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华 王 永
摘要会计学入门课程中,会涉及诸如材料验收入库结特、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等一系列“结转”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初学者对于此类“结转”业务往往难以理解。而对此类业务问题的解决,又直接关系到初学者对该入门课程相关内容的把握。本文试图对如何理解并把握此类“结转”业务予以探讨。
关键词分配;结转;会计分录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06-0110-02
一、提出问题
借贷记账法是国际上通用的商业语言。为了能够使初学者全面理解并把握这一“语言”,一般都会以产品制造业为例,从其筹集资金业务开始,到采购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直至涉及经营成果的核算业务,说明借贷记账法的具体运用。然而在这些具体业务的会计核算中,诸如“材料共同采购费用的分配”、“材料采购成本的结转”、“制造费用的分配与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销售产品成本的结转”、“计算并结转本期利润”等一系列的“分配”、“结转”问题往往令初学者难以理解。
二、解决问题
必须搞清楚“分配”、“结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实务中究竟哪些业务涉及到分配结转,这些业务又都是在何时予以反映以及怎样反映的。
(一)明确分配、结转之含义
(1)所谓“分配”,其实就是计算。如材料共同采购费用的分配。若某次采购原材料的业务购买了多种材料,它们又是被同批次运输至企业的,显然支付的运输费用理当由该批次的所有原材料共同承担。那么每一种材料该负担多少呢?就需要通过计算得出,这就是会计上所惯用的专业术语——分配。同样,对于共同性耗用的保险费、装卸费等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这些共同性的采购费用,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适当的计算,分摊计入每一种材料的成本。同理,制造费用的分配也是如此。
(2)所谓“结转”,其实就是编制会计分录,也就是实务中的填制记账凭证。我们知道,无论是采购材料的入库,还是完工产品的入库,以及发生的其他相关的业务。会计上都应作相应的处理。比如:发生“材料入库”业务,那就意味着该批材料从“买”到“运”直至“入库”,其所有的采购成本都已发生,即原本没有入库的(称其为在途的)材料,现在已经在原材料仓库中了,会计上当然要将“在途”的材料减少,增加“在库”的材料额度,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录表示,即借记“原材料”,贷记“在途物资”;用会计专业术语表示,即为:材料采购成本的结转。其他成本的结转也是如此。
(二)熟悉涉及的对应科目
对产品制造业而言,一般涉及“结转”的业务通常有材料验收入库、完工产品入库、销售产品的发出、利润的核算等,此类业务相关的对应科目分别为:“在途物资”与“原材料”、“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及“库存商品”与“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与“库存商品”、“收入费用(广义)类”科目与“本年利润”、“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等。
(三)熟知结转之时点
(1)业务完成当时予以结转。材料采购成本的结转发生在材料验收入库时。
(2)每月末进行的结转。制造费用、完工成本、销售成本(采用综合结转成本法)、收入费用类的结转,是在每个月的月末才进行的。
(3)每年末进行的结转。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各明细账户的结转,是在每年的年末予以进行的。
(四)把握结转会计分录的编制
要想准确把握上述各结转业务的会计分录的编制,避免各结转业务的相互混淆(这在初学者中是常见的错误类型),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抓住每笔业务自身的特点;二是牢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记账规则!
1,材料采购成本的结转(材料验收入库)
既然是材料验收入库,那一定是增加材料仓库中的原材料,则借记“原材料”;而之所以增加库中材料,势必是将原未入库的材料入库罢了,亦即减少了在途(尚未入库的)材料,故必贷记“在途物资”。所以,材料采购成本的结转就是:借记“原材料”,贷记“在途物资”。
2,制造费用的结转
“制造费用”核算的是为生产产品所耗费的、但在其发生当时又不知每种产品究竟该承担多少具体额度的间接性费用。到了月末,本月所耗费的总的间接费用额度已全部在“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汇集完毕,于是产生问题:①每一种产品各自该承担多少?——制造费用的分配;②该间接费用毕竟是为生产产品所耗的,理当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结转。即:月末应该将本月所发生的制造费用的总额从“制造费用”账户贷方转出,借记“生产成本”各明细账。所以,制造费用的结转就是:借记“生产成本——××产品”,贷记“制造费用”。
3.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产品一旦加工完毕,从实物移送角度讲一定是将其放入产成品仓库,以备日后销售,则由此增加了库存商品,所以应该借记“库存商品”;而该产品是在车间进行加工的,且必须通过“生产成本——××产品”明细账户(也称产品成本计算单)来计算其完工成本,故贷记“生产成本——××产品”。所以,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就是:借记“库存商品”,贷记“生产成本”。
4.销售产品成本的结转
既然是销售产品,当然就应该将已经销售的产品发给购买者,从而导致成品仓库中的库存商品减少,所以要贷记“库存商品”;而之所以库存商品减少,是由于销售所致,即引起销售成本的增加,而产品制造业的销售产品就是其主营业务,故应借记“主营业务成本”。也就是说,销售产品成本的结转就是: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与“销售产品成本的结转”,对初学者而言往往容易混淆。解决的办法就是必须分清究竟是“完工”结转还是“销售”结转。若为完工结转,肯定伴随产品入库,所以必须借记“库存商品”,从而只能贷记“生产成本”;而若是销售结转,则肯定伴随产品出库,所以必须贷记“库存商品”,从而只能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5.收入费用类的结转
月末,与此相关的账务处理工作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必须结平“收入费用类”账户;二是要计算出本月利润。而会计上的利润计算是离不开账户的,按规定通过设置“本年利润”账户予以核算。要达此目的,则:对收入类(广义的)账户,由于原本其发生额在贷方(此处不考虑销货退回等),若要结平,则必须借记“收入类”账户,所以此时只能贷记“本年利润”;对于费用类(广义的)账户,由于其原本发生额在借方(此处不考虑利息收入等),若要结平,则必须贷记“费用类”账户,故此时又必须借记“本年利润”。也就是说,收人类的结转就是:借记“收入类”账户,贷记“本年利润”;费用类的结转就是:借记“本年利润”,贷记“费用类”账户。
6.本年利润的结转
正如“本年利润”科目名称的汉字意义所示,其是用来核算本年的利润的(净利润)。那么到了每一年年末,该账户的“使命”已经完成,当然就应该将其结平了(即本年利润账户每年末结账,下年初再重新开账),这是其一;其二,企业本年实现了利润,接下来就是要考虑如何进行利润分配的问题。于是,本年利润的结转就是将“本年利润”账户结清(平),转入“利润分配”账户,以备以后分配。所以,若该年实现了净利润,此刻表现为“本年利润”有贷方余额,若要达到将其结平之目的,则必须借记“本年利润”,那么“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也就只有贷记了。也就是说,本年利润的结转就是:借记“本年利润”,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若该年发生了亏损,则会计分录的方向正好相反。
7.利润分配的结转
要想清清楚楚地理解利润分配的结转,还得从利润分配业务说起。利润分配业务主要包括提取法定(任意)盈余公积及向投资者宣告分配利润。一旦提取盈余公积,则盈余公积总额必定增加,所以计提时应该贷记“盈余公积”,故“利润分配——提取法定(任意)盈余公积”必定借记;一旦向投资者宣告分配利润(股利),则企业(公司)就从此承担了应向投资者支付利润(股利)的义务,所以宣告时就应贷记“应付利润(股利)”,故“利润分配——应付利润(股利)”也就只有借记了。到此对利润分配的业务处理完毕。此时“利润分配”的各明细账户除了“未分配利润”账户要反映尚未分配的利润之外,其余各明细账户的“使命”都已完成,因此这些“利润分配”的明细账户就应随着利润分配业务的完结而没有余额,这也就是利润分配的结转业务。由上述可知,这些“利润分配”的各明细账户在反映分配业务时都是借记其科目,故此时欲将其结平则必须贷记该类科目;另一方面,由于对利润进行了分配,所以未分配的利润必定减少,故此时还必须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也就是说,利润分配的结转就是: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任意)盈余公积”及贷记“利润分配——应付利润(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