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异化

2009-05-12 02:34洪令凯
科教导刊 2009年31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洪令凯

摘要由于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产生了长久以来翻译的可译性问题。就在直译和意译孰优孰劣百年之争接近尾声时,归化和异化之争从后结构主义视角重新审视直译和意译,提出了新的见解。本文主要通过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解决可译性问题上进行探讨,并节选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对《红楼梦》中《共读〈西厢〉》一段的两种译文进行译例分析,论证归化和异化的不同表现。

关键词可译性 翻译策略 归化与异化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

1 可译性探讨

可译性(translatability)是翻译学的重要话题。穆南认为,人类的翻译实践已经证明翻译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总的来说,翻译总是要追求最大程度的可译性。卡特福德对等值成分的定义是,原语和译语文本或语言单位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互换,彼此在相同的语境中发挥相同的作用。原语文本和单位或多或少是可译的,而不是绝对可译的或不可译的。

例1 She threw a (worn-out) slipper at the retreating figure of the girl (bride), who turned, smiled and went on again.

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不可译性例子。按照中国传统,“(worn-out) slipper”“破鞋”是一个不好的意象,而在原文的文化语境中,婚礼上旧鞋、米和纸屑象征美好,以示祝贺。向新娘扔破鞋,而新娘还微笑,在中国读者看来是不能理解的。

例2Book Lovers Become Booked Lovers.

这是一篇文章的标题,讲述了两个搞发行出版的书商终成眷属的故事。由于“book”的一词多义,造成了语言上的不可译。

2 翻译策略

翻译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法、技巧、手段都类归为翻译“方法”,而把那些能够包含多种方法的术语,如直译法与意译法、语义翻译法与交际翻译法、异化翻译法与归化翻译法等,归类为翻译“策略”。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与意译都是翻译讨论的中心话题。“直译与意译之争, 在我国自有翻译之时起就已存在”(罗新璋,1984:4)。“意译,即译其神韵而不是译字母;译意义而不是译词汇;译信息而不是译形式;译事实而不是译方式。不过,这种争论是纯理论的,争论者并没有考虑到翻译的目的、读者的情况和文体类型等因素”(Newmark 1988b:45)。

直译、意译在传统译论里讨论得最多。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又出现了其它的提法,例如:奈达(Nida 1964)提出的“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与“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在本质上和意译与直译是一致的。还有其他学者提出的二分法,例如:霍斯(House 1977)的“显性翻译”(overt translation)与“隐性翻译”(covert translation)。

这些翻译方法既有共通和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此处将对直译与意译和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这两对翻译策略及其在翻译可译性问题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2.1 直译与意译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既可指逐词译 (Word-for-word translation),也包括逐句译(Sentence-for-sentence)。直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更多用于翻译科技资料和为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的外语教学领域的翻译,也用于文学翻译。

例(1)可以采用直译保留原文化的“异国化”,但要加注注明婚礼上向新娘扔旧鞋、米和纸屑以表示祝贺的地域传统。

意译法有以下特点:①以目的语为导向;②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③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

在原语与目的语有共同的表达方式时,直译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当原语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词,直译又无法把原意传递出来时,意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例如:

例3If Main Street didnt understand this, Wall Street did.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p.85)

这一点,一般人不理解,华尔街那些大老板们却是明白的。(王宗炎)

如直译为,“如果主街不理解,华尔街是理解的。”读者就会不知所云。王先生把Main Street 意译为“一般人”,把Wall Street意译为“华尔街那些大老板们”,把原意清楚地表达了出来,使译文简短明白。

例(2)的书名用直译《爱书人成为登了记的夫妻》。而用意译《爱书人终相爱》用首尾两个“爱”的修辞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book”一词多义造成不可译因素的缺憾。

再如:例4Bette Davies, Spencer Tracy and Frank Capra were Oscars. … Alfred Hitchcock was making a lady vanish.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p.197)

电影演员贝蒂·黛维丝、斯本塞·屈莱塞、弗兰克·卡普拉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 艾尔弗雷德·希契科克导演了《名媛失踪》。(注:影片原名是the Lady Vanishes.)(王宗炎)

原文玩了个文字游戏。艾尔弗雷德·希契科克曾导演the Lady Vanishes。这句话旨在达到一种幽默效果,但是造成翻译上困难,如直译成“艾尔弗雷德·希契科克使一位淑女失踪”,其意思就会与原文相悖。采用意译的方法,表达了原文的一层意义,可惜其双头语的形式消失了,原文的风趣味道也完全丧失了。

2.2 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

异化翻译法(或异化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or Minoritizing Translation)和归化翻译法(或归化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or Domestication)是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引入翻译界的。

具体说来,异化翻译法包括以下特点:(1)不完全遵循目的语语言与语篇规范;(2)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不通顺、艰涩难懂的文体;(3)有意保留源语中的实观材料或采用目的语中的古词语;(4)目的是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阅读经验”(1995: 20)。

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4)插入解释性资料;(5)消除原文中的地域和历史色彩;(6)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例(1)用归化法翻译就可以用中国传统意义上表示吉祥的“红包”或“花”来代替“破鞋”:她把红包/花束扔向正退出着的新娘,只见新娘转过身来,微微一笑,继续向前走了。

例5 中国俗语“情人眼中出西施”译成“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西施”这一文化内涵丰富的词(cultural item)就被异化了。

2.3 异化与归化是直译与意译的演变

直译与异化、意译与归化在某种程度上有重叠部分。直译和意译之争经过近一个世纪之争后在20世纪末达成的共识是二者并行不悖,任何译本都是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结果。直译和意译之争是建立在结构主义基础上,从后结构主义视角重新审视直译和意译就得出了异化和归化。从文化角度涉及了负载与语言形式之中的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文化的平等交流和历史感问题,从诗学角度涉及到文学性(literariness)问题,从政治角度涉及到殖民化和非殖民化、霸权与反霸权问题。于是,异化与归化是直译与意译在新层次上的演变。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以电视剧为教材的美剧字幕翻译策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