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常出现的问题

2009-05-18 05:07
甘肃教育 2009年15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问题

任 晖

〔关键词〕 心理辅导;活动课;问题

〔中图分类号〕 G715〔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8(A)—0021—01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但是目前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存在很多问题,成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处在“不死不活”、“不进不退”的“胶着”状态。

1. 选题单一。很多教师在选择辅导内容时,多选择人际交往和情绪调节方面的内容。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是为了解决学生成长中的诸多问题,因而必须以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需要作为选择主题和内容的主要依据。学生除了人际交往的问题外,还有许多发展性方面的问题需要帮助。例如,学业失败带来的自我意识调整问题,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问题,青春期的综合性问题,迷恋网络的问题,厌学、弃学的问题等,都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在选题上可以考虑的内容。

2. 设计思路不清晰。心理辅导课的单位操作时间一般只有40分钟左右,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能否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关键就在于设计思路。如果思路混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眉毛胡子一把抓,就难免会陷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尴尬境地。因此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思路要清晰。活动设计要有创意,不照搬照抄教学参考资料;活动形式要生动活泼;活动线索要清晰有序,每一环节要紧紧围绕主题需要来展开。教师的思路是通过活动来呈现的,思路清晰,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紧紧吸引住,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活动内容,达到预期效果。

3. 活动单调,学生参与度低。活动设计要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坚持创新精神,不能一味模仿别人。活动形式要多元化,只要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考人生、反省自我而又不超越主题的,都可以采用。设置的话题要集中而又有较大的探讨空间,学生才会产生兴趣,才会引发学生的讨论,使活动真正产生效果。

4. 游戏过热。游戏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开展团体辅导很有实效的载体。但如果不考虑课时、场地、环境、辅导主题的针对性等客观因素,不加分析地把一些培训时采用的游戏引入心理辅导活动课,那是不妥的。心理辅导不能片面追求“轻松”、“愉快”和“活泼”。心理辅导活动课更应注重引导学生去直面生活,有鲜明的针对性,要有深度、有内涵、有哲理。

5. 以“讲”代“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开设一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比设计和组织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要容易得多。特别对兼职教师来说,在时间紧迫又缺少经验的情况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很容易“误入歧途”,以“讲”代“动”,因为这样做省时省力。无可否认,讲座是一种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但讲座不是团体辅导,讲座不能代替团体辅导的功能。心理辅导活动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活动的基本环节,在辅导的每一个环节上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6. 带有思想政治教育色彩。心理健康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但有部分教师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差别,只是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和区分,这样就会把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成思想政治教育课。

心理健康辅导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术语来替代心理辅导的有关术语。比如,不能用“我的理想”来替代“我的未来”。同时,还要注意避免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替代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模式。

7. 教师“角色不到位”。辅导教师的“角色”是创建和谐辅导氛围的根本,构建和谐氛围的核心是辅导教师的三种最重要的人格特质:真诚、关心和理解。只有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才能有和谐的辅导关系。不满足这三个条件,师生间就有了心理距离,成为师生的“心理鸿沟”。只要有“心理鸿沟”存在,师生间的“心理障碍”就破除不了。即使在形式上撤去讲台,让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师生之间仍有一种无形的排斥力和约束力,和谐的辅导氛围依然不能形成。所以,根本的问题在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活动课问题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