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聪敏,向召斌
摘要:通过对游泳项目特点及动作形成规律分析,在教学中强调“适应教学”与营造良好教学氛,对提高游泳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游泳教学;教学效果;教学对策;适应教学
收稿日期:2009-10-23
作者简介:黄聪敏(1968-),女,辽宁辽阳人,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信念学。
由于游泳运动的特殊性,只有学会游泳,不断提高游泳技术运动能力,才能掌握保护自我和拯救溺水者的本领。但由于受气候、场地、学时的限制,学生游泳水平参差不齐,运动能力普遍偏低,教学难度很大,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游泳这一实用技术,是高校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游泳项目的特点
游泳是水平运动,与直立运动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其一,由于水的浮力,人体有失去自身重量的感觉。水的阻力比空气的阻力要大800多倍,这样还要克服和利用水的阻力,如果游泳技术不合理,游进的速度会很慢。其二,由于水的压力,造成了呼吸困难,游泳是用嘴在水面上吸气,用嘴和鼻在水中呼气,呼吸技术要比在陆地上运动复杂得多。其三,由于胸腔的原因,人体下肢的比重比上肢大,浮心靠近上身,重心靠近下肢,在漂浮时容易出现下肢下沉的现象。要使身体成水平姿势,并保持平衡,可以改变身体的姿势来调整浮心和重心的位置,如将两臂伸到头前时,重心和浮心就接近于一条垂线,身体也就能保持平衡了。
二、影响游泳教学效果的心理表现
(一)怕呛水
游泳是凭借自己的肢体动作和水的相互作用的运动。初入水中,不熟悉水的人,只会闭一口在水中游,不知道怎样游的过程中用嘴呼吸,更不会克服和利用水的浮力、阻力和压力使身体一直浮在水面或将头抬出水面。这时在水中肯定会失去平衡,即使在浅水中也会站不稳。心理紧张,呼吸困难,很容易引起呛水,严重时会呛得口鼻出血、咳嗽、头昏,甚至溺水。
(二)怕下沉
由于人们长期在陆上行走和运动,下肢变得粗壮结实,下肢的比重远远超过上肢的比重,初学游泳的人一下水,就会产生强烈的直立行走欲望和动作,必定心理紧张,重心下移,双脚本能地寻找水下支撑,身体就会渐渐地沉下去。
(三)怕水下睁眼
一旦初学者沉入水中后,水对眼球的异物作用和压强,又使其本能地紧闭双眼,四肢盲目挣扎,眼前一片漆黑,心跳增加,随时可能溺水。
三、教学对策
由于游泳教学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对陌生场景的适应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游泳教学的初期要强调“水的适应教学”及和谐的心理场景,这样的适应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陆上呼吸与水下吐气相结合
1.空中呼吸模仿
空中用手捏鼻,强制用口吸气然后鼓气慢吹,接着做低头用嘴鼓气慢吹2/3气,再抬头用力快速将剩余的气吹完,再张口用力快速吸气;吸气后再低头用嘴鼓气慢吹,然后抬头用力快速吹完;再如此连续有节奏的反复进行,教师按节拍打口令:低头慢吹——抬头快吹、快吸(或1吹2快3吸)。
2.水面及水中呼吸练习
学生两手扶住池边,做低头嘴贴近水面慢吹水,吹约2/3气后再抬头快吹完快吸的同上练习;待学生自行有节奏的练习熟练后,则过渡到水中练习。水中练习是将低头嘴贴近水面的慢吹水变成低头脸部浸入水面的慢吹吐气,空中的快速吐完和快吸同上练习。体会呼吸节奏,再过渡到整个头部浸入到水中去慢吹的呼吸练习,连续有节奏的多次进行。要求:整个呼吸练习都要张开眼睛,并尽可能不要用手擦抹脸面部上的水。
3.水中随意沉浮呼吸练习
以上呼吸节奏掌握后,两手不用扶池壁,可原地站立做沉浮呼吸练习,或随意前扑漂浮呼吸练习。方法:只要头埋入水中则慢吹吐气,头只要露出水面则进行快吹完快吸气,不断随意做下沉上浮配合呼吸的多次反复练习。开始可做有意识控制的沉浮呼吸练习,再过渡到无意识的随身体沉浮的呼吸练习。要求同上。
(二)自如的水中行走练习
1.向前走:两手自然舞动,身体微向前倾;2.后退走:两手自然舞动,身体微向后倾;3.螃蟹走:侧向行走,脚分开;4.结合各种泳姿的手臂动作向前走。
(三)浮体法
1.抱膝浮体练习。深吸气后,下蹲低头抱膝,自然漂浮于水中;2.展体浮体练习。成俯卧姿势漂浮水中,两臂、两腿自然分开。
(四)滑行法
1.蹬边滑行练习;2.蹬底滑行练习。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创造良好教学心理气氛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由于游泳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作为游泳教学的计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计划和组织实施教学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变化,考虑课的整体气氛和整体效果,合理地组织教学。
2.创设愉悦的情境
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游泳技术和技能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恰当的组织教学对女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调节。还要根据游泳教学规律和特点,有目的创设愉悦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她们的情感,产生情绪“共振”,增加游泳教学的情绪色彩,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致力于建立和谐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师生之间的心理上的协调、适应和沟通,有利于师生的感情交融和接近,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消除怕水心理,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内自我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共同提高。
由于初学游泳者的性别、生活环境和内在心理状态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各自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多数初学者在接受一段下水后的实际训练后,一定程度上均能克服上述几种恐惧心理状态。但是教学者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适应训练应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地进行,实践证明,强调水中呼吸、水中漂浮和水下行走等适应教学手段对今后系统地掌握各种泳姿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优化体育教学心理环境所要营造的积极健康的体育课堂心理氛,有利于学生克服心理方面的影响。
[责任编辑:吴纪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