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国内企业技术溢出的负效应

2009-05-25 09:01
金融经济 2009年4期
关键词:外商东道国效应

陶 静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迅速展开关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产生企业内溢出效应的研究,经验研究的成果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积累。外资对许多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的经济发展无疑都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国际资本流动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吸收FDI方面有了飞速发展,我国FDI的流入规模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在已经不存在储蓄与外汇“双缺口”的今天,我国利用外资的目的就在于“以市场换技术”,利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缩小我国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

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FDI对东道国技术外溢效应一直受到各国经济学家的重视。有关FDI 技术外溢效应存在性的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到9 0 年代逐渐成熟,2 1 世纪又有新的发展。FDI 的技术外溢效应是指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东道国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内涵是指跨国公司所具有的产品技术、管理技术和研发能力从外商投资企业内部向东道国企业扩散的外部效应。技术可以通过水平或垂直方式产生溢出效应,水平方式的溢出产生于同行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垂直溢出主要是跨国公司或其分支机构向为之服务的关联企业转移技术使其能以较低的价格、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向其转移生产要素,当关联企业将这些技术运用到其他产品和服务上时,垂直溢出就产生了。众多学者利用各国截面、时序数据或平行数据对FDI 技术外溢进行了实证检验,定量分析了FDI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这些研究都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提高东道国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有积极的正面作用。我国利用FDI 的技术外溢效应在于不断吸引、承接与扩散技术以提升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这也是我国“以市场换技术”引资政策的重要依据。从生产率提升的角度来讲,研究FDI与我国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的有关文献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外资对我国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为正。从我国的研究开发活动的角度来观察,由于在我国的研究开发中心投资国公司具备提高有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心本身的地位及其与东道国本土的科研教学或经营实体有较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其内部研发人员具有不断本土化趋势等优势,这些研发中心的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必然会对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产生正面的影响。另外,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来看,FDI 能促进内生技术溢出和技术进步,从而成为内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国内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FDI 流入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但是现有文献很少关注的一个问题是:FDI对发展中国家是否也有负的溢出效应。国外一些文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FDI溢出效应为负的研究并不多,Barry等人考察爱尔兰制造业1990-1998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发现存在大量的负溢出效应,他们将其归咎于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过度竞争。Aitken 和 Harrison选用委内瑞拉制造业1976-1989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发现溢出效应与外资的形式有关,如果外资份额是单纯的独资企业,则溢出效应在统计上不明显。

Konings 对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Zukowska-Gagelmann对波兰,Bosco对匈牙利考察的结果是溢出效应为负。Glass和Saggi 的经验结论认为, FD I带来的技术溢出取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 若两个国家技术水平差距过大, 则发达国家的FDI不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负的影响。Kokko实证分析表明技术溢出在技术差距很大的产业很少出现。Haddad和Harrisom也分析了摩洛哥公司层面的数据, 证实了更高技术水平的FDI不一定会促进国内技术的进步。国内一些经济学家指出,FDI所带来的科技引进可能会对发展中国家国内的科技研究投入与自主研发起替代作用,而一个公司的自主研发不仅能产生新知识,还可以提高该公司对现代科技的吸收能力。所以,如果外资所带来的这种研发的替代作用导致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自主研发能力的下降,则从长期来看这个国家不仅会丢失越来越多的自主研发机会,还会失去越来越多对现代科技的吸收能力。此外,过度依赖国外的先进技术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该国受到外国在经济层面和军事层面的挟制。因此很多关于公共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研究都对FDI的涌入对国内科技自主研发能力的影响给予了高度重视。

目前中国由于技术革新能力不强,在向工业化国家过渡的过程中,只能算是一个“世界加工工厂”, 不同于当年的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所建立起来的“世界工厂”。因为中国没有凭借一流的科技水平领导世界工业发展的潮流, 只是靠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带动经济高速增长, 还没有列于世界大国之列。当一国经济相对落后时,通过吸收外资会得到比较多的免费或者廉价的国外先进技术;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国的科技进步将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身的技术创新。所以我国要寻求全球化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升级”, 必须靠自身的技术能力赢得竞争优势, 形成自己的工业化体系,而不是一味地寻求外界的知识和技术供给。虽然一国在没有得到外界知识和技术供给的情况下进行自力更生型的技术发展模式存在较高的成本和投资风险;而如果一味地从外部获得技术, 将势必导致对技术来源国的过分依赖,削弱本国的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并且一些关键性技术会受到技术供给方严密的保护, 具有不可贸易性, 无法通过引进获得。由于认识到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国经济所带来的巨大的积极作用,很容易形成一种认识误区,觉得只要极大地刺激外商对我国的投资就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实际上,技术溢出是一种较灵活的经济机制,国内企业的吸收程度决定了其在多大程度上能吸纳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它受到我国的要素禀赋、人力资本存量、学习能力和创新动力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可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外国公司技术的溢出, 当然我国可获得更多的技术信息, 产生更多的模仿和学习机会, 为我国研发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方向; 但是技术扩散不是从提供方那里获得知识存量之后的必然结果, 它也需要接受方的主观努力。如果我国国内企业没有吸收、创新机制,溢出效应只能停留在示范、模仿阶段, 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不仅没有真正地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取得自身价值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且还形成主观上对外国技术的过分依赖,不利于本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能够实现缩小与外国技术差距的目标。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内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我国的政策支持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条件。即使一些企业得到了部分技术转移,也往往是比较落后的技术。很多情况下,FDI 的流入甚至会抑制东道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可见,我国作为东道国的技术能力并不一定随着FDI 的流入而提高,其技术溢出效应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概括来说,造成FDI对我国技术溢出负效应的几个因素:(1)国外企业的投资动机。跨国公司进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很少进行实质性的研发活动,他们盯住的是东道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市场销售优势,所转移的产品技术一般是下游环节和一般的加工技术,其创新性技术几乎完全来自于母公司,因而与本土企业的研发活动合作与交流较少。这就决定了FDI在我国使用技术的层次和溢出技术的总量。(2)国外企业的技术保护机制。国外企业对技术进行严密保护, 增加了技术溢出的困难。一般来说, 外商为避免交易成本和技术泄露, 对先进技术的转移都采用内部化的方式, 使东道国企业无法通过外部市场获得技术。而且从现今跨国公司纷纷走向独资的态势来看,通过合资从内部获得技术的途径也被封锁,增加了技术溢出的难度。(3)东道国企业本身的技术吸收能力。当地企业的现有技术能力是决定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如果当地企业有较强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就能很快模仿、掌握投资方所带来的先进技术,甚至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技术创新研究。如果当地企业初始技术水平较低,只是一味地依赖外国技术的引进,技术吸收能力不足,技术转移受到阻碍,技术溢出效应难以产生。尤其高技术部门,过大的技术差距反而阻碍了技术的转移与传播。中国企业在引进技术方面存在着“拿来主义”等短期行为的现象。表现为企业更倾向于通过买设备、买专利、买图纸的方法, 将技术买入后直接或者只做简单的技术改造后投入生产。在这种急功近利、不顾未来的模式下, “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很难成功, 技术创新能力很难提高, 长此以往国家将失去增长后劲。 (4) 东道国政府的政策导向。许多发展中国家给予外资企业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外开放力度,稳步引进外资金融机构。这些优惠政策确实吸引了很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但是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如导致投资结构不合理、产生技术依赖、恶化了市场竞争环境等。中国作为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阶段, 应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5) 东道国的市场竞争环境。FDI可以加剧东道国的市场竞争, 迫使东道国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外资企业进入东道国某一行业后,如果没有形成适度的市场竞争环境,外资企业即使不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也能继续维持其竞争优势,外资企业高薪政策又进一步阻碍人力资本的流动,这样技术溢出效应难以出现。如果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工艺创新不断,外资企业就会加快引进新技术,而国内企业为提高竞争能力,会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进行创新研究活动。

因此,尽管利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可尽快提高本国的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力,但却受到跨国企业技术标准垄断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制约。最大化利用FDI技术外溢只是手段, 最终目的仍是要增强本国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独立的知识产权才能进入世界经济链条的上游环节。因此, 国家政策的要点在于加强金融体制的改革,政府应在合理调整国内投资结构以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支持本国企业增强对外国技术的吸收能力,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外商东道国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谁是冒牌外商
China uses US$420 bn of FDI in 5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