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吉贞 王震宇
[摘要]为了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本文提出由全球意识、文化调适、知识和交际实践四大能力系统组成的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外语教学
为了建立一个能为广大外语教师所接受的、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切实可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我们以《大纲》相关要求为依托,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历史研究,我们构建了由全球意识、文化调适、知识和交际实践四大能力系统组成的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
一、全球意识
全球意识是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思维的综合体。跨文化意识也可以称作文化知觉能力。著名跨文化学家Kluckhohn曾强调具备跨文化意识就要求人们能理解“文化地图”。根据Kluckhohn的描述,文化地图就是特定社会的价值观、习俗、准则和体系的统一体。我们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跨文化意识是人们对自身、本族文化和异族文化的感知。如果借用Kluckhohn“文化地图”的概念,就应当包括自我文化地图、本族文化地图和异文化地图三个层次。前者相当于自我意识,后两者与文化相对意识密切相关。自我意识主要指交际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包括对自身性格、能力、价值观等的了解,它直接影响人们对交际所持的态度、交际中自我展示的程度和自我控制能力。我们认为,一个对跨文化交际持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在交际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而自我展示有利于交际个体实现交际目标;自我控制则能帮助交际个体在跨文化语境中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文化相对意识基于对本民族及异民族社会文化知识的积累,即在对本族文化地图和异文化地图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摈弃民族中心主义、消除文化偏见的文化相对主义态度。跨文化思维涵盖了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我们将其总结为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分析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指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交际行为的差异,并寻求产生差异的文化根源的能力;文化分析能力则是对本族文化和异族文化进行比较、归纳异同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文化差异、解决文化冲突,实现有效交际。
二、文化调适
文化调适能力是一种在跨文化环境中根据文化特征调节自身行为的能力。它建立在对一定文化的理解基础之上,与个人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心理调适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是它的两个要素。心理调适能力主要指在文化冲突中能适时调整心理状态、降低不确定性、减轻压力,达到自我放松状态的能力。在跨文化语境下,要缩短冲突期,加速进入恢复期和适应期,心理调适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下的灵活应变能力不仅仅是对语言上的要求,更需要交际者灵活运用交际文化知识、跨文化思维以及交际策略等各方面的能力,以应对跨文化语境下的各种交际场合。
三、知识
文化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复杂系统,这就为跨文化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传授带来了麻烦。很多教师可能会觉得文化教学缺乏系统性,无从下手。人们通常把文化分为两类,一类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哲学、科技成就等集中反映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另一类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相互关系等,亦即把文化看作是一系列的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下的文化知识学习主要是指对小写文化的掌握。而在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有学者对“交际文化”与“知识文化”做了区分:知识文化对跨文化交际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交际文化对跨文化交际则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应当强调交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我们将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知识教学概括为价值观、社会习俗、历史与宗教四个方面,其中价值观又是文化内容的核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在了解异国交际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本民族文化体系的学习。
四、交际实践
交际实践能力涵盖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强调语言、非语言、交际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灵活的运用,目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完成交际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下的语言能力强调外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即人们常说的词汇、语法、语义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语言是实现交际的基本途径,而语言的运用和语言技巧的发展又以语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因此,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实现语言交际能力的前提。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基础知识强调学生对词汇、语法、语义的掌握。跨文化能力框架下的词汇知识不能停留在对词汇的拼写、构词等的了解之上,更应理解词汇对文化价值观、生活习俗、历史因素、宗教信仰等深层文化的反映;语法知识除了基本语法规则之外,还需要了解语法与文化的隐蔽关系。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主要涉及时态、词序、句子结构等内容,而我们可以从不同语言的时态区分、词序差异和句子结构中找到这些差异的根源——文化因素。语义与文化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语义的学习应当与词汇含义的文化背景、社会历史因素密切结合起来。语言技巧是语言知识的外显,即五大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虽然各类外语教学大纲都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对外语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外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外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之上,但按照跨文化交际能力图式,语言技能的培养只是在外语教学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和依托。
五、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全球意识系统、文化调适能力系统、知识能力系统和交际实践能力系统共同组成,它们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框架。而每个系统下的子系统又包含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各个要素,它们与外语教学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外语教学不仅可以并且应当承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于每项语言技能的培养当中。
参考文献:
[1]Kluckhohn C.Mirror of Man[M]. New York: McGraw-Hil,1948,2.
[2]陈昕.论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