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2009-05-17 05:34李志伟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导人政治课创设

李志伟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牵引力和加速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而创设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如何才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呢?如何才能换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导入情境,导入新课,开好“凤头”,让学生进入听课状态

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结着新课和旧课;如同序幕。预示着主题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我觉得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导入在组织引导、激发兴趣、建立联系、展示目标、启迪思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还要积极开拓教学视野,挖掘教材潜在优势,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充分体现学科特色,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那如何导入新课呢?

1歌曲导入。经典歌曲主题鲜明、音乐优美,能给学生全新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讲“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的祖国”时,播放歌曲《大中国》,那优美、流畅、豪气十足的旋律深深地叩打着学生的心灵,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上课前的乱糟糟、闹哄哄一扫而光,学生们马上从下课的兴奋状态转到上课的气氛中。从而使整堂课有了良好的序幕。

2对联导人。对联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对仗工整、含意隽永、感情浓郁,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说:深浅皆成趣,雅俗尽可赏。用对联导入,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妙趣横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讲“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先在黑板上写了一幅谐趣联——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云:明月送僧归古寺;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并适时发问: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呢?学生读了此联觉得很有兴趣,议论纷纷,课前的沉闷气氛一扫而光。

当然,导人课的方法很多,除上述方法外,还有笑话导入、比喻导入、成语导入、幽默故事导入、奇闻导入、漫画导人、典故导入、表演导入等。但是,不管以何种形式导人,都要遵循一致性、启发性、情感性、针对性、简明性、趣味性原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做到情和趣的有机结合,从而由教师“情”的设计,引导学生“景”的诱入,达到主体和客体的第一次碰撞和统一。

二、创设问题情境,讲授新课,讲好“猪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了“景”的角色进人,关键是“情”。如何产生景中情、情中景的境界,实现主体和客体的沟通呢?对主体来讲。关键是调动客体的参与和角色进入,那么作为主体的教师就要抛弃“满堂灌”、“一言堂”的错误做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现主体和客体的沟通,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要明确化。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要有明确目标,即有利于学生掌握目标知识点。如我在讲“树立崇高理想”时,首先讲一个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故事。学生听了故事后很受感动。然后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同学们,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理想是一种什么样的理想呢?”学生高声回答:“崇高的社会理想。”通过这一设问,自然导出了学习的目标。

2问题要生活化。学生的相当部分知识来自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很容易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教学中,注意让课堂贴近生活,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来创设问题。如讲到“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以问同学们你们遇到过这种事情吗,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其他事例,并对存在的这种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对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是否要处罚、处罚的原因和如何处罚,最后还可以让同学们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哪些。相信这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

3问题要时政化。结合社会的时政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和理解。高中生经常关注社会时政问题,并对其有浓厚的兴趣。据此引入社会时政热点问题,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既突出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又使课堂充满时代气息,彰显活力。比如,在讲到“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中的“依法治国原则”时,我引用了“三鹿奶粉事件”,然后问:“这种事为什么会发生?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于是,学生们纷纷发言来表达对此事的看法,并从经济、哲学、政治常识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因此,在教学中,政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来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实现主体和客体的再—次碰撞。

三、创设结尾情境,画龙点睛,结好“豹尾”,让学生回昧悠长

写文章向来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意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写文章如此,讲课亦然。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入教学情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人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而使学生步入人文精神之胜境,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

课堂结尾方式多样,有悬念诱发式、游戏娱乐式、寄语号召式、歌唱式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堂采取不同的结尾,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外也能感受课堂之美。比如我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课结尾时,让同学们齐声唱《从头再来》,大家兴致极高,精神为之振奋,下课了还在哼唱这首歌,谈论自己对未来人生的看法。所以,好的结课是我们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之,以上三方面——凤头(导课)、猪肚(授课)、豹尾(结课)紧密联系,层层递进,密不可分,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较好地把导入、授课、结课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意境完美、情景交融的效果,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兴趣,深化教育内容,而且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导人政治课创设
进行课堂导入的三个方法
优化导入方式,让英语课堂多姿多彩
沉迷钱色,何以“导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英语课导入方法的探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