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材料作文的审题失误与对策

2009-05-21 10:09袁仁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对策

【摘 要】本文就高中生在材料作文审题时出现的四个方面失误作了一些简要的分析,然后就如何提炼材料作文的论点提出了几点看法,旨在提高学生材料作文审题的能力。

【关键词】材料作文 审题 失误 对策

作文教学始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材料作文,写作角度多,可以给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机会。一个故事、一则寓言、一段哲理、一首小诗、一张表格,都可提炼出若干论点,借以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作文形式不仅能考查出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也能测试出学生阅读、分析、思维和判断的能力,可以说材料作文是学生语文总体素质的体现。正因为这样,材料作文才一直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然而由于此类作文形式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学生在这种命题中“翻车”者屡见不鲜。本文想就材料作文中学生在审题上的失误和应采取的对策谈一点看法。

审题失误是指学生对给出的材料把它提炼成论点时出现的失误

失误一:所提炼的论点游离于材料之间,即论点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不符。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论点与材料相去甚远,这种失误往往是由于对材料理解肤浅,流于表面,只看到现象,忽视其本质造成的。如材料①:

法国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塑了一尊像,完工后要他的学生做出评论。一个学生说:“老师,这尊像塑得太好了,尤其是这只手,可以说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完美的手了。”罗丹闻言马上走上前去,挥起斧子把那只手砍去。学生不解,问为什么。罗丹说:“要记住,任何一只手都不可能比整体更完美。”

学生提炼的论点有:A、要有整体观念;B、整体和部分同等重要;C对事业要精益求精;D、个人和局部要服从集体和全局;E、手不可能比全身更美。通过分析,我们知道:A、B两项虽然看到了材料中的“整体”、“部分”两个重要的概念,但对它们的关系分析不深入,归纳出的论点根本不能成为罗丹砍掉塑像的一只十分完美的手的原因。正确的论点应为D项。二是论点与材料中某些内容相矛盾。从材料中提炼的论点,应该反过来能用材料本身来证明,如果二者有矛盾,则材料成了论点的反证,这样的论点是不可取的。如材料①的C项“对事业要精益求精”,也就是说对事业永不满足,好中求好。如果原材料中说的是那只手大家认为很好,但罗丹认为还有哪一点不好,因而砍掉重塑,这才合乎原意,而原材料说的是将大家认为十分完美的手砍掉,与“精益求精”是相矛盾的。

失误二:所提炼的论点偏离材料。这是指论点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某个局部,忽视了整体和主要意思,抓小失大或似是而非,因而,这样的论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牵强附会,不得要领。如材料②:

诗歌《灯》:我发光了/人们围住我/献上赞美的诗篇/可我,并没有笑/我在担心:假如电流被截断……

学生提炼的论点是:A、要居安思危;B、不要杞人忧天;C、一个人取得成就,获得赞美时,不能忘记自己的培育者;D、应冷静地面对荣誉。这四个论点,A项最具迷惑性,实际上把受到赞美和截断电流说成“安”和“危”,完全忽视了后者(电流)是前者(发光)的前提和条件这个根本点,似是而非,D项也同样忽视了这个根本,只有C项才是最确切的。

失误三:提炼的论点忽视材料的倾向性。所谓倾向性,是指材料的作者对材料中的人或事的基本态度以及写这个材料的主观意图,提炼出来的论点应与材料的倾向性一致。如以上的材料②,这首诗明显是赞美电灯的,而B项的论点把电灯的“担心”说成是“杞人忧天”,则是贬斥了。又如材料③:

一块锃亮的铁,如果不注意保护,不经常擦试,时间久了,就会生锈,最终被“锈”吃掉。

学生提炼的论点有:A、人的头脑要经常灌输正确思想,否则会被各种腐朽思想占领;B、社会主义制度如果不经常更新进步,会被别的社会制度所代替;C、要防微杜渐;D、干什么事都要有恒心。D项是就“锈”的角度说的,作者显然是把“锈”作为坏事物来写的,所以D项提炼的论点与材料的倾向性相左。再如材料④:

有人统计,世界上步行速度最快的数日本大阪人,1.6米/秒;东京、长野人次之;纽约人1.51米/秒,居第四。有个从美国讲学回来的科学家说,美国穿高跟鞋的姑娘比中国的棒小伙子还走得快。

学生提炼的论点是:A、必须加快我们的生活节奏,改变干事业慢慢吞吞,磨磨蹭蹭的传统陋习;B、国情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C、并非外国的一切都比中国好,不要崇洋媚外;D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腐朽。这则材料讲外国人走路比中国人快,“褒”的倾向性是明显的,C、D两项都忽视了这一点。

失误四:论点概括不当。从材料中提炼论点,是一个化具体为抽象的过程。因为材料是具体的,一般说的是某人某事,而论点却必须具有普遍意义,这就需要概括。这种概括要得当,必须防止两种毛病。一是未作概括,材料中讲什么,论点讲什么。如材料①中的E项,材料讲手和全身的关系,论点也讲这种关系,这样的论点缺乏普遍意义。二是概括超出了材料的范围。这种概括应是逻辑上特殊到一般,个体到整体,由物及人的概括。如材料⑤:

莱特兄弟1903年12月17日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成功地翱翔太空。人们为此举行酒会,主持人要求他们兄弟发表演讲,他们再三推脱无效,哥哥发表了如下演说:“据我所知,鸟类中最会说话的算鹦鹉,但鹦鹉是飞不高的”。

学生提炼的观点有:A、成就的取得不在言而在行;B、越有成就的越谦虚;C、鹦鹉会说话,但又飞不高,说明人各有长短;D、干四化就是要少讲空话,多做实事。这四个观点,A正确,B、C两项属于上文所讲的“论点偏离材料”的失误,B项只抓住莱特兄弟不肯演讲这一点,C项则由人物说的那句话牵强附会地进行推论,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D项的概括超出了材料的范围,由材料所述之事,根本概括不出“干四化”要怎样的道理来。

上面是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时常出现的几种失误,针对这些失误,谈几点提炼论点的方法(即对策)。

一、凝聚法——扣住材料的中心提炼论点

凡是中心明确的材料,最好以材料的中心为论点。材料的中心有的用核心语句表达,可叫“显性中心”。如上文材料①,材料的末尾,人物所讲的话便是中心语句。这类材料,一定要深入领会中心语句的含义,然后抽象概括为论点。材料①讲“手”与“全身”,概括为“个人”、“局部”和“集体”、“全局”,然后揭示二者的关系,这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有些材料,虽无中心语句,但中心意思明确,可称为“隐性中心”。这类材料可先归纳材料的中心意思,再在中心意思语句的基础上,上升概括为论点。如上文材料②,先归纳中心意思:电灯发光受到赞美后不忘给它光源的电流。再用由物及人的方法概括:一个人取得成就,获得荣誉后应不忘自己的培育者。又如上文材料③讲的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以自然现象为对象的材料提炼论点时,一定要由物及人或由此物及彼物,切忌见物不见人。这类材料,只要扣住了二者之间的相似点就可提炼出多个论点,如A、B两项,C项是由整体感获得的认识,也是准确的。

二、因果法——分析材料的原因提炼论点

以材料提到的现象或结论为果,再由果溯因,用原因作文章的论点。用这种方法,有时可提炼多个观点,因为可能是一果多因。如材料⑥:

鲧治水九年,采用筑堤挡水法,结果一无所成,自己被舜处死。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采用凿山开渠,引水入海法,历十三年取得成功。

学生提炼的观点有A、舜杀掉鲧又用他的儿子禹,说明他不搞株连,用人所长:B、禹不记杀父之仇,说明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C、鲧治水九年未成功,禹治水十三年才成功,说明要取得成功必须坚持不懈;D、鲧用“堵”的方法未成功,禹用“疏”的方法成功了,说明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必要条件;E、治水要讲究方法。对上面的材料认真分析可知,作者把禹父子治水的情况对比着写,目的显然不是说明舜和禹有什么精神。A、B两项忽视了材料的表达目的,C项是犯游离于材料的错误,E项是材料讲治水,论点也讲治水,这样的论点缺乏普遍意义(概括不当),这个材料只有用因果法分析才能找出最佳论点。材料提到的现象是父子俩治水,一个失败一个成功,原因何在?显然材料中讲到的差别是方法不同。“方法”便是这个现象的因。再扣住“方法”,提炼出合乎原材料含义的论点D项。

三、辐射法——分解材料的角度提炼论点

这类材料,有些没有明确的中心,有些虽有中心,但可以从纵向、横向、正向、反向多角度去看,每个角度都能说明一定的问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如下面的材料⑦:

薛谭向秦青学唱歌,还未学到老师的技艺便自以为不错了,要告别老师回家。秦青在薛谭辞别的那天,到郊外设酒为他饯行,酒后高歌一曲,那声音响彻云霄,连云也为之不动,所有的鸟儿都不飞,似乎在尽情欣赏秦青的歌。薛谭听后深感自己还远远不如老师,公开向老师认错,并要求继续留下来,秦青应允。从此薛谭终生不言归。

学生阅读材料后,提炼的论点是:A、学无止境,不可满足于一知半解;B、勇于认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C、办事不可走极端;D、从师学习为的是学到老师的技艺,独立工作,不能总是生活在老师的羽翼之下而埋没自己的才能;E、身教重于言教;F、要讲究育人的方法;G育人是为了出人,要敢于“给孩子断奶”;H、严师出高徒。针对这一则材料,可先从纵向分析薛谭的行为,他先自以为是,未究老师之技便要离开,说明论点A;后来知道自己错了,表示改过,说明论点B;最后“终生不言归”,说明论点D;他自满于前,改过于后,又终生不言归,说明论点C。再从横向分析秦青的行为,对学生的错误不是简单斥责,而是因势利导,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说明论点E项和F项,只是F项较抽象,E项较具体而已,以上是正向分析,再反向分析,薛谭终生不言归,秦青应让他归才是,秦青一直未让他归,又说明了论点G项。至于H项,是游离于材料的,材料中“严”、“高”二字根本没有表现,因此这个论点是不可取的。

这种多角度提炼论点的材料,写作时要注意:(1)论点一定要能从材料中找到依据;(2)论点不能与材料的有关情节相矛盾;(3)写作时只能选用一种论点,最好是选有新意,或最有针对性、最有时代感的,或自己最熟的话题写。

四、要注意提炼论点方向

根据论点的内容和材料的内容方向是否一致看,提炼论点有两向:一是顺向提炼——论点与材料内容的方向一致。即正面材料的论点总结其经验,反面材料的论点揭示其教训。以上所列的材料大多为顺向提炼论点。二是逆向提炼论点,与材料内容方向不一致。正面材料只有顺向提炼,反面材料可以逆向提炼论点,即反面行为正面论点,论点否定人物既有的行为或作法。如材料④,中国人节奏慢,时间观念差,论点对此作了否定的表态。又如材料⑦的A、C、D三项都是用否定句式表态。

以上四点提炼论点的方法,是从自己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并参照作文教学专家学者的作文教学理论融合而成的。本文针对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上出现的失误,提出一些对策,意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探讨作文教学在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诚然,作文教学是一门极为灵活,甚至有点神秘的学科,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讲得好不一定写得好,写得好也不一定讲得好,但我们必须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把作文教学真正从框式教学中解放出来,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转变,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作者简介:袁仁阳,贵州省凯里一中副校长,高级教师,贵州省级骨干教师,贵州省中语会理事,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语会副理事长。

猜你喜欢
材料作文审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高考材料作文历史演变及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对策略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分析及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