在教材中是很明确的。所以如果对教材研究到位的话,做题时只要看它是什么形式,要发生的反应就一目了然了。
二、精选精练,及时评讲
化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化学离不开做习题。搞题海战术的方式、方法固然是不对的,但离开解题来学习化学同样也是错误的。在这方面,笔者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1.复习资料中的习题处理
只有解决高质量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复习资料中的习题,笔者没有要求学生全部做,而是进行精选。整本书收来批改也不方便,因此也就很难有落实反馈,因而笔者设计了作业问题反馈卡,让学生把座号写在反馈卡题号后,然后根据有问题题目的人数多少选择个别辅导还是集体辅导。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也使辅导针对性更强。最后根据书上作业反馈问题和书中实题不足的方面,再选择适量的习题作为补充,再落实。
2.作业题量的处理
如果作业习题太多,学生就会厌烦,应付的坏习惯因此而产生,严谨的思维会渐渐丧失。笔者在分发作业时,一般一次一张(16开单面),而且在其他学科的作业多一点时,则少发或不发化学作业,这样能使学生完成化学作业时而不感到有负担,从而不讨厌化学作业。
3.加强限时训练
经常见到有的学生平时很用功,做题一丝不苟,过程一步不落,题目也没少做,可到考试时连做过的题目都拿不了分,原因何在?就是平时做题不限时间,没有时间限制,精神很放松,可以翻参考书,可以今天想不通明天接着想。可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旁边摆个手表时刻提醒你,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就会忘了元素的性质,用错了反应,甚至条件没看全就急着去推导,那怎么能做对呢?做习题可采用“小周练为主,小综合为辅”的方式。小周练:30分钟小练(6道选择题加2道大题),小综合:60分钟综合(10道选择题加4道大题)。
4.规范解题
一些学生做习题“浮而不实”,看完题目,觉得自己已经懂了,也就不把答案写出来,特别是文字表述题不喜欢写。如实验中检验某种物质反应是否完全,简述该步骤时就要严格地将取液、加试剂、实验现象和结论等这些过程完整地回答出来。再比如写结构式、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还是热化学方程式)等,都要做到规范、准确。试想,平时练习都不能规范地将题解完整,在考试的紧张环境下怎能写规范?
5.作业打分
作业打分更能刺激学生找差距。
6.评讲及时
学生做习题和听习题课时有这样一种现象:“一看就会了,一做就错了,一听就懂了,下次又错了。”笔者认为这是淡化习题课的必然结果。笔者的做法是:每次作业都当天批改完成,下节课用十到十五分钟时间评讲,讲如何读题、讲解题目思路、讲解题规范等,不写解题过程、不讲答案(每次作业都附有详细的解题过程)。
三、学而常思,归纳总结
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其真正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题目很多,但解题的思维方法并不多(综合、迁移)。笔者要求学生做题后,一定要认真反思,仔细分析,通过做几道相关的变式题来掌握一类题的解法,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总结出同类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详尽的分析,查错寻因,如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做好“错题归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