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美容医学最新动态

2009-05-12 03:14李荟元王正辉
中国美容医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下颌骨种植体成形术

李荟元 王正辉 王 丽 等

整形美容

1用负压敷料处理移植床提高全皮移植的着床率

全层厚的皮肤移植术仍然是修复面部、颈部、足背部等处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全皮移植后组织较软,顺应性好,功能好,而且术后收缩率小。不过,全皮移植可能出现部分着床不良、导致术后皮片收缩及肤色异常。本文是用负压敷料处理受区后增加全皮移植的着床率的研究资料。

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创伤性伤口、烧伤瘢痕挛缩松解后的伤区、以及先天性痣切除后的创面。当经过手术处理形成创面后,受区用负压敷料处理7天,此间,对伤区进行不断监视,如果创面有良好的肉芽形成,就可以施行全层皮肤移植术。如果没有良好的肉芽形成,还继续用负压敷料处理7天,再行植皮术。供皮区取自腹股沟区或腹部。按创面大小切取全层皮,移植后用海绵垫式敷料包扎。着床率用1cm×1cm的方格进行检查。并记录供区、受区的并发症。

结果:研究对象共24例,平均年龄6岁(1~14岁),烧伤瘢痕松解者9例、创伤性伤区14例、先天痣切除后创面1例。伤区分布:足部6例、踝部9例、腋部2例、前臂4例、面部2例、颈部1例。平均创面面积为78cm2(18~246cm2)。创面应用负压敷料时间平均8天(7~15天)。移植全皮的着床率平均为95%(70%~100%)。只有1例发生30%的移植皮丢失。供区病态发生率低。平均随诊期为9个月。结论:经负压敷料处理受区后,可提高全皮移植的着床效果。

[摘译自 Ann Plast Surg,2008,60:661-666]

2腹部成形术并行腹侧区吸脂术者的肺栓塞发生与脂肪移除量的相关性

本文报道美容性腹部成形术同时行腹侧面脂肪吸除术引起肺栓塞与脂肪移除量之间的关系。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移除脂肪量少于1500g;另一组脂肪移除量超过1500g。所有对象都采用预防深静脉栓塞的措施。

结果:从2005年1月至今,共进行腹部成形并侧方吸脂术者103例,发生肺栓塞者3例(2.9%)。这些病例中无吸烟者,没有深静脉发生的诱因,但其脂肪的移除量都超过1500g。同时发现,肺栓塞发生者与手术持续的时间有关,发生肺栓塞者的手术持续时间都超过140分钟。结论:接受腹部成形术并行腹侧吸脂术者,肺栓塞的发生与移除脂肪量较大及手术时间较长有相关性。据此,可参考上述因素减少肺栓塞发生的可能性。[摘译自 Ann Plast Surg,2008,60:604-608]

3身体塑形术大量体重丢失后的血清肿的发生:患者的风险因素及治疗对策

体重大量丢失的身体塑形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伤口延迟愈合和血清肿发生。作者调查了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处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7~2005年,接受身体塑形术体重大量丢失的患者222例的资料。分析引发血清肿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吸烟史、身体指数、切除组织的重量及手术术式等。

结果:本组男性187例、35例女性,平均年龄42岁。通过开放式切除术者167例、内镜手术者35例、行胃分流术或饮食疗法者20例。平均身体指数为33(20~69)。手术区域在某一区域或同时有腹部者205例、股部71例、上肢69例、背部59例、胸部57例。平均切除组织的重量为9.6磅,最多达 49磅。血清肿发生31例,发生风险率14%。环形腰部脂肪切除术血清肿发生风险率18%;股部切脂术风险率4%。经统计学分析,最大的发生血清肿的因素是切除组织的重量。每增加切除组织一磅,血清肿发生风险性增加9%。

结论:切除组织的重量是引发术后血清肿的最重要相关因素。对血清肿的治疗措施包括:吸引、引流和手术等。 [摘译自 Plast Reconstr Surg,2008,122:208-8]

4HIV-阳性患者接受选择性整形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

人免疫缺陷性病毒(HIV)阳性患者接受整形外科手术,对医生和患者本身都是一种挑战。作者对这一类对象接受整形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几率进行了观察。与正常人群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了经皮手术(包括开放性手术与微创性手术)和经口腔的手术后的感染发生率。

方法:按国际标准选择无症状的HIV阳性者,2001年1月~2007年1月的39名对象,施行手术98次。由同一有经验的医师进行主刀。

结果:经皮手术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开放性手术为10%、微创性手术为零,与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异;但通过口腔施行手术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高达71%,大大高于一般人群(P<0.001)。

结论:HIV阳性者经口腔施行整形手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而且也明显高于经皮肤手术者。

[摘译自 Plast Reconstr Surg,2009,123:64-70]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 李荟元 摘译]

颌面美容

1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前徙下颌后行坚固内固定的稳定性:一项系统性的回顾研究

研究目的:本系统回顾的目的是评估不同类型的畸形下颌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BSSO)采用坚固内固定前徙下颌后复发的可能性。材料和方法:研究从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以及 Google Scholar Beta搜集的相关文献。总共搜集到了488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文献总量为24篇,其中前瞻性研究有6篇,回顾性研究有18篇。术后随访记录时间从6月~12.7年。结果:在下牙齿槽坐点,短期的皮质骨螺丝钉松动移位的概率介于1.5%~32.7%之间,微型钉的概率为1.5%~18.0%,生物相容性好皮质骨螺钉可吸收的概率为10.4%~17.4%。在下齿槽坐点,长期的生物相容性好的皮质骨螺钉松动移位概率为2.0%~53.0%,微型螺钉的概率为1.5%~8.9%。结论:下颌骨双侧升支失状劈开(BSSO)前徙Ⅱ类错牙合畸形下颌骨后缩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在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评价中均不如BSSO后退下颌骨稳定。在骨骼的稳定性的短期观察中,皮质骨钛钉,不锈钢螺钉以及生物可吸收螺钉与微型钛钉仅有微小的差别。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在较大的骨骼移位中使用皮质骨螺钉的长期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微型螺钉的效果。螺钉移位松动造成复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前移的量,软组织和肌肉的附着改编,下颌平面角,下颌骨的再生长和塑形,手术医生的技能以及术前患者的年龄。具有较低的下颌平面角的患者,其垂直向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具有较高的下颌平面角的患者其水平向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前徙量在6mm~7mm范围或者更多时,很容易诱发水平向的复发。为了获得更为可靠的数据,应该对采用BSSO方法并且使用坚固内固定前徙下颌的患者进行短期和长期的观察;同时应该除外一些附加诊断,例如颏部成形或者上颌骨发育畸形;引入前瞻性研究或者临床随机试验研究以获得相互关联的数据。

[摘译自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9;67(2):301-313]

2采用自体组织工程牙齿和骨组织重建下颌骨缺损

研究目的:目前重建颞下颌关节需要复杂的准备以修复牙齿和骨骼。为了改进这些方法,作者采用了犹加敦小型猪进行试验,研究了同时发生下颌骨和牙齿缺损的患者的重建。材料和方法:采用猪第三磨牙组织和从髂骨骨髓中分离获得的细胞,重新植入该猪中,相当于自体组织重建其牙齿和骨组织。移植后12周和20周取出移植物,进行X线检测,计算机体层摄影,组织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分析数据。结果:证实了小的牙齿结构,包括有牙釉质、牙本质、牙髓以及牙周组织,牙齿周围被新生的骨组织包绕。没有牙蕾组织的移植处没有发现牙齿组织的形成,骨组织的再生也很有限。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采用牙齿特异性和骨组织特异性抗体证实再生组织的存在。结论:这项研究初步证实了组织工程方法重建牙齿和下颌骨的可行性,并且为进一步改进后在人体进行临床试验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摘译自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9 Feb;67(2):335-347]

3应用嵌入技术及下颌升支骨块移植以种植赝附体的下颌后缩重建技术

目的:报告一例成功临床病例:自下颌升支获取骨块,应用内嵌植骨术重建后缩的下颌骨,之后再植入赝附体。患者和方法:右侧下颌后缩的55岁女性,在局麻下接受了内嵌植骨术,骨块来源于同侧的下颌支,3个月后植入牙种植体,再4个月后连接基牙并插入相应固定桥。结果:在24个月的随访中种植体未见异常,患者对功能和形态均较为满意。结论:下颌后缩重建的嵌入技术及下颌支移植骨块的获取可被视为有效、创伤最小且对植入赝附体具有良好耐受性的方法。

[摘译自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9 ;67(2):372-380]

4应用同期分层厚皮移植片(STGT)的前庭沟成形术和下颌骨骨内种植体来重建浅前庭的无牙下颌骨以便于种植覆盖义齿

目的:评估下颌前庭较浅患者同期分层厚皮移植前庭成形术及骨内种植体植入以行种植覆盖义齿的远期疗效。患者和方法:该研究属回顾性的研究,共13例白人患者,均接受了同期(SRSG)下颌前庭成形术并联合植入2~4个骨内种植体以构建种植支持式下颌覆盖义齿,随访最少2年。制作病例表以评估种植体的成活率及修复体的成功率。结果:13位男性患者平均年龄60.4岁,均已接受同期SRSG下颌前庭成形术以及下颌骨浅表骨内种植体,平均随访约43个月,并得以回顾性的研究。共有40个种植体(平均每个患者3个)植入前端下颌骨以便为种植支持式覆盖义齿做准备。所有病例在移植、受区、种植体植入及覆盖义齿重建方面均无并发症。骨内牙种植体的整合率为97.5%,修复体的成功率为100%。结论:同期SRSG下颌前庭成形术及下颌骨内种植体置入术,作为下颌前庭较浅患者下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前期准备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摘译自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9 ;67(2):381-386]

5标准直径种植体植入异体的回顾性研究

在过去的十年中,许多学者报道标准直径种植体(SDIs)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关于SDIs插入新鲜-冷冻骨(FFB)内的有效性尚无报道。笔者对SDIs(直径3.75mm)插入同种异体FFB中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评价。材料和方法:对插入FFB的SDIs进行分析,调查患者的如下变量:解剖部位、种植体及修复体。通过种植体的成败及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来预估其临床效果。采用卡普兰曲线算法及Cox回归来评价上述变量与临床疗效间的统计学相关性。结果:共133个SDIs,分别植入40例患者中,种植体长度约10~15mm,用来替代6个切牙、13个尖牙、60个前磨牙及54个磨牙。平均随访13个月,仅有1例种植体失败(存活率为99.2%)。检测变量显示各种植体间并无差别。相反,失败的种植体其周围骨吸收与修复体类型有关,可摘义齿疗效较好。结论:SDIs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与先前报道的无骨移植的2阶段修复相类似。尽管应用固定义齿修复时出现边缘骨吸收大于预期值,但总体来说SDIs植入FFB中是比较可靠的。

[摘译自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9 Feb;67(2):387-393]

6以铅制立体模板作为向导,采用计算机体层摄影获得数据在三种不同的组织移植应用上的区别

研究目的:手术之前的准备对于移植之后视觉上和功能上的良好恢复是非常重要的。这项临床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采用SLA(铅制立体模板)进行模拟,分析植入物的颈部和尖端在移植前和移植后的角度和线性的偏差。患者和方法:采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设计的SLA模型,总共设计了110个移植物移植入术区。在CT 扫描过程中所有的病人均使用了放射照相移植物模板。经过三维立体的扫描之后,每个移植物在计算机上均形成了立体图像。在移植物植入中采用了SLA向导技术,该技术使用了包括激光束在内的快速原型重建方法。在移植物植入之后,每位患者均进行了再次的CT扫描。采用特殊的软件对设计的移植物以及植入之后的移植物进行图像分析,比较它们的位置和轴心有何不同。结果:与植入前相比较,所有的移植物的角标准差为4.1±2.3°,然而在移植物颈部平均线性标准差为1.11±0.7mm,移植物尖端平均线性标准差为1.41±0.9mm。采用SLA方法构建的牙体组织,骨组织以及肌肉组织在植入之后其角度偏差分别为2.91±1.3°,4.63±2.6°,4.51±2.1°。结论:结果表明采用SLA作为向导,使用CT获得数据可以作为移植物的可靠数据,并且在牙体组织应用上的准确性明显优于在骨组织以及肌肉组织。

[摘译自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9 ;67(2):394-401]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整形外科 王正辉 王丽 屠军波摘译]

猜你喜欢
下颌骨种植体成形术
不同部位微种植体支抗钉矫治成人露龈笑的效果比较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如何让种植牙更“长寿”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保留下颌骨下缘的成釉细胞瘤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的临床应用
个性化钛修复体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CT在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中的定量诊断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