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兴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不同的暗示心理,以明显或不明显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达到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从而产生教育和激励的效果,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法培育学生积极良好的心态,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一、心理暗示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奥尔基洛札诺创立的有别于常规教学的新方法。它主要以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和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运用权威、表情、环境、音乐等手段,充分发掘人的无意识心理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心理暗示教学法以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的原则,着意开发无意感知的潜能。暗示教学法侧重无意识的认识活动,并极力使它与有意的活动处于最和谐的状态。教师针对学生大脑活动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的特点,使之充分贯彻于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习效果惊人地提高。
2.心理暗示教学法旨在极大地挖掘人的潜能,使学生冲破常规的束缚,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学生的每次练习都富有成效。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暗示教学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以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以权威、语言、节奏、音乐等暗示手段,有效地消除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疲劳、紧张、恐惧、厌倦的感觉和情绪,使学习者不由自主地冲破了个体的消极常模,增强了自信心,调动起身体的各种器官,积极工作,协调一致,以最大的热情、浓厚的学习兴趣,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每一个技术动作。
3.心理暗示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情感潜力。人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感情的参与下进行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观念和丰富而成熟的情感世界,他们的认识活动离不开积极情感的激发、维持和调整。正如洛扎诺夫指出,在人的大脑中始终交织进行着理智与情感、分析与综合、有意识与无意识两方面的心理活动,只有这两方面的心理活动和谐一致时,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暗示教学法在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重视情感在认识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它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暗示的原则”,要求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使学生感觉好像(暗示到)学习有了条件,有了信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动之以情,寓教于情。还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吸收知识的反应及其不同潜能来灵活调节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音乐、游戏和竞赛等手段,可以赢接诉诸学生的情感与直觉,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信心、尊重、愉快的情感推动下,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体育,力求达到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和体育技能。
二、心理暗示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体态暗示
体态暗示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所谓体态暗示,是指教师运用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从而起到传递、感染、激励等作用。学生上课时随便讲话、嬉闹、搞小动作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老师大动肝火,则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课堂秩序。如果教师以贴切的表情、恰当的动作给予学生体态暗示,就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老师一个关注的眼神或一个关注的动作往往会使违纪的学生自觉纠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这些尊重学生人格的暗示教育手段,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反应,达到知错、认错、改错的目的,主动地把心思放到课堂上来。
2.情绪暗示
心理学上把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态度体验叫做情绪。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只关注学生的技巧技能传授,而对其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情绪却持漠视态度,以致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个有理智的教师是最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教师情绪稳定,态度温和,学生则会倍感亲切,建立信心,积极地去落实教师所布置的课堂任务。比如在体操课技巧部分上掌握肩肘倒立动作要领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初次接触技巧练习,学生们普遍感觉难度比较大,而且这个动作的初步练习过程中如果保护不当易导致伤害事故发生,所以许多学生不敢做,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失去完成这个动作的勇气。这时,如果教师能温和地讲解,正确地示范,亲切地指导,不急不躁,以自己高涨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增强他们练习的勇气。
3.竞赛暗示
参与竞争,获取优胜,是人的好胜心的正常表现,特别是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精力充沛,好胜心强,有着青少年所共同具有的争强好胜、不甘失败的心理。了解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就可以创建科学的竞争机制,来暗示和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热烈的竞赛气氛中感受体育课的乐趣。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竞争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个体之间、小组之间、集体之间的竞赛方式把学习内容娱乐化,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体育项目中常见的速度比赛、准确性比赛等,作为由教师组织,学生裁判、参加的竞赛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取胜意识,促进体育教学。
4.兴趣暗示
兴趣是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掌握老师所传授的教学要领,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寓教于乐,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兴趣暗示不是简单地投学生之所好,让他们尽情地盲目地玩,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游戏活动。例如课堂内容涉及球类,我们就设计球类游戏。比如十字接力抱球跑、运球接力跑、四角传球等;教学重点是练习技巧,我们就设计相关的技能游戏活动。这些都成为激励学生热爱体育课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评价暗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明察秋毫,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学困生的优点,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这样会使学生得到积极的暗示,重拾自信,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去克服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困难和障碍。比如,有些学生动作完成得好,就要及时表扬和肯定,有些学生不太熟练,就要鼓励他们持之以恒,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被重视和被关注。巧妙温馨地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评价,给每一个学生都戴上一顶光彩的“帽子”,就可能对他们的能力、水平、个性、心理等方面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他们快快乐乐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6.环境暗示
环境心理学认为,任何环境都易激起人的情感共鸣,它是产生熏陶作用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中的环境,可以分为人环境和物环境两方面。人环境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造成的心理气氛。比如:学生上课时学生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他们需要争取成为一个胜利的角色,在和同伴开展体力的或智力的竞赛中希望获得满足感、荣誉感、优胜感。竞争不仅在个人之间发生,而且在学习小组之间发生,这就需要合作,以便自己在活动中成为集体或教师赞扬的角色,并以此显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心理特点给予恰当暗示,使学生在欢乐、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习,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暗示效果。
7.错觉暗示
利用学生的错觉进行心理暗示,也可达到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有一次投掷教学中,由于教材技术难度大,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当课时过半时,该班仍有半数的学生没有达到及格要求,有些学生失去了信心,练习也不认真了,教学效果很差。后来我应用了心理暗示,课前有意把一个投掷区的及格线向前移了一点,但又不让学生觉察出来。在下一次教学时,我把达不到及格标准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组里到降低标准的投掷区去练习,并重点辅导,要求学生多注意动作,不要只想用力。由于学且注意了技术动作,又因及格的标准也有所降低,结果学生普遍达到或接近“标准”,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在体育教学中,暗示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体育任课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时机,科学巧妙地运用心理暗示,调节学生的心理,改变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认真配合,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