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治梅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逐步成熟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将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此阶段中,学校教育无疑是培养与完善学生健全人格和塑造良好心理素养的重要场所,课程学习是其主要途径,教师和学生则成为这一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在新形势下,需要深入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新的课程标准,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于完成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任务、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程标准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中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现阶段的中学课程作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加强:精选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毓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了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丁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了校内评价,实行了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了教育质量监测机制;赋予了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
围绕以上目标和途径,学校的课程结构设置也相应改变为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系统。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二、传统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标准下存在弊端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势在必行,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师生关系的渚多不利方面却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际效果。
一是传统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感”,这种情况下必然形成只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人格的培养、只强调品性的修炼而忽视个性的发展的训练模式。二是传统观念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除了学问渊博、道德高尚外,还要“尊严而惮”,这就形成重视教师主导作用,轻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发挥;重视教师讲解,轻视学生动手操作;重视集体教育,轻视个体差异;重视教育结果,轻视教育过程等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弊端。
这种师生关系下,一方面学生表现为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少了学习的兴趣和生活的乐趣,多了一些价值观的叛离;另一方面,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话语权受到严重剥夺,这就必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家长制”与“文化霸权”,师生关系主要体现为学生对老师的服从和认同。在这种不对等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整天足不出户,目不窥园,只读死书,没有创造性,缺少想象力,个性被削弱,人格在萎缩,这种教育熏陶出来的人才是“畸形”人才。
三、在新课程标准实践中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地位往往处于强势,而学生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如死水一潭,在当前新形势下根本尤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需要呼唤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师生间民主平等、和睦共处、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学问,并在这种交流式的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终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与新课程标准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1充分了解学生,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下工夫。
一般说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难,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一般表现也不难,再细心一点也能基本了解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的表现。但学生的内心世界,譬如学生的学习取向,对所喜爱的老师的选择标准,有烦恼喜欢向谁倾诉,对鸬±校、对社会问题的评价,对各种“流行”的喜恶及原因等,并非每个教师都那么了解。了解学生就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谈不上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反过来,教师也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因此要在了解学生上多下工夫。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的各种变化,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各科特点和变化,并科学地对待、正确地引导,就很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多优良素质:一是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只有具备比较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以更开阔的眼界,更宽广的知识面与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二是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教师,不仅能有效地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各种关系而且最易得到学生的亲近、信任和认同,通常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以自己为榜样;三是良好的能力素质,学生的思想变化日新月异,只有把握住各种变化的脉搏,才能使教书育人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形成良性循环。
3在积极的互动和教师的导向作用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在多种形式上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条件:首先要自觉缩短师生问的心理距离,淡化教育者的角色,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发扬教育教学民主,加强师生问的情感交流,构建民主与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在教师的导向中克服师生问的矛盾与冲突,努力消除师生的“错位”现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错位”必然影响教书育人的正常进行,所以要通过积极导向作用,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方面在矛盾冲突中采用适度容忍的态度;另一方面和谐师生关系的深化有赖于积极导向,师生取得共识。师生共识是师生和谐关系的必备条件,然而教师的角色和育人的使命又规定了教师不能一味迁就学生,要使和谐师生关系深化、向高层次发展,就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导向。
总之,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基础,对于在新课程标准下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至关重要;同时,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切实贯彻也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二者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