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导师制是一种遵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和规律,通过教师与学生结成相对稳定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个别化教育组织形式。本文通过探讨德育导师制的实施状况,指出导师制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进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导师制 实践 探索
作者简介:张金帮,男,滨州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导师制的含义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不仅指导他们的学习,还指导他们的生活[1]。这种制度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所谓德育导师制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教育和指导的制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育教学制度。德育导师制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等方面结合的关系及时提供有针对性地帮助,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对学生的教育有整体性和一贯性观念。
二、滨州职业学院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情况
(一)实施背景:目前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人生观、世界观处于形成期,辨别是非、判断正误的能力不强,学习存在盲目被动,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认识方法不当,对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对前途甚感茫然困惑。2003年我院开始导师制的探索工作,其出发点是业务导师制,即导师带领学生搞科研、做试验,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师生交流的范围也由单纯的业务交流延伸到生活、学习、工作、心理等方面的内容,结果成效显著。结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2007年以院办[44]下发了滨州职业学院学生教育与管理导师制实施办法。
(二)实施过程
1.导师的选拔及任用
①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模范遵守国法校纪。②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善于团结同志,联系群众,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望。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工作,乐于吃苦,甘于奉献。③从事过教学、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或行政管理工作。坚持做到与学生“三见面”(即每周与班干部交流一次,每周深入学生宿舍一次,每学期与学生集中交流二次),认真听取学生的反映和要求,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相关问题。④导师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实施、有结果,要及时向所在系部(院)沟通学生情况(每个月不少于一次),每学期写出一份学生鉴定意见,不断总结和改进导师工作。
2.导师的基本职责
①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防止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发展。②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③经常与学生家长、其他任课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表现。④作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的选择职业。
3.实施成效
①德育导师制形成了“全员育人”的局面,改变了过去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把辅导员身上的重担合理分解给其他任课教师,形成合力,共同负责班级德育和智力教育工作[2]。②德育导师制通过与辅导学生结对子、交朋友的方式,充分关注学习有难度、行为有偏差、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谈心活动,能及时化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③德育导师制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一对一”的指导,根据学生的爱好、追求、特点、兴趣,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改变过去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德育模式,真正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④德育导师制融入亲情,换位思考,架起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桥梁”, 而且德育导师由教学水平高、乐于奉献、在师生中威信较高的教师担任,他们敬业奉献精神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结语与讨论
德育导师制形成了“全员育人”的局面,与辅导员形成合力,共同负责班级德育和智力教育工作;关注学习有难度、行为有偏颇、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谈心活动,及时化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一对一的指导,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架起师生之间的“心灵桥梁”,德育导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问题需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索:德育导师制的实施增强了导师的工作量,学校应把导师制的工作量列入学期考核,在导师的晋职、晋级、评优等方面优先;导师制的考核应进一步量化细化,使考核更加科学化具体化,增强其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1,(8):4646,21
[2]王玉兵,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管理,2005,(8):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