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虎平
被问倒的感觉——真好
四年级下册《鸟语》一课中,有一句“还有画眉啦,黄莺啦,百灵啦……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读到这里同学们就情不自禁地问道:“这些鸟儿们的语言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我一时语塞,突然想到百灵鸟的歌声很动听,就引导他们从这里突破。“百灵鸟为什么喜欢唱歌?会唱些什么内容的歌?”孩子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个猜想都令我惊奇。
“老师,那黄莺、画眉是怎么叫的呢?”我平时从来没留意过,只好又把问题抛给他们:“这个嘛,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自己和鸟儿的亲密接触去了解、去发现、去猜想……”
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这么一群爱动脑、善思考,脑袋中永远有无数疑问的孩子,我深感惭愧。面对孩子们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回想自己在课堂上那么苍白无力的解释,多么令人失望。但很快我又从内心感受到,被孩子问倒的感觉,真好!它将催促我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必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我们应该更多地掌握一些综合性学科知识,更多地教会孩子用科学方法思考、质疑,这正是课程改革的意义所在呀!
教书更需育人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已学完,同学们都已懂得要向文中的人物——萨沙学习,纷纷表示要保护弱小者。他们还讲了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有的讲自己保护受伤的小动物,有的讲自己爱护小同学……看来我的德育目标已完成,保护弱小者的意识已深入人心。
这时,王旭把手举得高高的,他说:“有一次,我妹妹被一个同学欺负,我替她打了那个同学,出了口气。”他的话音刚落,马上有同学反对:“那不是保护弱小!”“为什么?保护妹妹嘛!”这一问就引发了一场争论,经过一番讨论与分析,大家才达成一致:王旭的行为绝不是保护弱小!是以力服人,而不是以理服人,他应该找那位同学评理,使他认识到欺负同学是不对的行为。
课堂中的这个小插曲,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保护弱小的含义,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多地依赖教师的引导,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才能真正达成教书育人的目标。
用心感悟才能形象逼真
在故事情节性强、人物对话多的课文中,演一演是语文教师经常用的手段。然而,演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让演更有实效?这是一个值得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教师让几名小朋友演一演课文中的情景,事先也准备了一些道具。但学生的课文还没读熟,就仓促上阵表演。可想而知,这样的感悟课文、再现升华的表演,注定是追逐时尚、讲究形式的作秀。
其实,在学生演之前,感悟课文是基础,“背台词”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要让学生都投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去,教师就要导在先,当好“导演”。这个导的过程,就是让每个学生细致地读、体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只有悟好了,才会演好。千万不可为了追求这种“演”的形式,而忘记了语言文字的感悟与体验这个根本。
“演”是一种让学生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体味文字、发展语言、培养语感、升华情感的一种手段,我们一定要关注它、用好它!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东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