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英
黑河市第三中学自异地搬迁以来,以一流的教学设施、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优异的教学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面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发展态势,学校将学生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创新”为育人目标,构建了“以人为本”的自主发展机制和提高教师德育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学校不断优化德育管理模式,努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创新德育管理方法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牢固确立“以德为先、和谐成长”的办学理念,在关心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大力提倡“万事德为先”,以师风带学风,不仅注重教学成绩的提高,更是将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位。
1.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对全体学生的教育,绝不是仅靠几个人的努力就能做好的。为此,在德育工作管理中,我们构建了德育管理四条线,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管理模式。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校长为学校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副书记为主管,建立了校长—政治处—年级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党总支、工会的职能作用,调动团委、学生会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学校着重抓好四条德育工作线:班主任的教育主导线、学科教师的学习指导线、学生自我管理线、家庭社会辅助线。
通过学生德育教育网络的建立,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由过去的主要归政治处和班主任管理,变为校长全面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政教处和保卫处组织管理,年级组落实执行,班主任直接负责,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全员管理机制;形成了课堂问题任课教师管,班级问题班主任管,年级问题年级组长管,谁发现问题谁主动管,共性问题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2.三级值周管理,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规范学校管理,抓好学生养成教育,营造清新幽雅的书香环境,我校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对学生德育工作常抓不懈。学校改革和完善了《中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和《值周管理制度》,实行了三级值周管理制度。值周小组由校级领导一人、中层领导一人、教师七人组成。设校门值周岗、教学楼层值周岗、校园流动岗和机动岗,全员参与值周管理,确保只要有学生在校,就有教师全天候、全方位的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学生身心安全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在抓好三级值周工作的同时,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严于律己,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并带动学生,在全校开展“文明班级”和“文明学生”评比活动,在校园内形成讲文明、争先进的和谐氛围。
3.注重提高,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着力建设一支坚持正确方向、社会责任感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为了提高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学校加强了班主任培训,以每周例会形式加强班主任工作交流,通过参观、学习等形式创新工作思路,增强班主任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工作主渠道的作用。学校以教科研工作促进德育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提倡每位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工作实践撰写《德育教育个案研究》,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准备采取的措施。以上方式使师德建设做得扎实有效,校内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不断涌现。
二、搭建德育工作活动平台,积极开展学生德育实践活动
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学校以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为活动舞台,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了与之相应的德育发展目标:初一年级是学生在初中成长的第一步,德育工作主要以“养成教育” 、“规范行为”为主题;初二年级是学生青春发展的第一步,德育工作以“培养科学学习方法”为主题;初三年级是学生成才的第一步,德育工作以“成才基础教育”为主题。 我校以黑河王肃公园烈士纪念塔、爱辉历史陈列馆等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将黑河市福利院、武警黑河支队、长海社区、温馨社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基地,做到活动经常化。德育空间的拓宽,营造了浓厚的德育氛围,使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主人翁意识、自理自立能力等综合素质有了大幅提高,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三中异地搬迁后,学校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抢抓机遇,努力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到了发展育人、环境育人。大到学校建筑的外部设施,小到校园内的每个角落,都能做到“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教学楼内每个楼层都有文化主题:一楼为中华美德,二楼为华夏文明,三楼为龙文化,四楼为哲学起源,五楼为中华贤哲,六楼为科技创造未来,使师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
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获得了国家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省级“三育人”先进单位、省级“家校合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如今的黑河三中,校园环境宜人、校风淳朴、学风浓厚、班风严正,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家园。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