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

2009-05-17 05:34门志玮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历史课堂教学

门志玮

中学历史学科在课程改革中变化较大,一方面,在教学思想上要体现时代精神,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改变了中学历史学科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的教学法。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那么,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关键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历史课一般为每周两课时,这就使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时间十分有限。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面,历史教师责无旁贷。

1要营造历史学科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乐”学。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可在班级开展一些历史课外活动,如编演历史小品、举办历史知识讲座、举行历史歌曲演唱会、举办历史故事演讲会、请革命前辈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等,以调动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另外,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当今世界形势。历史学科的学习气氛浓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2要利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表现心理,使学生“喜”学。

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许多学生感到难度大,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展示自己,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举行诗歌朗诵会、编演历史剧、出历史手抄报、做历史人物小评、画历史漫画等。在活动中,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及时评价和鼓励。

二、要更新教学观念,使用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手段

历史课程改革不仅要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而且在教学思想上要体现出时代精神。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1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教师要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否定,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现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地位的真正平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改革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科学化和多样化。

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的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新教材在教学内容呈现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例如《三国鼎立》这一课,新教材在课文中故意不提哪一国实力最强,却在课后通过“活动与探究”的形式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来得出历史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课后设计了“活动与探究”栏目,让学生思考此时期还有哪些成语故事,并举行一场成语故事比赛,注重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

三、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又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主要由后天习得。非智力因素不仅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学习,而且决定他是以积极的方式还是以消极的方式学习,是以勤劳的方式还是以懒惰的方式学习。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高尚的情操是一个人走上成才之路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不能仅仅依赖简单的语言教育。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假如在言语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道德训诫也不能够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再到近代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而不惜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不乏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光辉思想,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伟大的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人生目标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有重要意义。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意志坚强的人物比比皆是:张骞不辱使命,出使西域;鉴真出生入死,六次东渡日本;司马迁踏遍全国各地,历尽十年艰辛,最终写成《史记》;李时珍查阅种种医书,十几年反复易稿,写成《本草纲目》……通过学习这些人物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学生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生活、学习中不畏困难,积极进取。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历史课堂教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