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波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 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了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初级职业能力和较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随着职业教育不断深入,大量中职学生毕业进入社会,逐渐出现一些负面情况:每年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计算机类毕业生,但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很短缺。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应用课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都有一些不足,中职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课堂体系已经很不适应当今社会需求。传统的课堂体系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的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训练,教学效果凸显不理想。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加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课堂教学。中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是一线工人,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应用计算机,几乎是没有计算机,就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如:银行系统,电信系统等。
课程体系改革是中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课程体系设置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初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改革过程中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走适合自己发展之路,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多层次的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本文就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1 改革教学内容
学生的知识面不宽,毕业后就业门路就会受到限制,这使人们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扩宽课程设置方案。由于现代社会意识增强,人们已经认识到:作为现代的工作人员,单单懂得政治、语文、数学、体育等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懂得其他基础知识,如能源、安全、法律、质量、信息、职业道德、外语、微机等等。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多渠道开设潜能性的、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如礼仪、书法、美术、文艺、演讲等。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
总之,目的是让学生提高素质,以利于培养综合能力,因而在课程编排上,应适当划分成若干个重点,形成多个知识模块,模块之间应当能够相对协调,互相补充。
2 改革教学形式
以前中职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讲解+板书”。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工具,如: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大屏幕投影等进行直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以前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提不起兴趣,甚至上课时看课外书,睡大觉等等,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大讲,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教学效果非常差。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能进行生动形象演示,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以前的现象没有了,在教学中实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改革教学方式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效果好与差的关键所在,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也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语言上通俗易懂,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下简要谈几点:
3.1 教学实施方面
教学的实施以“案例教学”为模式,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案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随后,以案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
当前,任务引领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不同的学习任务,对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简单的封闭性学习就达不到综合的开放性学习任务的效果。
3.2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方面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是远远不能满足学习、工作需要的,因此,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IT 行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自我知识更新、自我能力发展的素质,这不仅要求为教师“终身学习”,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必须时时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程体系中,除了必备的理论知识体系外,还要注重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建立“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思路比结论更关键,问题比答案更有用,体验比接受更有效”的思想;提供更多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分析、整理相关的专业信息,实现专业知识的拓展,将学习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培养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良好习惯。
4 改革实践课教学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习课为重点,实习的题目应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验任务之中。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的结构比例要恰当。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了保证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去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每次上实验课时应该采用实验课记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采取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成绩能更好地使学生高效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实验操作课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更熟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5 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和实践考核。 笔试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作业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50%,实验成绩考试占50%。
综上所述,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