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花
用古文字激发识字的兴趣
古文字是汉字的源头,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那时人们就是用文字画来代表事物,用画图画、作图解来记事或传递信息的。在识字教学中,将如此有趣、形象的古文字和识字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的脉络,调动他们自主识字的欲望。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3》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古文字,发现舟、竹、石、泉、川和燕,都酷似实物:“舟”古文字是
看到这些古文字,学生们充满了好奇:“这些古文字到底是怎么变成现在的汉字的?”“古文字为什么要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也为学生们自主识字打开了一扇门窗。
用古文字强化记忆字形
当学生了解了这个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造字的规律,就会牢牢地记住这个汉字的字形,有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大大减少遗忘或写错的现象。
一年级下册《识字7》中,“单丝不成线”的“成”字,学生很容易写错,更多的学生会忘记“成”字是“戈”字部。原来在甲骨文中,“成”写成“
用古文字促进字义理解
在教学中引入古文字,能够很好地揭示汉字的本义。在一年级下册《识字7》中,“二人从,三人众”,很简单,可是“从”的字义学生却未必理解。当出示甲骨文“
古文字辨别同音字、形近字
学生受观察、比较、分析能力的限制,辨别同音字是识字中的难点。在教学“友”这个生字时,有些学生会和“有”混淆起来,经常会写“朋有”“有人”“有爱”。如何帮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两个同音字呢?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古文字来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友”时,我出示了篆书中的“
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的生字时,作业反馈表明不少学生会把“幸福”的“幸”写成形近字“辛”。这两个生字不仅字形相似,字音也接近,所以许多学生分辨不清,在使用时容易混淆。怎么才能引导学生区别这两个字呢?我又打开了古文字书籍,翻看这两个字的演变经过,寻找到了可以利用的信息。接着,我给学生说了个故事:“幸福”的“幸”字原来是最不幸的,你们瞧,这就是“幸”的古文字“
(作者单位:南京市石鼓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