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提问:内涵与实施

2009-05-11 08:52张卫卫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

张卫卫

【摘要】课堂提问是师生为了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共同合作的教学行为。有效的课堂提问是相对于“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言的,是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是师生沟通的桥梁。那么,如何提高和确保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行为 有效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展现出的行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依据教学行为的功能、任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方式,可将教学行为划分成为:陈述、展示、讨论、提问、指导、反馈、管理、观察、倾听、评价和反思等。可以看出,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提问是教与学紧密结合的中间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地使用。课堂提问如此盛行,那是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是有效的,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如何提问才能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保证整个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为了我们不能不研究的问题。

一、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

提问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来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师生之间的线性对话,表现为“师生问答”。提问行为是师生合作完成的教学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要对隐含在问题中的期望做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反应。教师的自问自答不属于提问行为,充其量是变化语气的陈述行为。教学中的提问源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和孔子在教弟子时的一问一答。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同“无效提问”或“低效提问”相对的。《学记》中:“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意即:高明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也指出了要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就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使他们自己进行思考,进而达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的精神构建,是双方进行思想交流、理解和沟通的过程,而课堂提问则是双方相互交流的桥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展开。对话,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也是达成平等主体之间理解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在师生之间,虽然闻道有先后,存在各种差异,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平等的对话。对话并不是排斥差异性,而恰恰是师生之间沟通的前提,同时也是构成对话关系的必要条件。课堂提问作为师生对话的一种存在状态,是教师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材料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其思维发展和自我构建的过程。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准备

课堂提问是一种传统而又古老的教学方式。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课堂提问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其地位并未发生动摇。然而,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课堂提问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提问目的不明确,实效不高,问题多是低认知水平的是非性问题;提问类型单一,质量不高;教师提问较多,而学生提问较少,比例严重失调;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为“提问”而提问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准备不足,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刻,缺乏有效提问的整体性设计。因此,要实施有效教学,并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充分了解有效教学以及有效提问的内涵。认识到课堂提问不是满堂灌,也不是形式上的为了提问而进行提问,而是师生双方作为交流主体之间的互动,是双方相互了解和共同研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课堂进行整体性把握,以明确教学目标,并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整体性的设计,还要了解学生。也就是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同时也要备学生。教师只有公平地对待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程度和思维习惯,才能在课堂提问的

过程中实现有效提问,这样不仅有效率,同时也有效果。

三、有效课堂提问的实施

1.选择适当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认知层次,教师提问可以分为知识型问题、理解和应用型问题、综合和思考性问题。这三类型问题并不存在好坏之分,而是存在在何种时机选择什么样的问题来提问。知识型问题对于检验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很有效,而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比较低效甚至是无效了。这种问题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或者在课程结束之时检验学生所学状况,并实现为我所用。综合和思考性问题,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性的培养比较有效,比较适合在课堂进行过程中使用。但是选择什么样的问题来提问,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其根本是要适合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类型和思维水平的教学问题,以综合完成各种知识的学习任务。如果不精心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中选择问题,而只是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或者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这些偏离教学目标的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也不可能达到提问的目的,应尽量避免。此外,教师在选择问题时,也应该注意所选问题的难度是否适中,对于不同学生,应该选用不同难度的问题。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表达必须是清晰、明确的,言语清晰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清晰地表达,才能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选择适当的时机。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必须是经过仔细安排和思考的,教师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学生进行回答,这些问题都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否成功,是否有效。

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学任务是不同的,因而所提出的问题也应与特定阶段的教学任务相适应。此外,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首先,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再叫学生回答,这是有效教学的根本要求,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回答问题的焦虑,提高回答问题的效率。其次,要在提问后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学生从理解问题,提取加工信息,形成答案到准备回答,至少需要三到五秒钟的时间。越是高水平问题,越需要有足够的等待时间。此外,在教师给予学生反馈之前或者教师在提问下一个学生之前,要给回答者以一定的时间来再次思考并将答案补充完整。

课堂提问既要有普遍性,又要做到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来提问,给他们以同等回答的机会。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或者几个声音。真正有效的提问,应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提问”,并对提问作出“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3.进行适时反馈。

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及时给予相应的反应叫反馈。根据反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语言反馈和非语言反馈。语言反馈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直接用言语进行点评。非语言反馈是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运用非言语的方式,如眼神、表情、姿势、点头等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的赞许。较好地运用非言语的方式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回答,而这些方式的运用同时也表明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可以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肯思考,并勇于回答,那么不论回答得对与错,都是值得表扬的。

对学生的反馈要及时,有的教师在听了学生的回答之后,对他们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而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这种方式经常会使学生感到迷茫。总之,反馈方式有很多种,不管是教师让学生重新思考问题,还是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还是直接对答案进行点评,都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这样才能使他们清楚、明白地了解到自己回答的状况,才能使自己的答案更加完善。

对学生的反馈要持肯定的态度,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对还是错,教师都必须对学生所进行的思考,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行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也不要指责或讽刺,以免打击或伤害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回答行为,更要从肯定、鼓励的角度作出反馈。

4.采取多样化的提问手段。

多样化的提问手段是保证有效提问的途径之一。 如果在一堂课中,只采用按顺序叫答的方法的话,学生就可能进行提前准备,且只会专注于自己所答的问题,而忽略了对整个课堂提问的参与和思考的积极性。这样,虽然降低了学生对提问的焦虑程度,但是就提问过程的整体而言,并不是最有效的。如果只采取随机提问的方式,虽然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有可能给他们造成压力,增加其对于提问的焦虑。因此,采用多种提问方式,比如抢答、轮答、随机提问、小组合作回答等,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保证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也可以培养其合作精神。

四、有效课堂提问的评价

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评价是指对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提问是否有价值的判断。判断的标准是多样的,但其根本目的则在于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其判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传统的课堂提问多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师为了对课堂进行控制而进行的课堂提问。而在新课程中,有效的课堂提问更多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提问就可以背离教学目标来实施。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出教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发展。因此,那种背离教学目标,游离似的提问是无效的提问。也就是说,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学生知、情、意的发展,而不能顾此失彼。

2.是否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必须具有启发性,以促进他们的知识内化。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也就是说,对学生提问必须是在他们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因此,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就成为了衡量问题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那么,课堂提问应怎样才有启发性呢?首先,课堂提问必须具有联系性。这种联系,既包括问题表面的知识性联系,又包括问题内部和问题之间的逻辑性联系。其次,课堂提问必须严密且要有条理。也就是说,问题和问题之间不仅要有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此外,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表达,不仅要清晰,还要具有逻辑性,这样才能起到愤而启、悱而发的作用。

3.是否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联系起来。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是否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是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联系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 因此,让学生学会思考就成为了教学的目的。众所周知,提问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而思维从问题开始,在问题中深入和发展。有效提问的首要条件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思维。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只有对事物产生了兴趣,人们才会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积极的情绪体验则会引起积极思维的产生。因此,教师的提问只有让学生感兴趣,才能使他们积极地投入进去,进行反思以及更深层的思考,进而回答问题。其次,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锻炼思维。因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的成果也需要语言来表达。有效的提问能够把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通过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进而能够锻炼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就目前而言,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然而,只要教师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并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爱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进而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提问。那么,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以及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的实施就一定能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陈晓端等.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石小鸥.教学论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付爱娟.课堂提问及其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7):40—43.

[5]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6]鲁志鲲.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8):69—72.

[7]蒋莉.关于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J].2008,(1):34—35.

[8]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45—47.

[9]任淑萍,郝芳.有效提问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4):76—77.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
“蹲距式跳远”教学设计探究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自主学习模式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浅析
多方位选拔与培养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人才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