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审美教育

2009-05-22 06:33
消费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王 伟

[摘 要]审美教育是一种易于普及,易于为人所接受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开辟思想政治工作多样化的途径,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多样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殊的功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工作 审美教育 作用 途径

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要向高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必须汇集一切与教育人有益的科学知识,走“综合科学”之路,审美教育就是这类“综合科学”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审美教育,是指为了培养人在接受、正确理解、评价、创造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好、崇高事物方面的能力并使这种能力日臻完善而采取的一整套措施。美学大师黑格尔曾精辟地指出,理性的最高行动是一种审美行动,真和善只有在美中才能水乳交融。因此,审美教育应该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因此,要充分认识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功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自觉地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把审美教育切实渗透、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效力,这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一、审美教育的特点

(一)形象直观的教育方式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美,都是以其具体形象而唤起人的美感的。审美教育就是以形育人、诱人、感人的。可以说,以形感人是审美教育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基本手段,并且因此而同德育、智育、体育等区别开来。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有统治地位”。为此,审美教育的过程,实则就是通过各种形象去深入领悟其内在的意蕴,引发情感的愉悦和共鸣的过程,也就是审美情感与审美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二)充满情感运动的教育过程

审美教育中人们感受到的各种美的事物,就会引起某种心理功能的反应和生理机能的改变,就会激发情感的运动变化,带来“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效应,正如荀子所言“其感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学生审美教育是建立在个性化的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的,是学生的一种自觉活动和自由选择的结果;它是在反复不断审美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发挥其效应的,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教育。总之,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心灵的陶冶,如春风化雨,点滴渗透。

(四)充实人生情趣的教育目的 在审美教育中,使学生由悦耳悦目到悦心悦意,感觉到人生的乐趣,领悟到人生的使命感、神圣感,从而诱导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二、审美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审美教育,是指为了培养人在接受、理解、评价、创造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好、崇高事物方面的能力,并使这种能力日致完善而采取的一整套措施。黑格尔曾精辟地指出:理性的最高行动是一种审美行动,真和善只有在美中才能水乳交融。因此,审美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首先,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高的道德情操。

美育具有令人愉悦的可感形象,它对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鲁迅先生曾经指出:“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仍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人们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发源于人们的内心指令,一切道德规范,只有当它成为人们的内心信仰和要求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不仅从理性上认识应该这么做,而且从内心情感上也甘心情愿地去这么做的时候,人们的道德信念才能是坚定的、稳固的。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教育正是依靠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效仿榜样的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教育,通过情感的变化来分辨美丑,自觉地趋善避恶,实现道德的升华。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大学生处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美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这一关键时期为广大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追求理想的生活。审美理想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向往的一种完美的生活境界,是与社会政治理想密切联系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画家许布纳尔的《西里西亚织工》一画时,曾说:“请允许我提一下优秀的德国作家许布纳尔的一幅画,从宣传社会主义这个角度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审美教育,可以从先进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图景中发掘美的内涵,美的心灵,美的理想,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自觉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健康,不仅是指人的身体(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当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能沉浸在美的欣赏过程中的时候,由于注意力的转移,生活的变换,情感的净化,就可以超脱自我,心情开朗,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从而使情绪稳定,保持心理的平衡。当然,审美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训练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帮助学生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大学生都是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者和未来创造者,都希望把美带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中。但是,由于年龄、知识结构、个人爱好的不同,他们对美的追求并不处在同一水准上。社会上一些腐朽的思想文化和丑恶现象对缺乏生活阅历和审美体验的天之娇子,有可能存在误入歧途的误区。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因势利导,注意对学生自身进行审美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形成美好的生活情趣,用美的尺度去塑造大学生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思想政治工作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

审美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要充分发挥美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作用,还需探寻高职院校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从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实践看,主要应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美、形式美和形象美等几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美。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美”,关键在于使教育内容包含“真”与“善”的深刻内蕴。

1.美在于真。这里所说的真,一是真理,二是真实。真理,是说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打动人,起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我们宣传的思想理论乃是真理。这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用最先进的思想理论,特别是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去教育学生。真实,是指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以真实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真实的东西,才是美,它不会使人失望,而令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俄国著名评论家别林斯基指出:“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虚假永远无聊乏味,令人生厌。”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总结宣传典型时喜欢人为地美化典型,任意拔高,这样包装出来的典型就失去了生活的基础,缺乏人情味,也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2.美在于善。这里的善有两层含义:一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讲宗旨、讲奉献,要合乎群众的利益,为学生谋利益,这是最大的善;二是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有用的或有益于自身的功利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大,由各种利益矛盾引起的思想问题比平常更为突出,学校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审美教育必须把“义”和“利”的原则有机统一起来,既要从国家、集体的利益出发,同时又要顾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既要注重对学生精神需要的满足,又要注重物质需要的满足,从而使审美教育充分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美与善的享受。

(二)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美。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也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求美、求真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和多元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审美教育,紧紧抓住学生追求美的心理需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丰富形式,推陈出新。正因为美的涵义是流动的,因时间、地点和人物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学校开展各种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创新是美的生命之源,美的灵魂所在,也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要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做到生动、活泼、新鲜。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他们关心的问题、有分歧的问题,不妨采用“实话实说”节目的形式,让大家各抒己见,通过“面对面”的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可能会收到比较良好的效果。在进行文体活动时,各院系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美育教育方式,满足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

2.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实践证明,单纯说教比较呆板、枯燥,如果把枯燥的思想寓于美的教育形式和丰富的教育手段之中,就会造成一个赏心悦目的心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审美教育,抓好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要抓好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比如,可以按照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向学生们推荐优秀的电影、电视、音乐、戏剧、图书等作品,介绍先进的英雄模范人物,摒弃一切低级颓废的东西,使学生的欣赏情趣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同时,要着眼于不同学生的不同爱好,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影视精品欣赏、各种竞赛、群众性体育活动等,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美育的这种娱乐性,使学生们在情感上自由、舒畅,其教育效果是深刻而久远的,它将在人的一生中长期发挥作用。但是,美育对学生的思想所起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能简单地认为开展一两次审美活动或欣赏活动,思想就会立即转变,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只能在反复不断的审美实践中,在美的生活环境中,经过日积月累的熏陶、感染、滋养而取得。

3.情美交融,以情感人。审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熏陶,而情感的产生是由美的形象唤起的。因此,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审美教育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应注重塑造具体可感的情感形象,达到情与美的交融。学生们通过对这些情与美有机结合的形象,激发起感情的冲动,产生共鸣,获得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受到感化、熏陶,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是要讲“大道理”的。但是,要使大道理真正服人,必须实事求是地把晓理和动情结合起来。在一定的意义上讲,“通情”才能“达理”。要把宏观的理想和深刻的理论转化为人的信念,是需要桥梁和动力的。这桥梁和动力不是别的,就是情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固然重在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但其工作的对象又是具有复杂情感的人,这就不能忽视情感的因素,不能不在告之以理、以理服人的同时,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人心悦诚服,激起他对真理的向往和追求的巨大热情,激起他求真、向善、爱美的信心和力量。他的身上会焕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要由美育来承担。

4.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环境美是关系到人的生存活动和生活活动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的美。环境美以稳定的影响方式陶冶人们的心灵。环境美的创造具有实用的和审美的双重价值。让美走进校园,努力美化校园环境,创造多姿多态的形式美,既是现代文明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一个校园的精神面貌,更能使学生们心旷神怡,催人奋进。当人们长期在经过美化的环境里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会从自身创造的美好环境中享受和谐的审美愉悦。美的陶冶犹如春风化雨,点滴滋润,逐渐形成一种美好的、积极的心理定势,它对人的全部精神生活,甚至对人的一生都会发生作用。因此,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积极营造一种催人向上、追求真理、弘扬正气的校园氛围。同时,要动员广大官兵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领导者要尽可能地从美学的角度去规划和建设美丽的校园,做到庄严整洁、协调美观、绿化有序,使学生们在美好的环境中,不断接受陶冶和滋养,在思想行为、知识情趣上不断得到提高。

(三)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形象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使对方自觉感化和心悦诚服的非强制性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就是审美活动的过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即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居主动和主导地位,但相对于教育对象,则又是被其评价和审美的客体。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均被作为参照系存在于教育对象的审视和评价中。因此,塑造一个令人心悦诚服,并产生依赖感的良好形象,在内在的气质和外在的风度上做文章,使教育对象产生美感,对教育者至关重要。

1.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备人格美。首先,教师要具备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定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高尚情趣。其次,要作风正派,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品行端正必然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而品行不端、作风不正的人常常被嗤之以鼻。只有先做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有德之师,才能理直气壮地站在教育对象面前,宣传真理,感染他人。

2.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备才能美。教师一方面要博学多识,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做好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把丰富的知识自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实践、多积累,做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才能使教育对象口服心服,其信赖和敬佩的美感也油然而生。

3.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备行为美。行为美是指在良好动机的驱使下,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先行,以非权力影响力激励教育对象的效仿意识而产生美感的一种行为。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对教师不仅要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教师只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成为学生自觉效仿的榜样。

大学生身心素质结构主要由智力、情感、意志、品格和个性等方面要素组成。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学生思维品质、道德信念、个性心理正在逐渐形成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结合审美教育理念,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疏导工作,有目的有意识地实施培养人才的计划,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同时,要鼓励学生把情感需求和现实状况结合起来,加强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创造思维的培养,这些都离不开专业教育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配合。此外,大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等社会情感的发展和丰富,坚强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个性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培养等都离不开深入细致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张松泉,美学简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