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起步作文两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供语言表达的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展示自己是孩子的天性,但要他们能够真正用语言来表达,还需要教师善于创设一定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进行表达。可以创设活动情景,如过年过节、过生日、乘公共汽车等;可以让孩子听故事,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续编故事等。也可以用介绍形式,如《丁丁冬冬学识字》这一单元认识水果的教学活动中,当学生认读了水果的词语后,我不是直接让学生介绍各种水果的特点,而是创设一种购物情境,并让学生换个视角,扮成各自喜爱的水果。当学生进入了这种情境,他们就很自然地把自己与各种水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当“顾客”选购水果时,为了把自己推销出去,他们的好胜心油然而生,从而也形成了不同的阵营,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就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有的孩子脱口而出:“我是草莓小姐,欢迎光顾,我全身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别看我表面粗糙,有小雀斑,尝一口,‘咯吱咯吱响,香甜的汁水肯定流遍你全身的每个毛孔。”有的介绍起苹果来:“红通通的红富士,像小姑娘的脸蛋,又香又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小朋友吃了我更健康,选我肯定没错。”孩子们在创设的情境中畅所欲言,既进行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又巩固了生字的认读。
二、耐心引导,培养学生“日积月累”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将积累活动转变为自觉习惯,我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积累的兴趣。如在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不久,我在班上设立了一个“积累百宝箱”,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发现了好词好句便抄录在小纸条上投进去,平时课堂上取出来利用两=三分钟在实物投影仪上投放出来读一读,讲一讲,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品味。这样形成了一个较好的影响后,我便在小黑板上每天写上一两句成语、谚语、名言格言,或其他好词好句,让学生抄一抄,记一记。还鼓励学生自行建立“采蜜本”,每人自备一个精美积累簿,遇到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就认真抄下来。为了体现成效,我定时在班上让学生翻开自己的“采蜜本”参加展览比赛,看谁的东西积累得多,记诵得多。在这种有趣竞争的氛围下,部分孩子已不满足于课内书本的积累,开始转向课外,并有意地分类整理,如ABBAABB ABAC式,珍惜时间的名言,带木字旁、竹字头、草字头的词语,简单的句式等。另外,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因此,积累古诗,达到熟读成诵,也是打好文化底蕴的表现。为此,我从一年级便要求孩子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利用课前三分钟,南值日班长带领诵读,并定期举行赛诗会,激发他们的学诗兴趣。
经过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兴趣。同时又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多方涉猎,孩子们积累的东西越来越多,有些孩子甚至养成了看电视新闻也动笔记一记的好习惯。虽然,这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孩子们却成了阅读迷和积累迷,从中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与收获的喜悦。可见,好的“日积月累”习惯的养成要有恒心引导。有了这样的积淀,自然能解决孩子们表达时词汇匮乏的问题。
(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施丽聪)
激励学生习作小窍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在讲评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习作成果搭建广阔的平台,以达到“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效果。可以组织学生向校报、校广播站推荐优秀习作;可以鼓励学生向报纸、杂志投稿;可以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作文大赛;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建立个人的习作网页;也可以定期评选校级、班级“作文大王”等。当然,最重要、最有效的是以班级为单位,帮助学生建立习作展示的阵地。如编辑“班级习作周报”,长到学生的整篇文章,短到习作的片断、文中优美的句子都可以摘录其中,机动灵活,便于操作;编辑“班级习作月刊”,可以刊登优秀的习作,也可以刊登进步大的学生的习作;编辑“班级学期习作集”,将每一位同学的得意习作汇集成册;编辑“个人手抄报”,办“优秀作文展”等。
不同形式的习作交流、展示,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鼓励。而一旦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习作获得了成功,必然会产生对作文更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作文的强大动力。而这种动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无法估量的。
(江苏省邳州市运河镇张村孙颖)
民主化评价“三多”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教师应珍视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寻找亮点、肯定亮点、展示亮点、拓展亮点,让每一位学生爱上写作。
1,评价的标准——多几把尺子
个性化习作教学是以过程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评价形式上提倡多几把评价尺子,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评选本次习作的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细节描写、最佳文体、最佳构思等等,通过富有情趣的、民主个性的评价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习作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评价的语言——多几分情感
教师要从习作指导者转变为读者,走进学生的文章,走进学生的心灵,以评语为工具言传身教,多一点商榷、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情感。通过谈心式、对话式、真诚而又充满人情味的评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耶利内克的评语:“她轻轻敲打文字,就像医生用听诊器轻轻敲打病人的胸膛。”
3,评价的公式——多几分交流
教师应引导学生小组互相交流,让每个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别人习作中的闪光点,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多边的互动,一起交流,一起赏析,一起探讨。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爱,从而增强他们认真修改及超越自我的自信心。
(福建省长乐市洞江小学高香秀)
随文小练笔五法
随文练笔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或阅读教学后练笔。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充分挖掘课文中可供练笔的训练点,所以能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同步,有利于小学生作文素质的快速提高。形式有:
1,内容延伸式
一是补白,补写课文中情节的空白处,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完整;二是补详,课文中有些内容作者仅用简短的词句带过,具体内容必须由读者去领会,这时,可设计小练笔,让学生把该内容具体化。如《三借芭蕉扇》一文中写
道:“孙悟空和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岭动山摇,天昏地暗”,教学中可以以《孙悟空大战牛魔王》为题,引导学生详细描述孙悟空与牛魔王打斗的精彩场面,学生不光乐说,也有话可说。
2,巩固写法式
随文练笔能及时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名家名篇的表现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的作文素养。如《三亚落日》一文对三亚落日的过程描写具体,景色优美,引人入胜。学完这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写写《日出》片断。学完《埃及的金字塔》后,可以利用文章中的列数字、举事例、作比较等方法,写一段介绍家乡某一名胜古迹的文字。
3,改头换面式
同一题材,改旧衣为新裳,换一种写法。餐桌上的花色品种多了,学生的作文食欲自然会大大增强。如把《糜鹿》改写成童话;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或歌词等。
4,图文结合式
①插图配文。教材上许多文章配有精美的插图。而有些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如《飞向月球》一文中插图上画的是宇航员等上月球的情景。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并描写月球的景色及宇航员登月的经过。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②面图解说。如《望月》一文中列举了许多描写月色的优美诗句,这样就为学生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每句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然后把它画下来,再给面面配上恰当的解说词。
5,移花接木式
就是将学过的好词好句、名篇精段、诗歌传说等及时运用于作文。将新近学过的课文,补充一些材料,引导学生运用于日记或编写一个小故事,学生兴趣很浓。
随文练笔的形式不仅仅是以上五种,还有读后感式、列提纲式、缩写等。丰富的训练形式无疑为学生作文增添了许多生动的色彩,既进一步厚实了阅读教学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的作文素养。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赵红阳)
观察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笔者认为:一是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二是要开辟行之有效的观察途径。
1,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避免观察的盲目性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缺乏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观察时,也往往凭兴趣,东看一眼,西看一眼,走马观花,没有次序,写起来就杂乱无章。因此,观察之前,我们应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第一,抓住特点,调动全身的感官,多方位地观察。第二,有顺序地观察。如观察植物,可通过视觉了解形状、颜色、姿态,可通过嗅觉闻它的气味等。顺序上可采用时间顺序,如观察夜来香的变化,早晨是什么样子,中午是什么样子,傍晚又是什么样子,并通过比较,弄清夜来香的开花规律。观察动物,可观察其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例如:老师指导学生写“我喜爱的一种动物”时,他先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小白兔,上课时,先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小白兔的外形,要求先整体后局部地观察;然后,让学生零距离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摸,给小白兔喂喂吃的,逗它玩一玩,同时观察其活动时的样子;再让学生分组交流观察所得;最后进行写作。观察人物,可采取先粗略观察,如这个人大约有多高,体型是胖还是瘦。再抓住肖像、衣着、神态和言谈举止等进行细致观察,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开辟观察途径,拓宽观察的视野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处都有值得我们观察的痕迹。我们可以让学生走进自然,去自然中观察,采撷花朵;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实践,去实践中观察,体验人生;我们还可以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享受乐趣……
例如,笔者让学生写校园一角时,把学生带出课堂,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一学生在习作中写道:现在虽然到了秋天,可我发现草坪里的小草绝大多数还是绿的,只是有几棵微微变成了黄色。远远望去,像是一条条花纹,把草坪打扮得更加美丽了。我忍不住用手摸了摸这些可爱的小草,哎哟!还扎手呢!仔细一看,原来每一棵小草都长着一个尖尖的脑袋。可是,当我躺在上面时,感觉又是那么舒适。我用鼻子闻了闻,一股清香扑进我的鼻孔。我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啊!真舒服!
生活中往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于学生亲近了自然,也就采撷到了自然界的花朵。
(湖北省远安县安鹿小学齐家兰杨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